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6 17: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读诗词,品三国走进历史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hāo)
——曹操《蒿里行》节选诗中描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曹操(155-220年)
小名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谥号武皇帝。诗词欣赏一:军阀割据,长期混战PK合作思考?问题一:官渡之战表格
问题二:官渡之战为什么曹操以少胜多?
问题三:赤壁之战表格
问题四:赤壁之战为什么曹操以多败少?
问题五:三国鼎立表格公元200年官渡曹操VS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1、背景: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2、战役一、官渡之战袁绍
十万大军曹操
两三万人马PK官渡之战袁绍
十万大军曹操
两三万人马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1)政治:“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善用贤才。(2)经济:实行屯田,发展农业。(3)军事:战略得当(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诗中体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呢?曹操(155-220年)诗词欣赏二:刘 备
从卖草鞋到做皇帝刘备(161-223年)
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谥号昭烈帝。寄居荆州三顾茅庐内修政理
外结好孙权孙 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182-252年),字仲谋。
巩固江东联合刘备人才辅佐二、赤壁之战PK曹操
二十余万大军孙刘联军
五万大军PK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VS袁绍赤壁以少胜多在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
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习凿齿(晋代史学家)评论说:“从前,齐桓公一炫耀自己的功业,立刻就有九国背叛;曹操的暂时骄傲自负,导致天下分为三国鼎立的局势。”
——译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西晋)陈寿《三国志》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西晋)陈寿《三国志》原因1、曹军长途跋涉,不习惯水战,疫病流行。2、曹操骄傲自满。3、孙刘联军团结合作战术正确。启示谦虚谨慎,骄傲必败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考虑军情,战备充分以史为鉴诗词欣赏三:看动作,猜诗名《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创作背景:曹植的哥哥曹丕(pī)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才华横溢的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大不孝为由,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曹丕是怎样成为皇帝的?魏洛阳蜀成都吴建业刘备221年
曹丕220年孙权229年
三、三国鼎立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吴国卫温率万人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曹操
统一北方东汉
末年
军阀
混战袁绍曹操208 赤壁之战知识小结魏 220蜀 221吴 229三国鼎立孙刘联军200 官渡之战开始进入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理解提升《品曹操》节选
佚名
“东汉末年分三国,
硝烟战火何其多?
豪杰纷纷皆涌起,
其一便是曹孟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诗词欣赏四:诗人眼中的曹操“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三国演义》曹操眼中的曹操陈寿《三国志》: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超出普通世人)之杰矣。”史学家眼中的曹操
唐太宗李世民:“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意指皇帝)之才不足。” 皇帝眼中的曹操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毛泽东眼中的曹操评价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真实,应该看其整体,而不是片面,看其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有何作用和贡献。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史论结合。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论点史实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用相关史事加以说明)12345678分组抢答,智取果实巩固练习谢谢指导!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B《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猜一猜,在写谁?《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猜一猜,在写谁?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
_ __ _。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的领土!夷洲(台湾)

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D《蜀相》
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猜一猜,在写谁?
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 )
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D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局势的是(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