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吴忠市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3-06 10: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升高
B. 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
C. 在氯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后,溶液中c(HClO)减小
D. 常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c(H+)>c(OH﹣)
2.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
A.a=2 B.a=1 C.a=3 D. 无法确定a的值
3.pH值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值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
A.m>n B.m=n C.m<n D. 不能确定
4.在一定条件下,CH4和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g)+2O2(g)2H2O(l)+CO2(g) ΔH=﹣890 kJ?
2CO(g)+O2(g)2CO2(g) ΔH=﹣566 kJ?如果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2.9 kJ,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 g白色沉淀.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体积比为( )
A. 1∶2 B. 1∶3 C. 2∶3 D. 3∶2
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ΔH1
2H2(g)+O2(g)====2H2O(g)ΔH2
C(s)+O2(g)====CO2(g)Δ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 )
A. 12ΔH3+5ΔH2﹣2ΔH1 B. 2ΔH1﹣5ΔH2﹣12ΔH3
C. 12ΔH3﹣5ΔH2﹣2ΔH1 D. ΔH1﹣5ΔH2﹣12ΔH3
6.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B. 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
C. 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c(H+)
D. 水电离出的H+或OH-与盐中弱离子结合,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20.9 kJ,氢气的燃烧热大于 241.8 kJ?mol﹣1
B. 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的热量为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
C. 常温下,若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 已知中和热为﹣57.3 kJ·,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8.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B. 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 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达到饱和
9.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常温下,1 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
B. 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 10 mL 1 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
10.已知同温同浓度时酸性强弱顺序:HF>CH3COOH>HCN,则当NaF、CH3COONa、NaCN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时,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NaF>CH3COONa>NaCN B. NaCN>CH3COOHNa>NaF
C. CH3COOHNa>NaF>NaCN D. NaF>NaCN>CH3COONa
1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Q(g)(m、n、p、q为任意整数)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Q=m∶n∶p∶q ⑥单位时间内mmol A断键的同时有pmol C也断键
A. 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⑥
12.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Fe2O3(s)+CO(g)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0
B. 1000℃时,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某时刻测得上述体系中,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 mol、1.8 mol,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C. 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充入CO2气体,K值减小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以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二、填空题
13.pH相同的盐酸(甲)和醋酸(乙),用“>”、“=”或“<”填写:
(1)溶液中c(H+):甲________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甲________乙。
(2)体积相同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反应刚开始时的速率:甲________乙;整个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甲________乙;生成氢气的量:甲________乙。
(3)同体积的两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甲________乙;同体积的两种溶液稀释成相同pH的溶液,需加入水的体积:甲________乙。
14.常温下,有四种溶液:
①0.1 mol·L-1CH3COOH溶液 ②0.1 mol·L-1CH3COONa溶液 ③0.1 mol·L-1NaHSO3溶液 ④0.1 mol·L-1NaHCO3溶液
(1)溶液①的pH________(填“>”“<”或“=”)7,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②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和适当的叙述说明)。
(3)下列有关①和②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c(CH3COO-)都等于0.1 mol·L-1
b.两种溶液中c(CH3COO-)都小于0.1 mol·L-1
c.CH3COOH溶液中c(CH3COO-)小于CH3COONa溶液中c(CH3COO-)
(4)NaHSO3溶液的pH<7,NaHCO3溶液的pH>7,则NaHSO3溶液中c(H2SO3)____________(填“>”“<”或“=”,下同)c(SO),NaHCO3溶液中c(H2CO3)________c(CO)。
15.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的H+向________极移动。
(2)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别取50 mL的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浓硫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实验过程中,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ΔH________(填“>”、“<”或“=”)-57.3 kJ·mol-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醋酸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则稀醋酸加水稀释后醋酸电离程度增大,由于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升高, A正确;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当溶液为中性时,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B正确;在氯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后,溶解平衡Cl2+H2O?HClO+HCl向着逆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ClO)减小, C正确;氨水为弱碱,常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c(Cl﹣),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H)>c(Cl﹣)>c(OH﹣)>c(H+),D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扩大体积,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平衡未动,该反应为气体等分子数反应,即a+1=1+1,a=1,B正确。
4.【答案】A
【解析】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只存在离子;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除离子外还存在分子,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弱酸中存在分子”是强酸和弱酸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与盐酸不同,稀释醋酸时不仅有c(H+)的减小,还有醋酸分子的再电离,导致醋酸中c(H+)减小程度减弱,若稀释相同的倍数,即m=n时,弱酸的pH变化减小程度弱,强酸的pH变化程度大,要使稀释后两溶液pH值相同,必须m>n,A正确。
另解:原醋酸和盐酸溶液中n(H+)相同,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导致醋酸中n(H+)增大,盐酸溶液中n(H+)基本不变,要使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相同,则溶液体积关系为醋酸>盐酸,m>n,A正确。
5.【答案】C
