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中考知识点复习(浙江省宁波市)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 中考知识点复习(浙江省宁波市)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6-05 18: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8张PPT)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操作、获得事实与证据
5、得出解释和结论
6、表达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㈠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1、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3、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6、生物的分类及方法、分类单位
7、生物的种群和群落
㈡ 生命科学---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9、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功能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㈡ 生命科学---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氮、磷、钾等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3、植物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5、植物呼吸作用(种子萌发、生长)
6、新陈代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㈡ 生命科学---生物的新陈代谢
1、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3、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5、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
6、人体ABO血型与输血原则。
7、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
㈡ 生命科学---生物的新陈代谢
1、植物的感性:光、重力、水、机械等刺激。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5、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6、激素分泌不正常与呆小症、侏儒症、巨人症、甲状腺机能亢进。
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体温的调节。
㈡ 生命科学---生命活动的调节
1、绿色开化植物的生殖方式。
2、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4、人的生殖: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及哺乳。
5、人的发育: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6、动物的生殖与克隆技术。
7、遗传与变异、育种、常见的遗传病。
8、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基因工程。
9、优生优育、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㈡ 生命科学---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1、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平衡膳食的观点。
3、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性。
4、常见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5、传染病的特点、传播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6、急救的基本方法,人口过渡增长与自然环境。
7、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㈡ 生命科学---人、健康与环境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
②区别导体与绝缘体
③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⒊物质的密度
①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③应用ρ=m/v进行简单计算
④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⒋熔化和凝固
①理解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
②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中的特点
③知道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
①知道溶液的组成,能区分溶质和溶剂
②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③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了解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
④描述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
⑤会查阅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说出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
②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③列举说明水对生命体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④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⒉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
①辨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②说明溶液的特点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②应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进行简单计算
③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
⒋水资源和水污染
①描述我国和本地区的水资源概况
②说明常见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③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意识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空气的主要成分
①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⒉大气压
①列举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
②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③用大气压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④列举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人体、沸点的影响,了解高压锅、吸尘器等的原理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⒊氧气
①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状态、颜色、气味、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
②说出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说出氧气的用途
④说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主要步骤(分解双氧水)
⑤说明检验氧气的方法
4. 二氧化碳
①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状态、颜色、气味、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⑥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②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④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⑤说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5.臭氧层、温室效应
①说出臭氧层的作用
②列举保护臭氧层的一些措施
③说出温室效应的成因
④说出温室效应的利弊
⑤说出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相关措施
6.空气污染
①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②说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金属和非金属,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①辨认金属与非金属
②说出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等)
③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④列举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护方法
2.金属冶炼
①举例说明金属治炼发展的历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说出治金工业以环境的影响,列举一些防治污染措施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⒊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②说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有关现象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⒋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①举例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②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⒌新金属材料的发展和金属材料性能的改善
①说出合金的概念
②列举一些常见的合金及其性能,如铁合金、铝合金等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单质和化合物
①说出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辨认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
②描述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硫、碳、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③说出氧化物的概念
④描述常见氧化物的主要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氧化铁、水、二氧化硫等)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⒉重要的盐(食盐、纯碱、碳酸钙等)
①描述食盐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②说出盐的涵义
③说出食盐纯碱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⒊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①说出酸的涵义,列举常见的酸
②概述盐酸、硫酸等常见酸的性质、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③概述盐酸、硫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
④会区别盐酸和硫酸
⑤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⑥说出碱的涵义,列举常见的碱
⑦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⑧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共性,并说明原因
⑨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⑩描述溶夜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⑾会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⑿说出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
⒋中和反应
①说出中和反应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中和反应的应用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食物中的有机物
①知道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⒉有机合成材料
①了解塑料、橡胶、化学纤维的特性及应用
㈢ 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
⒈物质的构成
①描述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②了解原子半径的数量级
③知道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⒉原子的构成
①描述构成原子的粒子
②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种子构成
③知道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结构
⒊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①描述原子结构模型
②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③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结构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
①说出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①例举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指认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
②列举植物所需要的几种有效元素(N、P、K),描述它们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3.元素符号
