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黄鹤楼课件+朗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黄鹤楼课件+朗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6 20:07:26

文档简介

《黄鹤楼》同步练习
根据课文填空。
1. 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是( , 。)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是( , 。)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
4.崔颢《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 )
5.表现游子悲苦心情是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
6. 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7. 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8.阅读课文《黄鹤楼》,下列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9.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课后能力提升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8.B
9.思乡
10.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课件20张PPT。课文导入 话说李白离开京城,准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武昌,登上黄鹤楼。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来,又向天边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茏,岸边繁花似锦……此情此景,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毛笔准备在墙上题诗一首。
李白正想写的时候,旁边的一首诗吸引住了他。他仔细看了一下,还捻着胡子吟诵了一遍。李白念完这一遍后,顿时,满腔诗情仿佛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灭了。他扔下笔,大喊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郁郁地转身而去……
课文导入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课文导入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4.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学习目标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课文朗读初读感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助兴。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去。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就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初读感知黄鹤楼的来历初读感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初读感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初读感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的感慨。后四句写登楼所见,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合作探究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合作探究知人论世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实际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人生失意之愁合作探究 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合作探究《鹦鹉洲》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拓展延伸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拓展延伸思乡诗文知多少? 巍峨的黄鹤楼成就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崔颢的这首诗在扬名天下的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了这座千古名楼。崔颢之前之后,历朝历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来到了黄鹤楼,他们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课堂小结1.诗中的“鹦鹉洲”不只是随意选的地名,里面大有玄机,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研究。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