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朗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朗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6 20:03:19

文档简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同步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悠悠。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 天下英雄谁敌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千古兴亡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
二、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6. 对上面两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风豪放,于三问三答、回环往复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忧国忧时的爱国情怀。
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对三国时的英雄孙权的赞美,讽刺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抒发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C.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是相应的。
D.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是怀古伤今的千古绝唱,但写法各异。前者风格明快,后者沉郁顿挫,由此可见辛词的丰富多彩。
7. “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8.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9. 从炼字角度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0.这宋词表达诗人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千古兴亡多少事 ? 不尽长江滚滚流
2.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 年少万兜鍪
4.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5.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6.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孙权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7.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课后能力提升
8.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9. 句中的“望”和“满”两字用得及其传神,“望”是动词,因词人身在高处,且所关注的是中原广袤的失地,所以只有用“望”字才能准确地表现他的阔大胸襟和豪迈气概;“满”是形容词,意为“全部充实;到达容量的极点”,它既交代了“望”的结果,有与作者心之所往形成鲜明的反差,揭开了词人胸中的郁积,使其不禁兴起了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10. 恢复中原、收复失地。
课件17张PPT。畅言教育新课导入 我们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新课导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4.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者简介 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背景简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品词析情品词析情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品词析情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之情。品词析情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品词析情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怀”是“为国伤怀”的怀。1.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品词析情 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时的东吴孙权,并寄希望于下一代。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交流。这里的“怀”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 的感怀。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2.下阕怀古:万兜鍪、战未休、孙仲谋。品词析情课堂小结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技法探究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技法探究2.苏、辛的这两首词都是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
有何共同与不同之处?共同之处:都是都面临长江,浩浩江水使他们都不能自已地激起了对古今兴衰的历史回忆与感慨,都记起了令人追忆的英雄人物。
不同之处:
所借之景不同:苏词是古赤壁遗址,辛词是镇江京口北固亭;
所忆人事不同:一个指挥赤壁之战,一个坐断东吴;
所发感慨不同:苏词惆怅沉痛,辛词昂扬激越。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北固亭怀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有何不同?拓展延伸必做:背诵默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选做: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