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新授课 第一课时
生科041 金琼华 0403011015
本节课的地位
一 、教材分析
二、学习目标
1、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能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图片。
通过课堂小实验,学生能提高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以自身为例,探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知识与技能
说出消化的概念。
学生能运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尝试着说明食物的整个消化过程所经历的消化器官、消化腺及其功能。
能运用比较、假设等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食物的消化过程。
难点: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四、教法与学法
演示法
讲授法
实验法
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下一页
口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
化
道
食物的消化过程
下一页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淀粉酶)
(多种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多种酶)
时间安排
导入:1分钟
消化器官:18分钟
小实验:3分钟
消化腺:12分钟
复习与检测:6分钟《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生科041 0403011015 金琼华
一、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1.能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图片。
2.通过课堂小实验,学生能提高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以自身为例,探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知识与技能:
1.说出消化的概念。
2.学生能运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尝试着说明食物的整个消化过程所经历的消化器官、消化腺及其功能。
3.能运用比较、假设等科学方法。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二、学习重点
1.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
2.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学习难点
1.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四、教学用具
PPT展示图片、Flash动画、胃的模型、塑料瓶、水、方糖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设置疑问,导入话题“我们吃的食物都到哪里去啦”。
2.新授课:
观察PPT图片学习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消化腺及其功能。
观看不同营养物质消化过程的Flash动画
观察小肠与小肠绒毛图片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 PPT展示丰富图片)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3.检测反馈
右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过人体消化道各段时,其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纵坐标示被消化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横坐标示消化道的各部分.请分析此图.
(1)图中㈠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2)图中㈡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3)图中㈢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在OA段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课:小结。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