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想和做》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想和做》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7 09: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想和做》练习题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画瓢 水禽 滔滔不绝 浮 沉
2.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
(1)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
(2)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
(3)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
(4)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意义或需要强调指出 D.表示讽刺或否定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想和做》是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具体问题的文章。( )
(2)想和做联结起来的办法是先想后做。( )
(3)学校里,有些同学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正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表现。( )
(4)文中“拉磨的牛”比喻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人。( )
(5)“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
(6)“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真正的道理。”一句的主干是“道理不算道理”。( )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们一天忙到晚,因为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情。
B.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
C.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D.在学校里,有些同学恨“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
5.希望中学于5月4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 栏目二: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栏目四:前景展望
(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书籍共300本。小明代学生会写里了一张收条,但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收条
今收到希望中学捐赠的经典文学名、科普类书籍。
此据
2018年1月20日
经手人:小明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结束时,你代表学校学生会致辞,表达对希望中学的感激。你准备怎样说?
二、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在选文上用“‖”划分层次。
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A.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逐层深入论证
C.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4.这段文字连续用了三次设问,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层深入 B.语气活泼
C.引人注意 D.使论点更突出
5.这段文字论述语言很严密,简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去掉的理由。
(1)这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2)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
6.结合课文,简述接近实际的方法?
(2)课外阅读
人,要有五识
①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②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③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④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⑤“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⑥我要强调 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
⑦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
⑧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
1.作者认为“人,要有五识”,具体指哪“五识”?
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 Piáo qín tāo fú 
2.(1)B、D (2)C (3)A (4)D
3.(1)√(2)× (3)× (4)× (5)√ (6)√
4.D
5. (1)栏目二“帮扶故事 栏目三:活动剪影
(2)①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叁佰本”。
②落款处,应该在右下方署名,后另起一行居右写日期。
(3)示例:我代表全校师生感谢希望中学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我们全校师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力争用知识改变我们的现状,用知识发展我们的家乡,并你们的爱心永远地传递下去!
二、1.(略)
2.第②句
3.C
4.D
5.(1)“一条”说明联结想和做的路不止一条,而“从实际出发”只是其中的一条
(2)去掉“水”就包括了不是栖息在水中的禽类,观察它们是不能学会游泳的。
6.观察→行动
(2)1. 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3.承 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
4.理解: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