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崔致远玄奘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大唐帝国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壁画反映了外国使者由唐朝官员引导拜见唐朝皇帝的情景。《礼宾图》局部(陕西省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唐景云二年,高184cm、宽342cm。)鸿胪寺官员东北少数民族使者日本或高丽使节东罗马使节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朝鲜半岛印度半岛伊朗阿拉伯半岛(东罗马帝国)长安拂菻 2010年5月8日,一艘按1:1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于6月12日驶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遣唐使船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象征。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东汉时期:日本就已经派遣使者往来中国。隋代:日本先后4次遣使中国,称遣隋史。 唐代:日本向唐朝派出使团19次,实际到达唐朝15次(其余4次或受命未行,或仅到朝鲜半岛)。人数为250人左右至500人不等。
使团成员中有大使、副使、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 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风采、举止言辞也不同凡响。至于留学生与学问僧也均为优秀的青年,有的在留学前已在国内崭露头角。
日本遣唐使路线图日本政治中心:奈良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官方使团人才多元遣唐使离开日本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向先进看齐,密切中日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716年(开元4年)19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在长安国子监太学毕业后参加科举,一举考中进士。
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
五十六岁时唐玄宗恩准他回国,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他因此写下《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它是歌颂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史诗,千百年来为两国人民所传诵。
770年卒于长安,时年72岁。代宗为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和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交往密切。753年仲麻吕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挥泪写下《哭晁卿衡》的“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他回应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结合教材,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弘法大师行状绘词》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开始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向唐朝学习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省 ……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先进的制度唐都长安城日本平城京建筑技术文字、书法唐使留学的膳大丘,学满回国即任教“太学寮”,专门传授儒学。神户天皇景云二年(768),奏准奠孔子为文宣王。在此前后,天皇还曾下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倍加教授。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hong”,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二)鉴真东渡原因: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遇险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鉴真到达日本从鉴真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鉴真和尚对日本医学的影响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____”。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_、天文历法、_________、典籍、___________、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________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_________、文学、书法、________、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____________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遣唐使制度文字书法艺术鉴真医药建筑文化交流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最多。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进士科考试,中举后,有的留在长安做官。 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之中书省,地方设州、郡、县、乡,与唐相似。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788年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还根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 新罗于675年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与中国唐朝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他们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崔致远,新罗末期人,朝鲜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被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他12岁时到长安,在中国16年,前面在长安、洛阳求学,后半期在溧水、淮南为官。28岁回新罗,在新罗王朝担任要职。崔致远一生文学创作不断,有《桂苑笔耕集》20卷行世。死后被追谥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尊为“百世之师”。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特点:往来频繁
2.表现(1)文化: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________传入中国,广泛流行于民间。
(2)经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____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政治: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_____选拔官吏。音乐新罗科举制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 1 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三.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yī),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数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其一生译经1 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唐三藏
经藏(佛经)
律藏(戒律)
论藏(著作)
海东河黄长江唐吐蕃竺天斯波海里咸海长安逻些城吐火罗狼揭罗广州洛阳幽州拉萨北京秦州凉州瓜州敦煌高昌龟兹碎叶怛罗斯城迦湿弥罗飒秣建喝盘陀活路城钵伐多罗萨他泥湿伐罗钵罗耶伽阿点婆翅罗奔那伐弹那那烂陀王舍城迦摩缕波建志补罗跋禄羯占婆苏剌侘印度孟加拉湾阿 拉 伯 海阿拉伯半岛阿曼湾洋度印去回玄奘西游路线唐 玄 奘 西 游火焰山那烂陀寺遗址经途险阻,寒风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玄奘是身负背篓的行脚僧,身穿和尚服,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右手拿拂尘。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启程回国。公元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 大雁塔玄奘回国后,经过19年的努力,译出佛经1300多卷。大雁塔就是玄奘译书地。1、在中印交流史上,玄奘的贡献是什么?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2、玄奘西行还做出了哪些贡献?(1)《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典籍。
(2)他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经,还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玄奘舍利塔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长安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的。书中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等。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三.玄奘西行 1.玄奘:今河南人氏。三藏法师。唐代著名高僧,
2.西行目的:求取原版佛经
3.西行时间:627-645年(贞观初年)
4.西行过程:长安--天竺
5.天竺经历①曲女城讲经②那烂陀寺(最高学府)学习
6.贡献①翻译佛经、口述《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②弘扬了佛教文化; ③加强了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大量虚构。要区别看待历史和影视作品,不能把小说当历史。2.鉴真和玄奘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①都是僧人;②都生活在唐朝③都对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④都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①不怕困难,百折不挠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③坚定信念,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1.鉴真和玄奘有哪些共同之处?《职贡图》(局部)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1)范围广,与唐朝通使得国家达70多个。(2)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商品贸易等方面。(3)具有双向性,既向外输出文化也吸收他国先进经济文化。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基础条件以史为鉴: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
A.遺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2.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AC巩固练习3.小军收藏了一幅历史人物图像(右图),他想给此图作注解,他作的注解应该是( )
A.出使西域,抗击匈奴
B.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D.三游江都,远征高丽
4.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BC5.唐朝与周边许多国家往来频繁,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A.日本 B.大食 C.天竺 D.新罗
6.唐朝与新罗交往过程中,传入中国的新罗文化是( )
A.医学 B.天文 C.历算 D.音乐DD7.唐朝时的天竺指现在的( )
A.西藏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8.下图中,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文成公主入藏
B.日本遣唐使来华
C.唐朝和尚鉴真东渡
D.唐朝和尚玄奘西行DD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10.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唐朝既有“走出去”,又有“请进来”的开放思想的是( )
A.日本遣唐使 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BD11.下表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文化繁荣 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 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D.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
1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试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有( )①都是僧人身份 ②都是友好使者③都受政府派遣 ④都有顽强毅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B A1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特有文化气派的概括。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某班同学准备办一期主题为“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展板,你认为下列哪些图片可以入选( )A.①②③ B.②③中史C.①④ D.②③ ④B15.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16.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AB17.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18.隋唐时中国政府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BB19.2016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6周年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0.右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DB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2)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鉴真东渡。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如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