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6 16: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二、南朝的政治四、课堂小结三、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中国短暂的统一后,再次走向分裂。(一)西晋灭亡(二)东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317年司马睿建康条件:南北大贵族的拥戴(三)东晋时期北伐南方(四)东晋抵御北方和灭亡东晋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建康,史称东晋。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晋元帝司马睿
(276年-323年)东晋的兴亡——东晋初年
政治上由王导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王导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多次组织北伐,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北伐中原(祖逖)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祖逖北伐(P82-83) 公元4世纪初,匈奴等种族铁骑南下,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那时晋朝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只有祖逖坚持北伐,主张收复失地。朝廷虽同意他北伐,但只给他千人用粮和三千匹布做军需,军士要他自己招募。但祖逖没有灰心。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四)东晋灭亡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公元420—479年 刘裕宋
420-479 二、南 朝 的 政 治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 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也是南朝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六十年。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刘裕
(363年4月—422年6月)宋文帝刘义隆
(407年-453年3月16日)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 二、南 朝 的 政 治宋公元420—479年 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南朝政治(宋) 二、南 朝 的 政 治侯景之乱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接纳侯景的梁武帝影响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西
魏东 魏宋建康齐建康建康建康梁陈北 魏 北 魏 北周北齐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南 朝 的 政 治洛阳建康东晋南
朝司马炎司马睿刘裕266年—316年317年—420年420年—479年南朝与北朝魏

吴西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晋北朝南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生产工具、技术。(主要原因)2.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5.统治者政策: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四)开发的具体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兴旺和城市繁荣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五)江南开发的影响秦岭淮河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最发达
地位最重要的某个地区
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依仗黄河流域 那江南地区是何时何因得到发展的呢?(一)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时间:魏晋南北朝 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路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单位:万 ——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
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人口最主要的原因 地形以平原为主
土壤肥沃,便于
耕种;气候温暖
湿润,有利于农
作物的生长;河
网密布,灌溉水
源充足。——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自然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环境主观
原因农 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小麦推广水稻为主农 业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缺陷,釉色青灰,匀净莹润。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东晋越窑小瓶手工业灌钢法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母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手工业 南方的初步开发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
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落后期开发期繁荣期江南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建立主要事件王朝政治表现原因表现影响① ② ③ 农业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北伐中原317年宋、齐、梁、陈前期(宋):社会安定后期(梁):侯景之乱手工业商业建康淝水之战门阀士族政治本课小结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A.曹操 ?B.王导  C.祖逖 D.王敦DC
3.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C4. 南朝时,以为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5.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
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
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