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教案+练习+反思)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教案+练习+反思)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7 16:38:17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课标与教材】
1、新课标要求
(1)通过经济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艺,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2、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的重要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本课展现的正是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辉煌的景象,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在学习中,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唐朝的鼎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1、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体现在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难点:1、民族交往与交融,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2、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盛世局面。
2、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做到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缺乏整体构建,对于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视频、图片、史料等加以归纳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文成公主进藏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3、了解多彩的文学艺术和开放的社会风气,感受盛唐气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史料袋中的史料体会盛唐经济繁荣的情况,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演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学生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诗词接龙,书法绘画作品的鉴赏等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领略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体会一代代先人们用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过程中,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四、【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课堂导入: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重温武艺姝夺冠时的精彩瞬间: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炒红了00后才女武艺姝,也掀起了一股全民读诗的热潮,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诗词盘点刷爆了朋友圈。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朝,唐朝是唐诗的国度;盛唐,是唐诗的摇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梦回大唐,重温唐诗,共同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出示课题)
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回顾唐朝出现过哪些盛世理解盛唐气象首先体现在唐朝政治的清明。(板书:政治清明)
政治的稳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学生齐读唐朝杜甫的诗《忆昔》,体会盛唐经济的富足局面。(板书:经济繁荣)时至开元,大唐王朝如日中天,经济繁荣,生活富足。雄视四邻八方来朝的盛唐,演绎了一幕磅礴大气的盛世长歌。(出示标题一)
盛世经济农工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读史料,并结合学生在周末自己制作的筒车和曲辕犁模型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分析感悟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突破本课重点。
学生合作探究前,老师强调活动要求:1.分析史料——小组合作,解读资料袋中史料的内容。2.运用史料——请选择恰当的资料,合作解决探究问题, 并完成探究学案。3.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4.时间: 3分钟。
合作探究一:农业
你发现新农具曲辕犁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筒车的先进性体现在什么方面?它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这些创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通过解读资料,运用史料,培养在史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形成合理的历史想象;学生在上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
教师点拨提升:《雨中耕作图》描绘了时雨普降,一农夫正挥鞭策牛雨中耕作,另一农夫肩挑庄稼往回走等景象。由此可见,任何社会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开拓创新和辛勤劳动。
合作探究二:手工业之丝织业
你认为唐代丝织品的技艺高巧在哪?(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花鸟纹锦》再现了唐代蜀锦的高超技艺。丝织业的发展,让中国的丝绸之路越拓越宽。
合作探究三:手工业之唐三彩
1、唐代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闻名中外的是 。
2、你能说说它有哪些方面的超越与创新吗?
教师点拨:这是著名的 “载乐骆驼俑”:歌女正在放声歌唱,身旁七个男乐师身着胡服,弹琴吹箫,连骆驼也陶醉其中。绚丽多姿的三彩器代表着唐代的美学理想、丰满和金壁辉煌。
合作探究四:商业
1、解读史料三你发现唐朝长安城有哪些特点?
