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人生寓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人生寓言》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31 16: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生寓言
课 题:人生寓言
教材分析:在《白兔和月亮》中,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引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讲的是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而落难的王子说的则是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而变得坚强起来,文章都比较含蓄,要准确的概括寓意。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3、教会学生归纳寓意的方法。
4、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学情分析:文章情节比较简单,但学生归纳寓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予以引导。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的,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2、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三、 细读课文,鉴赏创新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处,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仿写。
四、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 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 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五、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对于本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大家合作交流。
六、 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2、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根据上面的提示,写一篇随笔。
七、 教师小结
八、 布置作业
1、 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 预习《落难的日子》。
九、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而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 细读课文,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在成长》。
八、教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