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期末复习
★知识结构:
皮肤的感觉
感觉世界 鼻和嗅觉
舌的构造和味觉
声音和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光的传播
耳和听觉 光的反射
光和眼 光 光的折射
眼和视觉 光的色散
信息获取和利用对环境的察觉1.感觉世界1.1五种基本感觉:
视觉 ———— 眼
听觉 ———— 耳
嗅觉 ———— 鼻
味觉 ———— 舌
触觉 ———— 皮肤 感觉的形成最终都在________各个相应的功能区。 大脑皮层1.2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 的器官,皮肤具有___觉、 觉、 觉、 觉,尤其是___觉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
皮肤中分布的感受器分布一般疏密不同,指尖、嘴唇等处对 的灵敏程度最高;手背上 神经末梢比较丰富。大触痛冷热痛触觉热觉1.3鼻和嗅觉
气味刺激→____________(产生兴奋)→_________传导→________________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1.大脑的嗅觉中枢会疲劳3.人的嗅觉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嗅觉的特点:适应性1.3鼻和嗅觉差异性1.4舌和味觉 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它里面有许多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________的刺激特别敏感。味蕾味觉液态物质1.4舌和味觉四种基本味觉酸味甜味苦味
咸味甜头苦根侧酸咸P5活动注意点 漱口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半规管、前庭、耳蜗1.感觉世界1.5耳和听觉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耳蜗:
半规管:
前庭:收集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传导振动并放大振动
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有听觉感受器 有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1.感觉世界1.5耳和听觉耳朵有_____和_____功能。听觉位觉2.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举例说明)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振动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2声音的传播真空铃实验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______中声音不能传播。平常听到的声音主要靠_____传播。介质真空空气 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撞击,我们能听到撞击声,这声音是靠__________传播的。土电话主要靠_____传声。月球上可以通过______等进行交流。水和空气固体无线电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介质向外传播。 2.2声音的传播声波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声波具有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声波的应用 B超诊断、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洗牙、声纳测距等 声音在不同的_____和_____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_____中传播最慢,在______中最快。在空气中,温度越高,传播越____。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2声音的传播介质温度空气固体快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____叫音调。振动越快,____越大,音调越___。高低频率高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至20000赫。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声音的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还与____有关。强弱振动幅度距离 通常用__________来计量声音的大小。分贝(dB)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4噪声污染的防治3.光和颜色3.1 光源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3.2 色散和颜色彩虹是光的______现象。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 全部的七色光,而黑色物体则 全部的七色光。 牛顿色散实验证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 _____ 七种单色光组成,所以白光是____光。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复色反射透过反射吸收 有些光线是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能杀死微生物,常被用于消毒灭菌,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于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 ___ 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过量则不利。各种遥控器能发出________。3.光和颜色彩电图象的三原色是 、 、 。紫外线紫外线红外线红 绿 蓝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3.3光的传播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画一画影子形成和小孔成像的示意图。光线(模型)影子不是像倒立实像,大小不定例.在同一个图中表示除学校所在地夏至、秋分、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和杆影情况。3.3光的传播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即___________ 。光在空气、玻璃、水三类物质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真空 3×108米/秒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_____单位。距离 空气 玻璃 第二课时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期末复习3.4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OAN(( αβ光路具有_____性。可逆举出一些常见考题。漫反射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4光的反射反射的两种形式举出一些常见考题。3.4光的反射潜望镜的使用反映出平面镜既能改变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光的传播方向成像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3.4光的反射[例]一只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例.人站在镜前1米处,像与镜相距____米。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人后退0.5米,像离人距离为____米。当人以1米/秒速度垂直镜面前进时,像相对人的速度是_______。1不变3例.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m/sAP 画出点光源A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反射光线以及相应的入射光线。IQ大比拼3.5光的折射PQ空气水AOBCNN'(α(γ动手画一画! 光从空气_____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此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_____度。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光的折射规律:3.5光的折射斜射靠近小于增大不变0偏离大于增大例:此漫画包含什么科学道理?3.5光的折射折射使我们在岸上看到水深度变浅。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变浅了的虚像3.5光的折射“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下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DB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墙,釉面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具有能量 D、光沿直线传播A如图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___。大小像的位置白天在室内窗前照镜子,窗朝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该( )
A.朝南 B.朝北 C.朝西 D.朝东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有_____
A.司机从观后镜中看到车后的景物
B.用放大镜看邮票
C.用太阳灶煮饭
D.岸上看到河中的鱼
E.湖中有月亮的倒影BB D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于踩到水潭里,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的是水潭
B、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当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的是水潭
D、当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 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1.从放蜡烛侧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什么?
2.伸手朝玻璃板后摸一摸,能碰到蜡烛吗?
3.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本书,像被挡住了吗?
4.拿一张白纸(相当于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用眼睛直接从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看白纸上面有没有蜡烛的像。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 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5.你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吗?拿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面,改变它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角度看去后面的蜡烛都好像被点燃。
6.分别测出蜡烛和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比一比大小。量出蜡烛和像的连线跟玻璃板的角度,看是否为直角。
7.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5、6。思考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两支蜡烛要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玻璃板未放正,对实验有何影响?
4.实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同时观察到两个像?ss'平面镜成像原理: 比镜子大的物体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