2、从这些特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提升:一代代先人们用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盛唐时代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也带动了社会宽容。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兄弟民族的目光,他们纷纷与唐朝修好,在“天下一家”的氛围中促成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学习第二目:
二、唐蕃和亲美名扬(板书 民族关系:开明)
老师分析唐代苏颋的诗句“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诗中的“偃兵革”是指化干戈,该诗歌咏了皇帝和亲政策的英明,寄托了诗人对唐蕃之间和睦相处的向往。公元641年,春意盎然的长安城迎来了汉藏两族友好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1、学生表演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其他同学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突破本课重难点:(1)在民族关系上,唐太宗与以往的中原帝王有何不同 ?(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说的哪句话是这一政策的最好体现?(2)唐蕃和亲对大唐和吐蕃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学生阅读课文,列举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的其它史实。(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等)教师点拨提升:出示图片唐蕃古道:时光荏苒,昔日的土路已经被柏油路所替代。当我们今天踏上这条串联了东土大唐与吐蕃王朝的文化旅程,还可以看见文成公主留下的印记。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成为了汉藏友好关系的象征。
3、显示《唐朝疆域地图》,学生了解除了和亲、会盟,唐朝还通过设立行政机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等方式,加强唐朝边疆的管辖。
4、呈现《唐朝对外关系图》,指出唐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来自世界的各国都渴望与大唐交往,而大唐则以宽广的胸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大唐的繁盛,提升了影响力。告诉学生这一部分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对外关系:开放)
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开明与宽容伴随着思想开放,思想开放催生的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我们一起学习第三部分:
三、文学艺术齐辉煌(板书 文学艺术:多彩)
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今天,就让我们以诗会友,共同走进稼轩诗词大会。
1、稼轩诗词大会
(1)由学生读比赛规则: 1、一组说出李白、杜甫或白居易诗的上句,由另一组接下句。2、两组互换角色,每接对一句得1分。3、由记分员现场记录比分,接出下句多的小组获胜。指定记分员上黑板计分。
(2)老师宣布诗词大会结果并用诗句小结: “才高八斗胜子键,学富五车如东坡”,愿我们师生共勉之。
(3)学生根据课本和已有认知,解读诗人,知道“诗仙”, “诗圣” 和“诗魔”分别是谁。并根据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三人的诗句体会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并指出他们的诗风也是他们生活在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教师补充:白居易被称“诗魔”是由于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师魔发,日后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名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民族的文化资源经过吸收、改造、融汇和创新,为唐代文化增添了极为绚烂的色彩。这一时期的唐代书画,也是名家辈出。
2、唐代书画,名家辈出
学生阅读课文,给书画家及其作品连线,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画作品,进行点拨提升。
大唐以开阔的胸怀,细致的审美,歌咏着田园的静谧与山水的优美,从侧面折射出那个时代社会的安定和乐观开朗的时代精神。唐朝元稹的《法曲》中提到了胡妆、胡乐、胡骑,“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可见各民族、各宗教都在大唐和谐相处,有了这一分安宁祥和,盛唐气象更是锦上添花,丰富而多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部分:
四、兼容开放永传唱(板书:社会风气开放)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唐朝元稹的《法曲》中提到的“胡妆、胡乐、胡骑”,体现出各民族、各宗教都在大唐和谐相处。正是这一分安宁祥和,盛唐气象更是锦上添花,丰富而多彩
2、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你想用哪些词语描述唐朝的社会风气?
这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上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本课小结:用自己设计的四个标题连成一首诗,请学生齐读并加上题目《盛唐气象》
盛世经济农工商,
唐蕃和亲美名扬。
文学艺术齐辉煌,
兼容并蓄永传唱。
教师结语: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重进我们的衣柜,中国结重系我们的群衫,“唐人”成为中国人世界的称呼!让中国人沉淀着历史的底蕴,走在世界前沿。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用一个最浪漫的理由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唐诗中有盛世气象的中国。我喜爱唐诗,我心向唐朝,我更爱中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
济南稼轩学校 段遵霞
评测练习:

1、材料一表明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请列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
2、右图中的吐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唐蕃和亲対大唐和吐蕃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件29张PPT。盛唐气象
历史 人教版初一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诗里的中国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一、盛世经济农工商温馨提示
1.分析史料——小组合作,解读资料袋中史料的内容。
2.运用史料——请选择恰当的资料,合作解决探究问题, 并完成探究学案。
3.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4.时间: 3分钟一、盛世经济农工商史料一:农业材料一: 唐人陆龟蒙《耒耜经》中对曲辕犁有所记载。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改变了犁辕长且直,操作比较费力的特点;第二,犁上设有调节耕地深浅的构造;第三,犁床在犁辕前面能够自由转动,犁牵引和换向比较方便;第四,犁壁安装在犁馋之上,便于 碎土。唐诗《调笑令》描写筒车的工作原理:“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一、盛世经济农工商史料二:手工业手工业之一:丝织业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制的唐代花鸟纹锦“花鸟纹锦”,充分体现了唐代蜀锦在图案设计、配色、排花牵经、织造提花等方面的高超技艺。手工业之二:唐三彩唐三彩的装饰工艺还有三个独特之处:一是釉花的出现,是陶瓷史上的一次飞跃二是其中的白釉蓝彩,是后来青花瓷的前身三是绞胎釉工艺,其纹样颇似树木的年轮一、盛世经济农工商史料三:商业一:唐长安城,经历了隋与唐两个发展过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二:唐长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整座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
