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卤代烃-课时同步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3卤代烃-课时同步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08: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修5》第2章第3节
卤代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都难溶于水,且都是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C.卤代烃不属于烃类
D.卤代烃都可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C
【解析】有的卤代烃是气体,A项错误;卤代烃也可以通过加成反应得到,B项错误;卤代烃含有卤素原子,一定不属于烃,C项正确;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项错误。
2.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己烷
B.甲苯
C.丙烷
D.氯乙烯
【答案】D
3.关于(商品名称为氟利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是平面型分子
C.只有一种结构 D.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个H完全等效,上述有机物可看成甲烷的取代产物,所以2个F原子和2个Cl原子都位于四面体顶点,其结构只有1种,且C-Cl键与C-F键键长不相等,是极性分子,故选C。
4.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碱的作用是
A.催化剂
B.氧化剂
C.促进反应向水解方向进行
D.促进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C
【解析】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碱可中和生成的HX(X指卤素),使平衡正向移动。
5.满足分子式为C4H8ClBr的有机物共有
A.11种
B.12种
C.13种
D.14种
【答案】B
6.下列化合物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CH3Cl
B.
C.(CH3)3CCH2 Br
D.
【答案】B
【解析】
7.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产物相同
B.生成的产物不同
C.C—H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C—Cl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答案】A
【解析】卤代烃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依据断键方式可知生成的产物相同。故选A。
8.有下列反应: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加聚反应。有机物CH3—CH=CH—Cl能发生的有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B.只有⑦不能发生
C.只有⑥不能发生
D.只有②不能发生
【答案】C
9.下列反应不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CH3CH2OH+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B.CH3CH2OHCH2=CH2↑+H2O
C.CH3—CH=CH—CH3+ZnBr2
D.
【答案】A
【解析】A项属于取代反应。
10.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最佳操作是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氯代烃中的Cl元素的检验,难度不大,注意必须先加稀硝酸酸化,再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来确定是否存在氯元素。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氯乙烷水解脱掉-Cl生成Cl-,再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果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氯乙烷中含有氯元素,故选C。
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转化为醇类
B.该物质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Br沉淀
C.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该物质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12.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一溴环己烷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都能产生Br-,甲不正确;Br2不仅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使颜色褪去,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使颜色褪去,乙也不正确;一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醇也会还原酸性KMnO4溶液而使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丙也不正确。可行的实验方案是: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和过量的碱,再滴入溴水,如果溴水颜色很快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即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13.已知减肥药品“西布曲明”的结构简式如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布曲明”的分子式为C17H26ClN
B.“西布曲明”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有2种
C.“西布曲明”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西布曲明”属于卤代烃
【答案】D
【解析】卤代烃是由卤素取代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后生成的,组成元素为碳氢卤素或碳与卤素。
14.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 H2反应
B.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醇溶液反应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5.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所用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aOH的醇溶液,加热
(3)

16.已知1,2-二氯乙烷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3.5 ℃,密度为1.23 g·mL-1,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乙醇的沸点为78.5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捂着装置A中大试管,但该方法并不能准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则正确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向装置A中大试管里先加入1,2-二氯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再加入 ,目的是 ,并向装置C中试管里加入适量稀溴水。
(3)为了使反应在75 ℃左右进行,常用的方法是 。
(4)与装置A中大试管相连接的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
(5)能证明1,2-二氯乙烷已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A、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答案】(1)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装置A中大试管,若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出现,且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导气管口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其他合理加热方式也可) (2)碎瓷片 防止暴沸
(3)水浴加热
(4)冷凝、回流 防止倒吸
(5)装置C中溴水褪色
CH2ClCH2Cl+NaOHCH2=CHCl↑+NaCl+H2O(或CH2ClCH2Cl+2NaOHCH≡CH↑+2NaCl+2H2O)
CH=CHCl+Br2CH2BrCHClBr(或CH≡CH+Br2CHBr=CHBr、CH≡CH+2Br2CHBr2CHBr2)
(3)为了便于控制温度,提供稳定热源,100 ℃及以下温度常选水浴加热的方法。
(4)长玻璃导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1,2-二氯乙烷、乙醇等的挥发。产生的气体与装置C中溴水反应或溶于溴水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可能会发生倒吸现象。
(5)CH2ClCH2Cl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CH2=CHCl、CH≡CH或二者的混合物,它们均能与溴水反应并使其褪色。据此判断消去反应的发生。
17.从环己烷可制备1,4 -环己二醇,下列为有关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试回答:

(1)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________,C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⑥所用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3)NaOH水溶液、加热
【解析】由题干信息得:A是氯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物,为; B是A与Cl2加成反应后的产物,为;C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