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执教者 指导教师
课题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解读理念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7 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能力目标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教学资源
1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
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提前布置学生做好上课应用材料准备。
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大隋风云》主题曲,营造学习氛围
展示课题第一篇 结束分裂话统一
回答问题
新课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一篇 结束分裂话统一
隋朝建立统一过程,意义。经济发展表现原因。
第二篇 千秋功业开运河
学习探究运河开通的原因概况作用
谈古论今话未来谈运河价值地位
第三篇 选拔人才创科举
分析科举制创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第四篇 繁盛一时话灭亡
出示任务: 由胡曾的诗提出问题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总结教训
运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教学内容隋朝建立统一的过程。
出示任务:PPT隋朝为什么能完成统一?隋朝统一后经济发展如何?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和原因。
学习探究运河开通的原因,概况运用PPT动态呈现一问一答。运用皮日休的诗和修运河图片让学生讨论运河开通的作用,老师总结要客观公正的评价。
谈古论今话未来出示李克强访大运河图片,讲话。
老师总结运河古今未来价值
出示任务:图表转换角色想一想分析科举制创立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探究运用PPT动态展示过程。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PPT呈现史料
老师总结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仁政兴国,暴政亡国,只有爱民利民才是长久治国之道。
合作完成问题并回答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学生回答
学生看材料分析探究答案
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展示线索板书
学生谈收获
教师寄语
总结提升
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统一
开运河
创科举
灭亡
教学效果预测
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老师语言比较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了数学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还原历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课件28张PPT。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一篇
结束分裂话统一隋的统一建康南京长安西安长江河黄渤海东海海南陈隋隋灭陈路线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学习与
探究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隋的统一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史料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隋的统一探究
答疑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1.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客观 主观比比看 ,说理由。 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隋文帝统治时期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第二篇
千秋功业开运河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你同意以上说法吗?为什么?三点
四段
五河唐朝诗人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你怎么看大运河开通的作用?积极作用:大运河开通 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 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谈古论今话未来 2014年11月21日,李克强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宸桥段考察。 总理说,古运河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今天的大运河,则是我们对历史遗产的再创造。 我们今天要用好用活大运河这笔丰厚遗产。
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这样说 ?今天运河有什么作用? 大运河在古代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今天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1)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2)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基础。
(4) 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
在未来它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第三篇
选拔人才创科举转换角色想一想 材料: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朝廷选官的主要负责人,你会选谁去做官?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1.必须出身高门权贵2.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地方官员把持选才权利如何改变魏晋以来选才制度的弊端?隋文帝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产生。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学习与
探究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材料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习与
探究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材料三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成为世界选拔人才的典范,影响深远广泛第四篇
繁盛一时话灭亡唐朝诗人胡曾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
隋朝灭亡是因为开通大运河吗?它究竟因何而亡?集思广益 主要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1.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2.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隋朝隋文帝隋炀帝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励精图治,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 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谈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1.隋朝的历史类似于哪个朝代?有哪些相似之处?
2.秀一下你 眼中的大运河 ,画一幅大运河示意图。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教师寄语再见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老师语言比较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了数学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还原历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预见性
充分把握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对视频资料做了一定的剪辑处理,让它充分服务于课堂。 对课堂得一些预见使我们这一堂课的时间把握基本上是恰到好处,课堂结构完整。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课外延伸、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等方法,层层剖析,较有效地实行了三维目标。本课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驾驭知识,改变了以前只以模仿、继承、积累和重复前人的固定知识的守旧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等。
第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升华民族情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
子目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略欠缺。第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太过于拘束;第三,如何根据实际,组建合作小组,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个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探讨。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因此讨论的时间和学生回答的时间略仓促。以上几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训练
1.(2017?东营)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2.(2017春?江津区期末)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3.(2017春?南平期末)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解答】由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可知,题目中已明确指出了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杨坚.故选B.
4.(2017春?雅安期末)隋文帝(年号开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B.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C.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统一
D.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5.(2017春?涉县期末)从如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6.(2017?东营)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7.(2017?徐州模拟)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中心是在( )
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
8.(2017?徐州模拟)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9.(2017春?思明区校级期末)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10.(2017春?临泽县校级期末)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1.(2017?莒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比较切合历史史实?为什么?
12.(2017春?龙潭区校级期中)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3)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训练答案与解析
1.(2017?东营)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民不聊生,引起社会动荡,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知大运河符合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的说法.故选D
3.(2017春?江津区期末)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解答】依据所学,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实行统一,可知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隋文帝.故选A.
5.(2017春?南平期末)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解答】由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可知,题目中已明确指出了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杨坚.故选B.
3.(2017春?雅安期末)隋文帝(年号开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B.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C.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统一
D.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解答】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605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始开凿大运河,故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大运河上漕运繁忙.故选B
4.(2017春?涉县期末)从如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解答】从本题看描述的是整个唐朝统治时期的发展情况,A选项是隋朝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因此排除.故选A.
1.(2017?东营)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民不聊生,引起社会动荡,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知大运河符合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的说法.故选D.
9.(2017?徐州模拟)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中心是在( )
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
【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最北段是永济渠,最南段是江南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故选D.
15.(2017?徐州模拟)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故选C.
2.(2017春?思明区校级期末)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解答】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过度役使民力.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而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只是其暴政的一个表现.故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役使民力.故选B.
5.(2017春?临泽县校级期末)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解答】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隋炀帝的励精图治.隋朝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朝最重要的贡献,这些都体现了隋朝的“光芒四射”.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骄横奢侈,挥霍无度,实行暴政,最后导致隋朝灭亡,不能体现隋朝的“光芒四射”.故选B.
1.(2017?莒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比较切合历史史实?为什么?
【解答】(1)依据题干信息“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从中可以获取到:胡曾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对开运河持否定态度.
(2)依据题干信息“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可知,皮日休认为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开运河持肯定态度.
(3)结合所学可知,皮日休的评价较切合史实.因为不仅指出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指出了隋炀帝实行暴政,加重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的史实.
故答案为:
(1)胡曾对开运河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对开运河持肯定态度
(3)皮日休.因为指出隋朝大运河的功能,而且指出了隋炀帝实行暴政.
14.(2017春?龙潭区校级期中)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3)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解答】(1)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答案为:
(1)隋炀帝.
(2)涿郡;余杭.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