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1分离、提纯-课时同步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4.1分离、提纯-课时同步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08: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修5》第1章第4节(第1课时)
分离、提纯
一、选择题
1.现有三组混合液体: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己醇,③碘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蒸馏、萃取、分液
B.分液、萃取、蒸馏
C.分液、蒸馏、萃取
D.萃取、蒸馏、分液
【答案】C
2.将CH3CHO(易溶于水,沸点为20.8 ℃)和CH3COOH(易溶于水,沸点为117.9 ℃)分离的最合适方法是
A.蒸馏
B.加入Na2CO3溶液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馏出乙醛,再加入浓硫酸,蒸馏出乙酸
D.和Na反应后进行分离
【答案】C
【解析】尽管乙醛沸点为20.8 ℃,乙酸沸点为117.9 ℃,二者沸点相差较大,但二者均易挥发,故C项的方法分离效果更好。
3.在进行蒸馏或分馏实验时,下列温度计的水银球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温度计的水银球通常放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4.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苯(庚烷):分液
B.H2O(NaCl):加入硝酸银固体后,再蒸馏
C.乙烷(乙烯):让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再蒸馏
【答案】D
【解析】A项,苯和庚烷都是有机物,能互溶,无法用分液法进行分离。B项,加沸石蒸馏即可。C项,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因此在除去乙烯的同时,引入了新杂质。D项,将乙酸转化为难挥发的盐,再采用蒸馏法将乙醇分离提纯。
5.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
B.苯和溴苯
C.直馏汽油和苯
D.硝基苯和水
【答案】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酒精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加入生石灰,再加热蒸馏
C.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当淀粉中混有碘化钾时可用渗析法分离
D.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浓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
【答案】D
【解析】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不能选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A项正确。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淀粉与KI溶液可以用渗析法进行分离,C项正确。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D项错误。
7.下列有关苯甲酸重结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粗苯甲酸过程中,加热、玻璃棒搅拌均能提高苯甲酸的溶解度
B.苯甲酸溶解时,若加水加热后仍有不溶物,说明该不溶物是不溶性杂质
C.过滤时,趁热过滤可防止苯甲酸晶体提前析出
D.冷却结晶时,温度过低杂质将析出,故此时温度不是越低越好
【答案】A
【解析】加热能提高苯甲酸的溶解速率,也能提高苯甲酸的溶解度,但搅拌只能提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
8.将甲、乙两种有机混合物在常压下分离,已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密度/(g·cm-3)
沸点/℃
水溶性
溶解性

0.789 3
78.5

溶于乙

1.220
100.7

溶于甲
则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A.分液
B.蒸馏
C.干馏
D.萃取
【答案】B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乙互溶且均易溶于水,但甲、乙的沸点不同,故应采取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9.如表所示,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不纯物质
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
A
甲烷(乙烯)
溴水 洗气
B
己烷(癸烷)
蒸馏(不需试剂)
C
乙酸乙酯(乙酸)
KOH溶液 分液
D
蛋白质溶液(NaCl)
水 渗析
【答案】C

10.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以与硝酸、硫酸的混合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二硝基取代物,分别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浓硫酸,而前者不能,二者均不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两种同分异构体分离,将上述硝化产物加入适量的98%的浓硫酸中,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浓缩结晶
B.向滤液中加水后过滤
C.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滤液
D.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不断搅拌并过滤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1,8-二硝基萘溶于浓硫酸,而不溶于水,故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不断搅拌并过滤,便可将1,8-二硝基萘过滤出来。
11.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2KOH。
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 ℃,沸点为249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醚的沸点为34.8 ℃,难溶于水。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Ⅰ是萃取分液
B.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C.操作Ⅱ蒸馏得到的产品甲是苯甲醇
D.操作Ⅲ过滤得到的产品乙是苯甲酸钾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再用_________洗涤(填入编号)。已知: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 Na2CO3溶液
【答案】上层 C
【解析】环己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应浮在液体的上层;环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KMnO4溶液氧化;稀硫酸达不到除去酸性杂质的目的;Na2CO3溶液不与环己烯反应,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
13.对于很多人来说,喝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茶叶中含有少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刺激心脑等作用,在100 ℃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 ℃时升华相当显著,178 ℃时升华很快。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实验室可通过下列简单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1)咖啡因的分子式为 。
(2)步骤1浸泡茶叶所用的溶剂最好为 (填序号)。
A.水 B.乙醇 C.石油醚
(3)步骤1、步骤4所进行的操作或方法分别是 、 。
【答案】(1)C8H10N4O2 (2)B (3)萃取 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