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观察生物
考点1 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a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生长、有应激性、能繁殖、新陈代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
1.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细胞则需用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玻片→调焦距→________________。
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________________粗准焦螺旋。
(3)显微镜所成的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
当光线较暗时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当光线较强时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________________的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__的放大倍数。
(5)观察生物时,无论其大小,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将观察对象
移到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
________________;高倍镜下视野________________,细胞数目
________________。
1.(2017·丽水)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_________________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3)观察血涂片,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台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
A.移动装片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转动粗准焦螺旋
二、生物的分类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几百万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它们,有必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对它们进行逐级分类。
生物分类从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种类繁多,人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B.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三、其他生物的代谢特点
考点5 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点 a
1.细菌: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含有遗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构成,细胞膜外有细胞壁,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和鞭毛,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真菌: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主要有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3.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点
植物类别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代表植物
无
种
子
植
物
藻类
没有根、茎、叶
孢子
海带、紫菜
苔藓类
有茎和叶,没有根
孢子
地钱、葫芦藓
蕨类
有真正的根、茎、叶
孢子
肾蕨
种子
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________________,外面有
包被
白菜
裸子植物
种子________________,外面没有
包被
松、柏、杉
考点6 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a
1.动物的分类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种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呼吸
器官
________________
幼体:鳃
成体:肺和皮肤
肺
肺
肺
体温
不恒定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恒定
生殖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________________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形态结构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螅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血吸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
4.(2017·丽水)2017年5月,我市发现的丽水树蛙(如图)被确认为蛙类
新种,它叫声似鸟鸣,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在陆地和水中均能生活。
该树蛙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5.(2016·金华)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 )
(2017·兰州)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1.(2017·通辽)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生物特征
实例
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B.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流感病毒
(2017·临沂)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
2.(2017·台州)下图是小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操作,其中使模糊物像变清晰的操作是 ( )
(2016·衢州)小江学习了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如图)。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
A.甲-草履虫 B.乙-酵母菌
C.丙-大肠杆菌 D.丁-衣藻
3.(2017·杭州)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 )
A.水生还是陆生 B.是否胎生哺乳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具有脊椎骨
(2016·温州)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类型中爬行类的是 ( )
选项
类型
主要特征
A.
胎生四肢动物
有毛
B.
卵生四肢动物
皮上有鳞
C.
卵生二肢动物
有羽毛,能飞
D.
卵生无肢动物
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4.(2015·衢州)2014年我市重新发现白蚁家族中的“大熊猫”--浙江亮白蚁,它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昆虫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2016·玉林)技能熟练,科学探究。
(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序号)。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C.观察 D.放置玻片标本 E.整理实验台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如图1中的⑦____________________(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将装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为了能看到小鱼尾鳍内的血管,首先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序号)。
(4)如图2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实验结束后,若发现物镜或目镜不干净时,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把镜头擦干净。
1.(2017·武汉)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2017·衢州)如图为近日在浙江丽水确认的一新物种,它的叫声听起来像
鸟鸣,大约拇指大小,有肺,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它属于 ( )
A.鸟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第2题图
3.(2017·绍兴、义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a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
将装片从上往下移 B.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换用高倍物镜
4.(2017·遂宁)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像偏左方--向右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5.(2016·潍坊)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
A.向上 ③② B.向下 ④② 第5题图
C.向上 ③① D.向下 ③②
6.(2015·金华)”五月枇杷黄”。每年5月,我市各地的早熟枇杷陆续采摘上市。仔细观察右图中的枇杷结构,你认为枇杷属于 (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第6题图
7.(2016·绍兴)如图分类检索表中,鸽子的位置是 ( )
第7题图
A.甲 B.乙 C.丙 D.丁
8.(2016·菏泽)大肠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 ( )
A.没有细胞壁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细胞质
9.(2016·台州)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热液喷口,附近生活着古菌、管状蠕虫、海葵、鱼类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同时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
上述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金华)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第10题图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
11.(2016·衢州)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莲。
第11题图
(1)在植物分类上,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
