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初中自然科学试卷及参考答案(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姜家镇初级中学)

文档属性

名称 2002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初中自然科学试卷及参考答案(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姜家镇初级中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7-19 05: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2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初中自然科学试卷
应考教师须知:
1. 本卷分三个部分,共 9 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
3. 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4. 初中自然科学教师在作答本卷时,第一部分试题各专业教师都需要回答,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试题,只需回答本专业的试题即可。
题 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 分
得 分
第一部分(30分)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事学科教学,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思想理念。请你从所任教学科的角度,分点简述应树立哪些必备的教学理念。(10分)
2.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
(1) 请简述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
(2) 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请写出该环节的达成目标。
3、“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是科学教学的原则之一,请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回答,如何落实这一教学原则。
第二部分(30分)
一. 化学部分
4.“溶解度”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具体内容、教学方法)。(15分)
5.某班级的探究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他们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他们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
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经精确称量的N克氧化铜粉末,分别放入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
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人水中,比较放出气体的快慢
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
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⑤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除去空气的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观察实验现象
(1) 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指出是哪一步? ▲
(2)要达到实验目的,除以上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 ▲
(3)若用另一个实验装置和操作替换第5步实验,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请从下图中选择仪器连接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实验装置,这个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气流的方向从左往右)
请回答:
1、 该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
2、 你认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做该题时的主要错误有哪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 针对该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涉及的能力,请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教学措施较好?
二.物理部分
4.“力的图示”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15分)
5.大纲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请你设计一个运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微型案例。要求简要说出探究的各要素的具体内容。(15分)
三.生物部分
4.“输血与血型”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方法)。(15分)
5.初中自然科学课程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你认为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分点简述。(15分)
第三部分(40分)
一 .化学部分
6.(10分)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中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该样品10克,并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43.7克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41.3克
B组 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180.0克 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186.2克
请回答:
(1)应当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样品中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计算的结果是 。
(2)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7.(10分)已平衡的托盘天平两盘的烧杯里各盛有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现分别向其中投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使充分反应。
(1) 若天平仍保持平衡,那么一定剩余的是 。
(2) 若天平失去平衡,那么天平的指针一定偏向加有 金属烧杯的一边。
(3) 若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向两烧杯中投入质量不相等的金属镁和铁,在什么条件下,托盘天平仍可能保持平衡?
8.(10分)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氮的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目前可利用SO2和溴(Br2)、H2O的定量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测定发生反应时电流表(下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电流变化,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的SO2的含量。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校园内SO2、、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根据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了下列装置:
反应原理:SO2 + Br2 + H2O===== H2SO4 + 2HBr
棕黄色 无色
(1) 空气流量表能准确的测定流经气泵的空气质量,测定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含量时。以上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
(2) 为准确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时当观察到 时,应立即关闭抽气泵。
(3) 课外小组的一位同学用NaOH溶液代替Br2 、 H2O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时发现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其原因是
(4) 另请画图将电流表(用 A 表示)和稳压电源(用“ ” 表示,)接入测定装置中,测定时电流表中的电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以下为作图区)
9.(10分)一包含有不溶性杂质的KNO3样品,将其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下表所列的是该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
温度(℃) 10 40 75
剩余固体(g) 189 103 10
查KNO3溶解度有关数据如下:
温度(℃) 1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0.9 63.9 85.5 110 150 169
通过计算回答:
(1)加入的水有 g;
(2)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
二.物理部分
6.(10分)电冰箱是常见的家用电器,图为压缩式电冰箱的示意图,请叙述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并指出吸、放热的部位和制冷剂液化和汽化的部位。
7.(10分) 电饭锅的原理如图所示,煮饭时,按下温控开关,K与a、b接触,红色指示灯亮;饭熟后,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当饭温度低于68℃时,K自动上升与触点c接通,电饭锅处于低温加热状态,黄色指示灯亮;到68℃时即自动断开,如此往复。(红、黄指示灯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
   (1)试分析R1、R2各起什么作用?
   (2)若煮饭时发热板功率为484瓦,而低温加热时发热板功率为49瓦,求R2的大小是多少?
   
8.(10分)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如果物体距凸透镜30cm,凸透镜距平面镜的中心20cm,平面镜的中心距屏幕90cm,问:
(1)对凸透镜而言,物距和像距是多少?
(2)画出成像的光路图。
(3)若要使屏上成的像大一些,应进行怎样的操作?
(4)说一说螺纹透镜的作用。
9.(10分)试用比较规范的书写求解下题。并指出,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容易犯的错误。
旅游用的游艇上常常备有救生衣(一件颜色比较鲜艳的背心,并用密度比较小的发泡材料做成内胆),请你用下面给定的要求和数据来设计救生衣:①要求能救护的人的质量至少有80千克;②为了保护人的安全,穿上该救生衣能使人的10%的体积露出水面;③发泡材料的密度为0.01×103千克/米3;④做救生衣的面料及其它辅料的质量不计;⑤人的密度可近似地取1×103千克/米3。
请回答:
(1)说一说为什么要用颜色比较鲜艳的面料来做救生衣。
(2)计算一下做这种救生衣的发泡材料的最小质量。
三.生物部分
6.(15分)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说明:
(1)这个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
(2)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有 条。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
(4)若这个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的污染,那么在个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5)在某次测试中,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题号 (1) (2) (3) (4)
得分率 43%选甲,39%选戊,16%选丁,2%选其它 37% 77% 39%
请您据此分析学生答题失误的可能原因和应采取的教学对策。
7.(10分)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据图回答问题:
(1)该装置可测定蝗虫有氧呼吸过程中哪一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2)15分钟后,U形管内液面位置有何
改变? 。
(3)B瓶有什么作用? 。
(4)若适当提高温度重复该实验,结果有何不同? 。
8.(15分)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
菌没有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
长的影响。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
弗莱明先生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
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⑴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真菌常用琼脂配制成凝胶,平铺在培养皿里作为培养
基。(图1)
⑵某些菌类需要添加特殊的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图2)
请回答:
⑴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中最为恰当的是:( )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⑵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比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在对照组①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____

⑶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⑷有人认为设立以上对比实验还不够严密,应再增加一个对照组②,其设置方法是
,只有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能充分证明青霉菌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初自试 第 13 页( 共 1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