【解析】沉淀为碳酸钙,含碳元素n(C)==0.5 mol。设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解得x=0.2 mol,y=0.3 mol。一定条件下物质的量比等于体积比,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体积比为0.2 mol∶0.3 mol=2∶3,故选C。
6.【答案】A
【解析】已知:
①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ΔH1
② 2H2(g)+O2(g)====2H2O(g)ΔH2
③ C(s)+O2(g)====CO2(g)ΔH3
由盖斯定律:5×②+12×③﹣2×①得: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ΔH=12 ΔH3+5ΔH2﹣2ΔH1。
7.【答案】B
【解析】aA+bBcC+dD,K=,它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不变,B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盐的组成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可概括为谁强跟谁“性”,同强显中性。盐类中的弱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相等,导致溶液呈酸碱性, A正确;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B正确;任何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的c(OH-)=c(H+),与电解质溶液酸碱性无关,C错误;水电离出的H+或OH-与盐中弱离子结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相等,导致溶液呈酸碱性,D正确。
9.【答案】B
【解析】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5 mol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20.9 kJ,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放出热量,则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热量大于241.8 kJ,故A正确;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的热量为19.3 kJ,如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9.3 kJ,反应热小于﹣38.6 kJ·,故B错误;
如能自发进行,应满足ΔH﹣T?ΔS<0,因ΔS>0,则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故C正确;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Ksp[Fe(OH)3]=c(Fe3+)·c3(OH-),Ksp[Cu(OH)2]=c(Cu2+)·c2(OH-),Fe3+、Cu2+浓度相等(b、c点)时,Fe3+对应的pH小,c(H+)较大,c(OH-)较小,Ksp仅与温度有关,则Ksp[Fe(OH)3]11.【答案】C
【解析】根据盐的组成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可概括为谁强跟谁“性”,同强显中性。NaCl是强碱强酸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是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B不符合题意;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C符合题意;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示碱性,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若能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甲酸只发生部分电离,便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A项,c(H+)13.【答案】A
【解析】酸越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对应强碱盐的水解碱性越强。相同条件下酸性强弱顺序:HF>CH3COOH>HCN,其钠盐水解程度:NaCN>CH3COONa>NaF;同浓度盐溶液水解碱性:NaCN>CH3COONa>NaF,pH相同时盐溶液浓度与之相反,即盐溶液浓度NaCN<CH3COONa<NaF,A正确。
14.【答案】B
【解析】此反应具备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大、吸热的特征。从图可知在t时突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同程度增加,有可能是升温或增压;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增压平衡逆向移动,升温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由于m、n、p、q的关系未知,所以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在整个平衡建立过程中,速率之比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6.【答案】B
【解析】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逆向是吸热反应,则ΔH<0,故A错误;对于反应:K=;1 000℃时,K=4,某时刻,已知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 mol、1.8 mol(设容器体积为VL),则=3.6<4,则反应向正向进行,故B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充入CO2,K值不变,故C错误;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
17.【答案】(1)= < (2)= < < (3)> <
【解析】(1) 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弱酸部分电离,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
(2)开始时c(H+)相同,产生H2的速率相等;随反应进行,醋酸中的分子被促进电离,溶液中c(H+)得到补充,产生H2的速率较大;生成氢气的量取决于酸的总量,醋酸较多,则反应生成的氢气多。
(3)稀释时,醋酸中的分子被促进电离,溶液中c(H+)得到补充,醋酸溶液 pH减小得慢,因此两种溶液的pH:甲>乙。原醋酸和盐酸中n(H+)相同,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导致醋酸中n(H+)增大,盐酸液中n(H+)基本不变,要使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相同,则溶液体积关系为乙>甲。
18.【答案】(1)< c(H+)=c(CH3COO-)+c(OH-)
(2)碱 CH3COO-+H2OCH3COOH+OH-,CH3COO-水解显碱性 (3)bc (4)< >
【解析】(1)醋酸为酸,所以溶液①的pH小于7,满足电荷守恒,即c(H+)=c(CH3COO-)+c(OH-)。(2)0.1 mol·L-1CH3COONa溶液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2OCH3COOH+OH-。(3)水解和电离都是微弱的,所以两种溶液中c(CH3COO-)都小于0.1 mol·L-1,且CH3COOH溶液中c(CH3COO-)小于CH3COONa溶液中c(CH3COO-)。(4)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SO)>c(H2SO3);HCO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c(CO)19.【答案】(1)A (2)B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4)0.400 0 97.56%
【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应选甲基橙、酚酞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4)根据c(NaOH)=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求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1,ω(NaOH)=×100%≈97.56%。
20.【答案】(1)放热 (2)高 (3)化学反应 热能 (4)低 (5)2Al+6HCl===2AlCl3+3H2↑(或2Na+2H2O===2NaOH+H2↑或NaOH+HCl===NaCl+H2O等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说明广口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料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一般的化合反应等,符合该条件的放热反应有:2Al+6HCl===2AlCl3+3H2↑、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等。
21.【答案】(1)2H+++e-===NO2↑+H2O 铜
(2)开始时Al比Cu活泼,Al作负极;Al在浓硝酸中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后阻止了铝与硝酸的反应,装置中反应转变为铜和浓硝酸的反应,此时铜作负极,铝片作正极,故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解析】开始时,Al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铝作负极,表面被氧化产生致密氧化膜保护层,铜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e-===NO2↑+H2O,正极消耗H+,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当铝表面被完全钝化后,装置中反应转变为铜和浓硝酸的反应,此时铜片作负极,铝片作正极,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22.【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为了保证酸能够完全被中和或通过测量值求算的是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即中和热
(3)偏大 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放热
(4)>
【解析】(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以及量筒。
(2)实验中为了保证酸(或碱)能够完全被中和,往往使另一方过量。
(3)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
(4)若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温度计上的酸和碱会发生中和,造成碱溶液温度偏高,使反应温度变化值减小,实验测得反应放出的热偏小,ΔH=-kJ·mol-1,反应热ΔH>-57.3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