①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H、O、C、N、S、Si、Na、Fe、Cu、Cl、Ca、Ag、Ba、Al、I、K、P等)会查元素符号
②说明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结构
⒈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的分离
①识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过滤、蒸发)
③说明粗盐提纯的过程
⒉元素的化合价
①说出化合价的涵义;会查元素的化合价
②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③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分类
⒊化学式
①能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②解释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
③会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⒋物质的分类
①运用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②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
⒌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①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②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H3PO4)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分类
⒈氧气的氧化性以及氢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可燃性
①描述氧化反应
②能说明氧气的氧化性
③描述还原反应
④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⑤说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能根据它们的燃烧产物来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①说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②识别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 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为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①例举一些缓慢氧化现象
②列举一些剧烈氧化现象----(燃烧、爆炸)
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④说明常用的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⑤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4.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知道防范常见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如一氧化碳、甲醇、苯、甲醛、尼古丁、二恶因、毒品等)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以及两者的区别
①描述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
②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
③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①举例说明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7.质量守恒定律
①描述质量守恒定律
②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③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常见的现象
8.化学方程式
①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②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⒈运动的描述
①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参照物有关
②能说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③根据所选参照物来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⒉速度和平均速度
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③说出速度的单位
④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⑤能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⒊力
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摩擦力、弹力),并理解其意义
②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③知道力的单位
④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⑤能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
⑥针对具体例子说明摩擦的利与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⒋力的测量及图示
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②描述力的三要素
③能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大小、方向
⒌二力平衡
①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②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③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
④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物体在同一方向上最多受两个力作用)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⒍牛顿第一定律
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②概述惯性的概念,并解释有关常见的现象
⒎压强
①说出压力的概念
②说出压强的定义
③说出压强的单位
④说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⑤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⒏液体压强
①知道液体对容器底、侧壁有压强
②定性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定性关系(不要求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③说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④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⒐浮力
①描述浮力的涵义
②概述阿基米德原理
③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物体最多受到三个力)
⒑力学的发展史
通过力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领悟科学精神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⒈电路的组成
①识别电路的主要元件和元件符号,说出电路中每个元件的作用
②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识别和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③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④说出通路、开路和短路的特点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⒉电流、电流表
①知道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方向
②说出电流的单位
③能识别电流表
④说出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⑤会按实验要求将电流表和其他元件连接成电路
⑥会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⒊电压、电压表
①描述电压的初步概念,说出电压的单位
②能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③能识别电压表
④说出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注意事项
⑤会按实验要求将电压表和其他影印件连接成实验电路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⒋电阻
①说出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单位
②说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③解释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流大小的原因
④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⒌欧姆定律
①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②会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计算限于两个电阻)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①说明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
②会画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③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①概述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②概述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⒏磁现象
①知道磁性、磁体和磁极
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④能根据磁感线方向识别磁铁的南、北极
⑤了解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并能描述感线分布特点
⑥说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并能描述感线分布特点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⒐电磁感应现象
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②说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③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有关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⒑家庭电路
①列举常用电器(如电扇、电灯、电热器、电吹风、电饭煲等)
②描述家庭电路的组成
③辨认火(相)线和零线,能说出熔断器(熔丝盒)和保险丝的作用
④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⑤树立安全用电的常识
⒒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
①描述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
②知道电磁学发展中的典型事例
③感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⒈波
①知道波的存在
②关注现代通信技术的进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③知道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声音的传播和发生
①描述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乐音的特性
③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中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说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眺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
③例举光的反射现象,概述光的反射定律
④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⑤知道平面镜成象的特点
⑥例举光的折射现象,概述光的折射定律
⑦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⑧能使用光的反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原理解释有关现象
⑨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⒋电磁波
①知道太阳光的组成
②识别电磁波的主要组成(无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X射线),了解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⒌我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知道我国古代光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6.感受现代通信技术的进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⒈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
①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
②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
⒉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转化
①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能根据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
③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
3.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①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能根据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
③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
