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8 08: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
过程与方法 复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列表对比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创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通过这些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
难点: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隋亡的启示。
情景导入 播放央《人文地理》栏目《大运河》第一集 千年水道剪辑视频。
师:……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这话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大运河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如何评价隋文帝?今天我们学习下册书的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回顾上学期所学朝代的更替: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秦-楚汉之争-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建立 北周末年, 杨坚掌握大权。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 为都城,杨坚就是 。
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静帝年幼,杨坚辅政,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先后平定了反杨武装力量,大杀周室诸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年号为开皇。
2、统一 年,隋文帝灭掉 ,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以来270多年的 ;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为隋唐时期的空前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这枯井后被称为“胭脂井”,在南京鸡鸣寺。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方面:发展经济,编订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2)政治方面:创立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和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 ”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 制。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 ,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1、原因 (1)随着经济的发展, 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1) 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改变提高 。
(3)隋朝统一后,为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改革选官制度。
2、过程(1)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选拔人才的制度。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2)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3、意义:(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有利于扩大 。
(3)促进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4)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开创了 的良好风气,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5)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年。也产生深远的世界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 。
三、大运河的开通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2、概况:(1) 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四五千里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今北京),南抵 (今杭州);四段: 、通济渠、 、江南河;连通五大河: 、黄河、淮河、长江、 ;大运河流经河北、山东、 、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 。
3、能够开通的原因:(1)隋文帝在位20多年里,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4、地位作用:是古代世界 的运河。成为我国古代 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 。
开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1)沟通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南北混一” 。 (2)第二、把中原文化带到带到了南方,也把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3)第三、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4)第四、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盛世,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大运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罪行 :(1)营建东都 ,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2)多次 江南,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 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2、瓦岗军和隋朝覆灭:隋末农民起义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 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3、隋朝兴亡的启示: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给我们的启示是,成由勤俭 。得民心者得天下, 。
课堂小结:略
秦朝和隋朝相似之处:1、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17年,隋37年。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巩固练习: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 唐朝  C.北宋  D.明朝
2.《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3.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4.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天才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A.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B.加强中央集权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5.“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之所以对隋文帝统治时期的评价这样高,主要原因是他(  )
①发展经济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7.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8.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9.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对这种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 B.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11.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②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 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13.繁荣一时的隋朝很快灭亡。隋朝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  )
A.开凿大运河 B.隋炀帝游江都 C.隋炀帝旳暴政 D.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
14.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外戚;581;长安;隋文帝;589;陈朝;分裂局面;强盛;户籍;三省六部制;人口数量;垦田面积;开皇之治;九品中正;门第;士族;庶族;政治地位;考试;隋炀帝;进士科;皇帝;统治基础;社会流动;公平公正;读书求学;1300多;第五大发明;南北交通;605;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邗沟;海河;钱塘江;河南;大动脉;最长;南北交通;交流;罄竹难书;洛阳;巡游;三次征伐;瓦岗军;618;江都;败由奢;失民心者失天下。
1、A 2.B 3.A 4.D  5.D 6.C  7.A 8.C 9.B 10.D 11.D 12.B 13、C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