一、盛世经济农工商合作探究,解读史料一、盛世经济农工商一代代先人们用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唐诗里的中国
“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

—苏颋《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二、唐蕃和亲美名扬在民族关系上,唐太宗与以往的中原帝王有何不同 ?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
时间:???640年 地点:???沙场 , 宫殿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民族关系上,唐太宗与以往的中原帝王有何不同 ?唐蕃和亲对大唐和吐蕃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地点:西藏 时间: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年开明的民族政策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你还能列举哪些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的史实?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唐太宗唐中宗唐穆宗二、唐蕃和亲美名扬智慧大比拼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两位公主,一条古道,绵延3000公里,传颂1300年。三、唐蕃和亲美名扬时光荏苒,昔日的土路已经被柏油路所替代。当我们再次踏上这条串联
了东土大唐与吐蕃王朝文化的旅程,随处还可以看见文成公主留下的印记。 唐朝还通过设立行政机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的方式,加强对唐朝边疆的管辖 .公元630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归顺三、唐蕃和亲美名扬开放的对外政策它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来自世界的各国都渴望与大唐交往。三、文学艺术齐辉煌稼轩诗词大会比赛规则
1、一组说出李白、杜甫或白居易诗的上句,由另一组接下句。
2、两组互换角色,每接一句得1分,。
3、由记分员现场记录比分,接出下句多的小组获胜。 才高八斗胜子键,
学富五车如东坡。“诗仙” “诗圣”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欢飘逸洒脱,具有浪漫情怀 李白淳朴厚重,诗有“史诗”之称 “诗魔”杜甫白居易三、文学艺术齐辉煌 唐代书画,名家辈出,构成了中国书画史上最为辉煌的图卷。

灿烂夺目的书画艺术三、文学艺术齐辉煌颜真卿欧阳询吴道子阎立本其字端正劲美 雄浑敦厚。其字方折俊美笔力险劲。其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人物故事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步撵图》《送子天王图》《颜氏家庙碑》《九成宫醴(li)全铭碑》阅读课文,你能给下面的书画家连线吗?三、文学艺术齐辉煌欧阳询先学王羲之书法,后学魏碑,融会贯通。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唐诗里的中国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四、兼容开放永传唱盛世经济农工商,唐蕃和亲美名扬。文学艺术齐辉煌,盛唐气象兼容开放永传唱。“学习成果评价”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1、材料一表明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请列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
2、右图中的吐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唐蕃和亲対大唐和吐蕃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谢谢大家!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
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本节课前前后后准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其间查阅了很多专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理解了傅斯年先生所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乐趣。真的,一节课精心准备下来,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堂上行云流水的畅快、学生们惊人表现的精彩、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愉悦,更能收获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如更爱历史、更爱课堂、更爱中国、更爱求知探索等等。
自己对于本节课的构思和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还算比较满意,都达到了预期的设想。但是,每看一遍录像,都会发现有很多不足和有待提升的地方。
一、导入是从学生熟悉的近期央视热播《中国诗词大会》说起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从而自然顺畅的过渡到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的历史的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用唐诗这一条主线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但 “书到用时方恨少”,仅凭“临时抱佛脚”的加班加点,还是显得功底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读书、多探究、多积累,只有知识储备丰富了,在教学的设计上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层次分明。教学内容中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视频剪辑和材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真实性。通过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一起探讨历史问题,比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历史剧本《文成公主入藏》编写时采用了文言文,尽量客观真实再现历史情境,为此,请教了好几位语文老师。
四、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五、平常教学中,虽然有很多公开课,但是真正录课的机会还是不多的,录完课,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课堂表现,发现自己在课程内容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东西,如各部分之间的转承,与学生表情、眼神的交流,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还需多积累经验等。
总的来说,我所追求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乐趣、有互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思考、主动探究,学会观察这个世界,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是吸引人们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意更加努力的去探索、去追求我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