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教案+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教案+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6 08:22:05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隋唐演义》片尾曲,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和“隋朝的统一”两部分内容,制作两幅PPT地图,展现“隋统一前的中国局势”“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 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出示PPT《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四段、五河的名称。
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
师: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 分为哪四段呢?
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师:连接哪五河呢?
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师: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教师归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开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的诞生
曹魏后期,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情景穿越:学生分别扮演世家大族子弟和寒门学子,聊科举制对自己的影响
4、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四)隋朝的灭亡
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展示一段阅读材料,从中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游江南;
②营建一系大工程:营建东洛阳、开凿大运河;
③屡次战争:三次征辽东。(逼民反)
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三、课堂小结
展示本课结构图,强调隋朝的短暂却辉煌的历史
四、我的收获
学生谈论本课收获及存在的困惑
五、课堂练习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六、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后活动练习题
评测练习
1、
读左图回答:
1、请分别写出ABCD四处的地点名称。
A B C D
2、其中ABCD中隋朝的都城是:
隋朝大运河中心是:
请试着由北至南说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 )
百家争鸣
1)“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评价:(原则:客观、全面、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