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船 遣唐使
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
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
一次在838年。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
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鉴真东渡鉴真东渡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鉴真坐像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天平之甍)玄奘西行玄奘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
家。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幼年家贫,父母
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
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
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
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
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思 考:1.玄奘为什么西行 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求取真经。海东河黄长江唐吐蕃竺天斯波海里咸海长安逻些城吐火罗狼揭罗广州洛阳幽州拉萨北京秦州凉州瓜州敦煌高昌龟兹碎叶怛罗斯城迦湿弥罗飒秣建喝盘陀活路城钵伐多罗萨他泥湿伐罗钵罗耶伽阿点婆翅罗奔那伐弹那那烂陀王舍城迦摩缕波建志补罗跋禄羯占婆苏剌侘印度孟加拉湾阿 拉 伯 海阿拉伯半岛阿曼湾洋度印去回玄奘西游路线唐 玄 奘 西 游 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想一想《西游记》玄奘 讨论:《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求取真经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想一想: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唐洛阳扬州敦煌曲女城玉门关高昌平城京葱 岭拂菻大食波 斯天 竺日本流求渤海东海海南日本海太平洋洋度印阿拉伯海海红海黑海中地海里非洲亚洲新罗阿拉伯半岛(东罗马帝国)广州湾斯波长安陆路交通线海路交通线唐朝中外交往探究活动 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这对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原因: 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频繁,主要因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
启示: 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1.唐代的 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 )
A.东京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2.唐朝初年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的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吉备真备
3.被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的是 。( )
A.鉴真 B.玄奘
C.甘英 D.唐太宗 选择题:
4、先后1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的国家是( )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5、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唐朝著名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甘英 D.唐太宗
6、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