㈢ 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⒈能的多种形式
①列举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②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知道用热量来衡量内能的变化
③认识燃料的热值
④热量热值的简单计算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⒉机械能
①了解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②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③概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④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⒊机械功
①理解功的概念
②知道功的单位
③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限于力与运动同方向的情况)
④知道做功伴随着能的转化(或转移)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⒋杠杆
①能指认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②会画杠杆的力臂
③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④能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⒌滑轮
①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②解释滑轮组的作用并进行简单计算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6.机械效率
①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②理解机械效率并会简单计算
7.功率
①用实例说明功率的概念
②知道功率的单位,理解功率的公式
③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④从能的传递和转化来说明功率
⑤能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⒏电能
①描述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的单位,列举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②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③概述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的单位,能用电功率概念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
④知道额定功率概念
⑤能从说明书或铭牌了解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9.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①说明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
②会画实验电路图,能将元件连接成实验电路
③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④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并作出初步分析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10.核能的利用
①说出裂变和链式反应
②说出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原理来工作的
③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
11.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
①描述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知道内能、化学能、电能等的转化
②能用简单事例解释能量的转化与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
③通过对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发现史的学习,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⒈能源
①描述能源的概念
②知道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⒉能源的利用
①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体验能源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的重要性
②通过讨论,感知能源的利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③树立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关系
㈢ 物质科学---能与能源
1.星座与恒星
①识别著名的星座与恒星(大熊星座、小熊座、北斗星、北极星)
②知道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2.阳历与地球公转
说出阳历(节气 )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农历与月相
①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②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③了解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太阳和月球---描述太阳、月球的基本情况
2.太阳活动与人类---列举太阳活动(黒子和日珥);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太阳系---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说出八大行星;了解慧星的构成,知道哈雷慧星
4.了解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
5.宇宙---了解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了解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恒星的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溶化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地心说和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知道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2.地球仪和地图---知道径线和纬线;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3.平面示意图---会绘制平面示意图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壳运动---了解地壳是运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3.地震的预防---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的能力
4.板块学说---知道板块学说的要点;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领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5.地形---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判读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土壤的结构---说出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区别不同的土壤类型,说出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感知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2.土壤污染和保护---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1.水体的分类---知道水体的分类
2.水循环---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资源---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1.天气与气候---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人工降雨---列举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
3.空气质量报告---知道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主要内容
4.人类与气候---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㈣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1.本地区资源的特性与合理开发---关注本地区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包括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了解大气污染与防治:酸雨、汽车尾气、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了解水体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了解土壤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
3.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的概况和减灾防灾的措施---(如:水旱灾、风灾、地震、虫灾、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
4.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其意义
㈤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1.知道现代农业技术服务生态农业等0腰三角形对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2.基因工程---列举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3.关注现代通信技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关注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㈤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1.举例说明传统材料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如钢铁、铜、铝、橡胶、陶瓷、塑料等)
2.举例说明新型材料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稀土材料、超导材料、特种纤维、纳米材料等)
㈤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1.关注航天器技术(例如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
2.知道空间资源开发和空间环境保护的概况
3.关注空间技术对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作用
㈤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9
1、目镜
2、粗调节器
3、细调节器
4、镜臂
5、物镜
6、镜柱
7、镜座
8、镜筒
9、弹簧夹片
10、载物台
11、遮光器
12、反光镜
1、安放;
2、对光;
3、用低倍镜观察
4、用高倍镜观察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囊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液
原尿
血液
终尿
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0.0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
肾小管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植物的顶端能合成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当用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向背光的部分比对光的部分运输得多,所以背光部分伸长生长更快,植物弯曲向光生长。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英国达尔文;荷兰温特;

脊髓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
反射弧:
反射过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反射活动的结构。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有时能控制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
非条件反射是天生的、不自觉的反应。
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的、自主的反应。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非条件反射
柱头
花柱
子房
花药
花丝
花瓣
花萼
花托
雄蕊
雌蕊
花 的 主 要 结 构
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发生融合的现象。
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子房    果实; 受精卵    胚;
子房壁   果皮; 胚珠    种子
成熟的
男子
成熟的
女子
睾丸
卵巢
精子
卵子
在输卵管里结合
受精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男女性
生殖系统
分娩
胎盘和脐带
二氧化碳等废物
营养物质和氧
母体
二氧化碳等废物
营养物质和氧
分裂
着床
人的生殖与发育
青春期的发育
人体的外表变化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
第二性征
月经
遗精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皮肤和黏膜组成)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作用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人人生来就有
存在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
密度: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
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g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A.
