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卿今当涂掌事(糊涂)
见往事耳(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及鲁肃过寻阳(等到)
2、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任重而道远。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C.温故而知新。
D.思而不学则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假期不见,小明同学还是老样子,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B、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21教育网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与大明分别仅两年,他已非吴下阿蒙,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了。
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而略写吕蒙学习的情况,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B.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5、文学常识填空:
(1)《资治通鉴》是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1019-1086),字 , (朝代) 家、 家。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21cnjy.com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⑤②③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
答: .
.
2.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答: .
.
3.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联系你读书的体会,说说有哪些益处?
答: .
.
4.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答: .
.
5.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21·cn·jy·com
答: .
.
(二)课外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www.21-cn-jy.com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2·1·c·n·j·y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肃遂拜蒙母( )
(2)及鲁肃过寻阳( )
(3) 不然,则徒劳费( )
(4)力改故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 .
(2) 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答: .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答: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答: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A 2、C 3、A 4、C
5、(1)编年体 战国 五代(2)君实 北宋 政治 史学
6、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21·世纪*教育网
3、读书可以丰富学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意思对即可)
4、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www-2-1-cnjy-com
5、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
(二)课外阅读理解
1、(1)于是,就(2)经过(3)白白地(4)旧的,原来的
2、(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做对我大有好处。
(2)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不务正业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及同乡和老朋友呢?2-1-c-n-j-y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学习的理由是:一是吕蒙已经当权处理事务,二是多读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怕儿子在家沉溺于俗务,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二是希望儿子能养成自学学习的习惯;三是要有朋友一起探讨,才能增长见识。21*cnjy*com
4、从写作目的看,【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从写法看,【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外出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如果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不务正业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及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辱没、愧对了你的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课题 孙权劝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但、辞、涉猎”等文言词语。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正确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辛弃疾有一首词这样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说,普天之下,有谁是孙仲谋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了。要是能生个儿子能够像孙仲谋一样就好了。这里的孙仲谋就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孙权有什么样的能耐?为什么能成为一方诸侯?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孙权劝学》一文,了解到下这个人。 听。 用辛弃疾的诗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听朗读,思考下面问题。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吕蒙听从孙权的劝说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听从了孙权的劝说。从鲁肃对吕蒙的夸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听,并在文中找相关句子。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结合注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作者介绍 (由“司马光砸缸”的图片引入作者介绍)司马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sù)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19年。初名为《通志》,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为后世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选择笔记。 了解《资治通鉴》这部书。
生字积累 朗读课文,读准下面的字音。卿(qīng) 岂(qǐ) 邪(yé)孰(shú) 遂(suì) 更(gēng)
把握词义 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权谓吕蒙曰 (谓……曰:固定结构,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 (卿:诸侯国君对臣下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3)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以:用,拿)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涉猎,见往事耳。(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助词;但:只是;涉猎:指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这里指历史;耳: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5)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谁比得上……)(6)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7)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9)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明白事理;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拜:拜见;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笔记。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3)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5)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从事。今义:就。(6)士别三日三:古:几天,这里指“少”。今:确数 笔记。 积累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2)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掌管)(3)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文言句式 (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2)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卿言多务,孰若孤?
课文精读 1、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用一个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括全文的大意。明确:本文叙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 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明确:首先,作者通过鲁肃的话(语言描写)来侧面体现吕蒙学识的提高:“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其次,作者用吕蒙的话,正面表现这一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最后,用鲁肃拜蒙母,与吕蒙结拜这样一行为描写,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4、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5、从鲁肃与吕蒙结拜这件事中,你悟到了什么?明确:鲁肃以前不与吕蒙结拜,因为那时的“吴下阿蒙”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人,鲁肃看不起他。现在鲁肃要与吕蒙结拜了,是因为吕蒙已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鲁肃很欣赏他。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有知识,有文化,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才能被别人看得起。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重点细节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重点情节的作用。对比分析能力的培养。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思考。 积累成语。
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语言、神情体会人物形象。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选择性笔记。 了解人物形象。
写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1.)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2.)运用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3.)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都略去不写。 笔记。 了解本文写作手法。
拓展延伸 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运。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名言警句,请按下面的格式搜集整理一些,与同学共勉。 示例:一人个有了知识,才能变得似有三头六臂——(德)马克思。 搜集整理。 积累关于知识的名言。
巩固提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即更刮目相待( )(1)推辞(2)粗略地阅读(3)谁(4)重新2、区别下面句子中的古今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3、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自以为大有所益(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自以为/大有所益(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翻译下面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详 写)孙权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略 写)孙权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侧面描写)鲁肃叹学──结友(惊赞)非复吴下阿蒙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孙权劝学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导入新知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这里的孙仲谋就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孙权有什么样的能耐?为什么能成为一方诸侯?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孙权劝学》一文,了解到下这个人。
听读感知
1、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听读感知
2、吕蒙听从孙权的劝说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听从了孙权的劝说。从鲁肃对吕蒙的夸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走近作者
小学时候我们就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谁能讲一讲吗
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sù)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背景链接
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19年。初名为《通志》,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为后世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生字积累
卿(qīng) 岂(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 更(gēng)
记一记
字词积累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对……说
国君对臣下的爱称
当道,当权
推辞
介词,用、拿
字词积累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古代王侯自称
难道
研究经典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通“耶”,语气助词
只
粗略地阅读
了解
历史
字词积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译文: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谁
比得上
认为
好处
才
第一层:孙权劝吕蒙要学习。
字词积累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等到
重新
第二层:鲁肃与吕蒙结拜,侧面写吕蒙学有所获。
明白
于是
拜见
表承接
字词积累
译文: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仕途。
通假字
记一记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3)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5)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从事。今义:就。)
(6)士别三日(三:古:几天,这里指“少”。今:确数)
记一记
一词多义
(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2)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掌管)
(3)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记一记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2)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记一记
课文精读
本文叙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1、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用一个句子概括全文的大意。
课文精读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 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言辞恳切,略有责备。
现身说法,语气殷切
课文精读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语言描写
(侧面)
语言描写
(正面)
行为描写
(正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逐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精读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课文精读
鲁肃以前不与吕蒙结拜,因为那时的“吴下阿蒙”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人,鲁肃看不起他。现在鲁肃要与吕蒙结拜了,是因为吕蒙已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鲁肃很欣赏他。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有知识,有文化,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才能被别人看得起。
5、从鲁肃与吕蒙结拜这件事中,你悟到了什么?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语言、神情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
孙权
孙权
胸怀坦荡,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
忠厚长者,待人以诚
写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运用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详略安排得当。
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名言警句,请按下面的格式搜集整理一些,与同学共勉。
示例:一人个有了知识,才能变得似有三头六臂——(德)马克思。
拓展延伸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4)即更刮目相待( )
(1)推辞(2)粗略地阅读(3)谁(4)重新
巩固提升
2、区别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蓝色)的古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到。今义:经过。)
巩固提升
3、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自以为大有所益
(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自以为/大有所益
(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巩固提升
4、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
课后小结
课后板书
孙权劝学
(详 写)孙权劝学──不学(恳切)
吴下阿蒙
(略 写)孙权又劝──就学(关心)
刮目相看
(侧面描写)鲁肃叹学──结友(惊赞)
非复吴下阿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