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走向国际舞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走向国际舞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7 12:12: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 题
第四课《走向国际舞台》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述周恩来出席万
隆会议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 法
选 择
合作探究法 讲授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是否采用 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1
教 学
课 时
1
备 课
总 数
4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新课
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进而引入新课:第四课《走向国际舞台》。
学习新课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1954年,印度尼西来、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发出倡议,向亚非25国发出召开亚非国家第一次自己召开的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也反映了亚非国家的人民要求和平与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它们要求独立自主,要求在国际上享受平等的地位。
2、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也是与会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3、万隆会议的影响
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对未来的国际舞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恩来的出色表现为新中国赢得许多国家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
一是交了很多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二是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作业设置
练习册材料分析




检查
签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