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7 19:05:01

文档简介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备课标】
1、课标要求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2、核心概念:了解。
二、【备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本课展现的正是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民族关系融洽、文学艺术辉煌的景象,分为了四个部分来介绍: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材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学艺术、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如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工具曲辕犁和筒车,它们对农业及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文化的繁荣,加上开放的民族政策,使得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本课还展现了唐朝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采用多种形式,密切了唐与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形成了“和同为一家”的良好局面,为唐朝前期的强盛创造了条件。通过对唐朝民族关系史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民族团结对维护边疆安全、促进社会繁和谐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本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同时也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2、教材重难点
重点: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体会其繁荣。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盛世气象出现的原因。
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故事等介绍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相关事物、人物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印象。
三、【备学情】
(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基础知识:85%以上学生能够掌握
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
3、难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
(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学生知道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古代民族交往了解不多。教师应加强理性认识的引导,同时指导学生对事物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唐朝盛世,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各举出一到两个具体的例子;
2、能够对盛唐时期繁荣景象出现的原因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文材料了解唐朝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具体表现,感受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2、通过合作分析讨论,探究唐朝繁荣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唐朝的繁荣强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
3、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备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师:唐朝前期出现了哪几个著名的皇帝?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回答……
师:在这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唐朝在哪些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出示课题:
第3课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构建动场,问题生成:
学生齐读杜甫的《忆昔》提出问题,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景象?体现了哪个方面的盛世景象?学生思考回答。引入农业经济的繁荣。
【自主学习,交流探讨】
课堂活动一 1、经济的繁荣-—农业馆
思考:农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农业馆的馆主,面对一位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你应该重点给他讲解哪些方面呢 ? 学生畅所欲言
展示图片: (史料解读)
学生猜测两幅图片是用来做什么的?播放《曲辕犁和筒车》的视频。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2、经济的繁荣-—手工业馆
思考:阅读课文,归纳出唐朝手工业繁荣的表现。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我是一名来自波斯的游客,我要回家了,作为馆主,你应该给我推荐 哪些纪念品带回去呢?学生畅所欲言。
图片展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小结:唐代手工业的产品总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前代。蜀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唐时期,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唐朝的越窑和邢窑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最高水平,同时著称于世,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的三彩陶俑,即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唐朝商业的繁荣。
3、经济的繁荣-—商业馆
阅读课文归纳唐朝商业的繁荣的表现?学生思考回答。
结合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和“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大船)巨舰,千舳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的史料说明唐朝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观察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分析长安城的建筑特点。
【设计意图】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理、加工和运用,是对课文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一定会认真的看和总结。这一过程,培养图文转化能力,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课堂活动二 民族交往与交融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1)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2、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4-15页列举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师生共同总结:(1)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3)唐蕃会盟
明确交往方式:和亲和会盟。
3、观看吐蕃视频和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活动程序:1、认真思考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代表发言展示
活动策略:启发与引导、合作与交流
材料四: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 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
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请回答: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读教材,结合材料四、五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课堂活动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课堂活动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指导学生自学)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唐朝《文学艺术成就》表格主要体现人物。

名句竞猜:
(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
(2)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6)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语文知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小组合作交流:唐朝前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世气象?
提示:(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励精图治;
(3)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4)民族关系融洽;
(5)科举制的完善;(6)人民辛勤劳动………等
【综合建模】:
【当堂检测】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2017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下图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2题图 3题图
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如图)。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
《唐蕃关系示意图》根据图片归纳唐朝和吐蕃
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盛唐气象》评测练习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2017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下图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2题图 3题图
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如图)。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根据图片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课件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说一说:唐朝前期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复习回顾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第3课 盛唐气象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齐声朗读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景象?体现了哪个方面的盛世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垦田扩大
改进农业技术
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兴修水利一、经济的繁荣— 思考:农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农业馆假如你是农业馆的馆
主,面对一位来自偏远地区的
农民,你应该重点给他
讲解哪些方面呢曲辕犁模型筒车模型阅读课文,归纳出唐朝手工业繁荣的表现一、经济的繁荣-- 我是一名来自波斯的
游客,我要回家了,作为
馆主,你应该给我推荐
哪些纪念品带回去呢?手工业馆越窑青瓷邢


瓷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故称为“唐三彩”。唐三彩色彩艳丽,造型生动,闻名中外. 一、隋的统一 认真阅读课文,归纳出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一、经济的繁荣—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大船)巨舰,千舳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商业馆观察《长安城平面图》,说一说长安城建筑
的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对称市坊分开大明宫含元殿立体复原图长安城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二、民族交往与交融---“和同为一家”吐 蕃 1、唐与吐蕃的关系藏族游牧、农耕生活 阅读课本14-15页列举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蕃会盟唐太宗唐中宗唐穆宗交往方式是和亲、会盟合作探究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吐蕃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结合这首诗歌思考,文成公主入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吐蕃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请回答: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一、隋的统一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认真观察15页的插图,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唐朝的感受。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兼容并蓄昂扬进取吹排箫乐伎壁画《弈棋仕女图》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四、多彩的文学艺术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唐朝《文学艺术成就》表格人物4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李白杜甫名句竞猜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6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李白杜甫杜甫白居易李白盛唐气象积极进取 开明开放课堂小结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励精图治;
3、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
4、民族关系融洽;
5、科举制的完善;
6、人民辛勤劳动………等 唐朝前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世气象?合作探究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2012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反馈检测2、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下图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如图)。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反馈检测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
《唐蕃关系示意图》
根据图片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
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是我国哪个
民族的祖先?反馈检测《盛唐气象》课后反思
我讲的是第三课《盛唐气象》,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借助图文材料感受唐朝盛世,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够通过合作分析讨论对盛唐时期繁荣景象出现的原因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利用复习回顾——新知探索——交流探究——综合建模——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情境,并借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锻炼他们通过图片、资料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设计框架下,我进行了多次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效:
1、使用图片和视频,增加了直观性。利用各种途径找到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曲辕犁、筒车的视频、和一些蜀锦、瓷器的图片。
2、角色扮演作为农业馆和手工业馆的馆主为偏远地区的农民和回家的波斯游客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能既有趣味性,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一举两得。 3、及时的小结,回归课本。并围绕一根主线──盛世气象,探究盛世气象的表现、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做到了有放有收。 虽然课堂的活动设计经过了反复推敲,不断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节课下来,活动的时间把握上较难,在突破本课的难点时比较仓促,这是我需要认真修改的地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是不够充分,在活动的设计上更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这点还可斟酌。
总之,我在讲授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敬请同行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