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6 21: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组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中国共产党的创
始人之一。新文化运
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
者。对中国早期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
要作用。
李大钊
你能够回忆出多少事情?哪些事情最为清晰?
  李大钊是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你能够回忆出多少事情?哪些事情最为清晰?
  1926年3月,盘距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李大钊临危不惧,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留在北京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犯人的敬爱。
你能够回忆出多少事情?哪些事情最为清晰?
  1927年4月28日,敌人杀害了李大钊。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第一个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达四十分钟之久,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时代背景: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邓小平题写碑文
烈士汉白玉全身雕像
李大钊烈士碑文
生字
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
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



chǒu

pàng
xíng
hēng
jùn
cán
fěi

kěn
jiù
组词
阀( ) 屉( ) 姥( ) 怖( )
伐( ) 屈( ) 佬( ) 布( )
匪( ) 瞅( ) 刑( ) 藉( )
医( ) 揪( ) 型( ) 籍( )
军阀
伐木
抽屉
委屈
姥姥
阔佬
恐怖
布置
匪徒
医生
瞅见
揪住
苦刑
典型
狼藉
户籍
词语的理解: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被难:牺牲生命,也就是被害。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便衣侦探:身着平常人服装的侦探。
横肉:使相貌显得凶恶的肌肉。
提审:把犯人从关押的地方提出来审讯。
惊堂木:旧时官员审判案件时用以拍打桌案、吓唬受审者的小木块。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
返回
词语的理解:
听老师朗读: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
1927年4月28日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4月6日的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28日黄昏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在这些时间里,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烧文件,出事了
4月6日的早晨 ——被捕了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被提审
28日黄昏 ——出拘留所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知道父亲被害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课文 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
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后照应
首尾照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 。
动作描写
父亲保持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神态描写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
语言描写
临危不惧 ,将 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革命情操。
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
被捕
被审
忠于革命事业
记住4月28日被害
前后照应
总结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