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交点A表示的含义是__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分解双氧水法:
检: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
20-50ml
过氧化氢
装药品
夹:
将烧瓶夹到铁架台上
开: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收:
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氧气
移:
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关:
关上活塞
50毫升水
0.5克
MnO2
2H2O
2H2O2

O2↑
MnO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原理:
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则已满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法
①氯化钠(NaCl)
⑴俗称食盐,有咸味,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⑵制取:晾晒海水、开采盐矿等
⑶用途:调味、腌渍食品、重要化工原料(Na+和Cl-的利用)、制0.9%的生理盐水等。
②碳酸钠(Na2CO3)
⑴俗称纯碱或苏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⑵用途:制造玻璃、蒸馒头,利用碱性制肥皂,造纸、纺织品等
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Na2CO3+2HCl=2NaCl+CO2↑+ H2O
Na2CO3+ Ca(OH)2= CaCO3↓+H2O
③碳酸钙(CaCO3)
⑴纯净的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块状固体,难溶于水,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⑵高温条件下能够分解:
这也是工业上制CO2的主要方法。
⑶用途:建筑材料、制水泥和玻璃的原料、炼铁的助熔剂
CaCO3 = = = CaO+CO2 ↑
高温
欧姆
定律
串联
并联
电路
规律
内容
公式
伏安法
测电阻
*I、U、R三者关系: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电路图:
5.实验过程:
6.注意事项
R = U / I
电源、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定值电阻
A
V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I
I1 I2
I I1
I2
电流 I = I1 =I2 I =I1+I2
电压 U =U1+U2 U =U1=U2
电阻 R =R1+R2 1/R并=1/R1+1/R2
电压与电流分配关系 U1/U2=R1/R2
I1/I2=R2/R1
物距(u) 像的特点 像距(v) 应用
倒或正 缩小或放大 实或虚
u>2f
u=2f
fu=f
u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10厘米
u=25厘米
u=20厘米
u=15厘米
u=10厘米
u=5厘米
倒立
缩小
实像
像所在的范围
倒立
等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不 能 成 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v≈16厘米
v=20厘米
v=30厘米
fv=2f
v>2f
照相机
测f
幻灯机
放大镜
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U额 = 2.5V )
原理: P = UI
春季星图
北极星
北斗七星
四季交替示意图
太阳光
月相变化
本影
半影
月食形成示意图
日食形成示意图
八大行星
离太阳由近到远: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按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类地行星
类木行星
太阳系是由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地图
右段为正东西方向,左段为西南方向
化学式
水 甲烷
二氧化碳 硫酸铁
四氧化三铁 烧碱
二氧化锰 硫酸铵
二氧化硫 纯碱
五氧化二磷 酒精
氧化铝 硫酸
生石灰 氢氧化钙
H2O
CO2
Fe3O4
MnO2
SO2
P2O5
Al2O3
CaO
CH4
Fe2(SO4)3
NaOH
(NH4)2SO4
Na2CO3
C2H5OH
H2SO4
Ca(OH)2
三种微粒符号的表示方法
氢原子 氟离子
氮原子 钠离子
水分子 镁离子
2个硫原子 铝离子
3个氮分子 硫离子
3个氧离子 氯离子
H
N
H2O
2S
3N2
3O2-
F-
Na+
Mg2+
Al3+
S2-
Cl-
不同位置上数字的含义
2N
N2
3H2O
5Mg2+
3S2-
2氮原子
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3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个硫离子
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5个镁离子
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1)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
H2O2
H2O
+
O2
2
2
MnO2
(2) 高温加热碳酸钙
CaCO3
CaO
+
CO2
(3)锌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ZnSO4
+
H2
(4)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高温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Fe
+
O2
Fe3O4
3
2
点燃
(6)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P
+
O2
P2O5
2
5
4
点燃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7)氢氧化钡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Ba(OH)2
+
H2SO4
(8)稀盐酸滴入硝酸银溶液中
HCl
+
AgNO3
(复分解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BaSO4
+
H2O
AgCl
+
HNO3
(复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⑴在2X + 3O2 =2H2O+2SO2中X的化学式是____
⑵ 4.6g某化合物在氧气里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______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H2S 9.6g 碳、氢和氧元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