A.藻类 B.蕨类 C.裸子 D.被子
(2)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红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处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分别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损坏实验器材。
12.(2017·贵港)结合显微镜的使用以及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_______________→观察→收放。
(2)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和___________(填标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往____________________方移动。
(4)如图2所示,在显微镜下,颜色最明显、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或文字);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或文字)结构。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物
课前预热
考点1 1.有无生命 2.新陈代谢
考点2 2.(1)目镜 物镜 (2)安放 对光 观察
不能再用 (3)倒像 正好相反 大光圈 凹面镜 小光圈 平面镜 (4)目镜 物镜 (5)多 暗 少
【考点真题】1.(1)低倍物镜 (2)C (3)A 2.D
考点3 一定的特征
考点4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 越少 越多
【考点真题】3.D
考点5 1.细胞膜 细胞质 核区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2.真核 3.不裸露 果皮 裸露 果皮
考点6 2.鳃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胎生、哺乳
【考点真题】4.B 5.C
课堂突破
例1 D 例2 D 例3 D 例4 B 例5 D
例6 (1)ABDCE (2)凹面 (3)4 (4)D (5)擦镜纸
【变式拓展】
1.D 2.D 3.D 4.A
校内作业
1.D 2.C 3.D 4.A 5.A 6.D 7.C 8.B 9.鱼类
10.(1)①在装片上 ②在目镜上 (2)D
11.(1)D (2)物镜
12.(1)玻片 (2)③ (3)右上 (4)d e
课件51张PPT。第一篇 生命科学第一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观察生物
考点1 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a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生长、有应激性、能繁殖、新陈代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 。
考点2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b
1.放大镜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的细胞则需用显微镜观察。有无生命新陈代谢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其中 和 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______
→_______→放玻片→调焦距→_______。
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用高倍镜观察装片时______________粗准焦螺旋。目镜物镜不能再用安放对光观察(3)显微镜所成的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 ,因
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 。
当光线较暗时用 和 ,当光线较强时用
和 。倒像正好相反大光圈凹面镜小光圈平面镜(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5)观察生物时,无论其大小,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将观察对象移到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 ;高倍镜下视野 ,细胞数目 。
目镜物镜多暗少
1.(2017·丽水)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_______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C低倍物镜
(3)观察血涂片,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A2.(2016·台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
A.移动装片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转动粗准焦螺旋D二、生物的分类
考点3 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b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几百万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它们,有必要依据 对它们进行逐级分类。
考点4 识别分类的依据 a
生物分类从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共同点 ;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 。一定的特征 界、门、纲、目、科、属、种种越少越多
3.生物种类繁多,人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B.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D 【解析】分类等级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三、其他生物的代谢特点
考点5 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a
1.细菌: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含有遗传物质的_______等部分构成,细胞膜外有细胞壁,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和鞭毛。为单细胞原核生物。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真菌: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_______微生物。主要有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球菌杆菌螺旋菌真核3.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不裸露果皮裸露果皮考点6 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a
1.动物的分类
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
乳类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棘皮动物、节肢动物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鳃不恒定不恒定恒定胎生、
哺乳_____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4.(2017·丽水)2017年5月,我市发现的丽水树蛙(如图)被确认为蛙类新种,它叫声似鸟鸣,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在陆地和水中均能生活。该树蛙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B5.(2016·金华)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R类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S类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4C (2017·兰州)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D高频点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解析】A.汽车奔跑需要耗能,但是汽车不属于生物,所以耗能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A不符合题意;B.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B不符合题意;C.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C不符合题意;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D符合题意。故选D。
1.(2017·通辽)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 ( )
D
(2017·临沂)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D高频点2 显微镜的使用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 【解析】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造成的,A正确;B.图乙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正确;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C正确;D.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物镜,即图丙中的②,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D错误。故选D。
2.(2017·台州)下图是小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操作,其中使模糊物像变清晰的操作是 ( )
D
(2016·衢州)小江学习了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如图)。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D高频点3 生物的分类1a无成形的细胞核甲…………………………甲
1b有成形的细胞核2……………………………2
2a无细胞壁乙…………………………………乙
2b有细胞壁3……………………………………3
3a无叶绿体丙…………………………………丙
3b有叶绿体丁…………………………………丁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A.甲—草履虫 B.乙—酵母菌
C.丙—大肠杆菌 D.丁—衣藻 【解析】生物分类是指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可见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是大肠杆菌,乙没有细胞壁,应是草履虫,丙没有叶绿体,应是酵母菌;丁有叶绿体,应是衣藻。故选D。3.(2017·杭州)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
A.水生还是陆生 B.是否胎生哺乳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具有脊椎骨D
(2016·温州)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类型中爬行类的是( )B高频点4 动植物类群的特点 【解析】A.胎生四肢动物,有毛,这是哺乳动物,错误。B.卵生四肢动物,皮上有鳞,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特点,正确。C.卵生二肢动物,有羽毛,能飞,相当于鸟类,错误。D.卵生无肢动物,有鳞,水栖,用鳃呼吸,相当于鱼类,错误。故选B。
