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8 07: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一)战国时期(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二)战国七雄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兼并战争不断,几个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完全奔溃。◎过程:(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三)战国时期的战争◎目的:各自为政,扩充军队,拓展疆域。◎战争的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齐魏)、长平之战(秦赵)
◎结果: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秦赵长平之战易错误区
【误区警示】战国时期的战争仍以争霸为目的。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战争的规模比较大,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要大于春秋时期。但通过这些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国家统一的趋势得到加强。
(×)商鞅变法1.背景、目的、时间和人物◎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和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措施)背《学法大视野》P24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
(1)“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的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
(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这也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主要原因。
(3)“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目的是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4)“鼓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富)。
(5)“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兵强)。
3.作用 使秦国的 国力 大为增强,提高了 军队 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的原因:
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当,执行坚决;
③、商鞅有政治家的魄力,敢于同旧势力做坚决斗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适时的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等战国时期社会出现的变化及内在联系。 东 周春 秋战 国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巩固训练1.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战国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C.春秋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2.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
A. 齐国 B. 秦国 C.燕国 D.赵国AAB 4、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格▲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C5、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C6、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D7、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