4.(2015·衢州)2014年我市重新发现白蚁家族中的“大熊猫”——浙江亮白蚁,它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
A.昆虫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A (2014?荆州)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 )D【提醒】要理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亮暗的关系。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单个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单个细胞的体积越小,视野越亮。选项D中细胞数目最多,说明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2016·玉林)技能熟练,科学探究。
(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请填序号)。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C.观察
D.放置玻片标本 E.整理实验台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细胞的临时装片时,
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
的实验室里,应选用
如图1中的⑦ (填
“平面”或“凹面”)
反光镜。ABDCE凹面例6(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将装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为了能看到小鱼尾鳍内的血管,首先调节显微镜的 (请填序号)。
(4)如图2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5)实验结束后,若发现物
镜或目镜不干净时,要用
把镜头擦干净。4D擦镜纸 【解析】(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④观察、⑤整理实验台,故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DCE。(2)在显微镜的构造中,控制外界光线进入多少的是光圈和反光镜。光圈有大小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将装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为了能看到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故首先调节显微镜的4转换器。(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2的①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5)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武汉)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2.(2017·衢州)如图为近日在浙江丽水确认的一新物种,它的叫声听起来像鸟鸣,大约拇指大小,有肺,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它属于 ( )
A.鸟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C3.(2017·绍兴、义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a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
A.将装片从上往下移
B.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换用高倍物镜D4.(2017·遂宁)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像偏左方——向右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A5.(2016·潍坊)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第5题图A.向上 ③② B.向下 ④②
C.向上 ③① D.向下 ③②6.(2015·金华)“五月枇杷黄”。每年5月,我市各地的早熟枇杷陆续采摘上市。仔细观察右图中的枇杷结构,你认为枇杷属于 (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D第6题图7.(2016·绍兴)如图分类检索表中,鸽子的位置是( )CA.甲 B.乙 C.丙 D.丁8.(2016·菏泽)大肠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 ( )
A.没有细胞壁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细胞质B9.(2016·台州)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热液喷口,附近生活着古菌、管状蠕虫、海葵、鱼类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同时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
上述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鱼类10.(2017·金华)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________进行观察。在装片上在目镜上D11.(2016·衢州)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莲。D第11题图(1)在植物分类上,莲属于 植物。
A.藻类 B.蕨类
C.裸子 D.被子(2)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红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处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分别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要观察 ,以免损坏实验器材。物镜第11题图12.(2017·贵港)结合显微镜的使用以及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
______→观察→收放。玻片(2)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和_______(填标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往_______方移动。
(4)如图2所示,在显微镜下,颜色最明显、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填标号或文字);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_______(填标号或文字)结构。③右上de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物
1.(2017·北京市海淀区)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但是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生物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形成条件反射 D.都能繁殖后代
2.(2016·广安)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由细胞构成 B.都具有神经系统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生长和发育
3.(2016·湖州)下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4.(2017·新疆)“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5.(2017·德州)如图,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的操作是( )
第5题图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准焦螺旋
6.(2017·广东)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 )
7.济宁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发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该菌的特征有( )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有真正的细胞核 ③寄生 ④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⑤单细胞结构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015·温州)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第8题图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9.(2017·东营)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第9题图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2015·泰州)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他检查了目镜和物镜,并且把物镜对准了通光孔,遮光器选用了大光圈,还是看不见明亮的视野,小明的显微镜需要继续调整的是( )
A.反光镜 B.转换器 C.遮光器 D.粗准焦螺旋
11.(2015·郴州)小林去南岭植物园参观游玩,他想带一些喜欢的植物种子回去。下列植物中他不可能得到种子的是( )
12.(2016·茂名)下列对病毒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单,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只能生存于活的细胞中
C.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通过自我复制方式进行繁殖
13.(2016·济宁)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为世界抗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和她的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灭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最有效的药物。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大肠杆菌 B.青霉菌 C.埃博拉病毒 D.草履虫
14.藏羚羊是哺乳纲牛科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 )
A.种 B.属 C.目 D.门
15.与水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讲,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 )
①体表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③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 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⑤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⑥有防寒皮毛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16.下表植物类群所对应的特征及实例正确的是( )
植物类群
特 征
实 例
A.
苔藓植物
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无导管,有假根
葫芦藓、墙藓
B.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能产生种子
贯众、卷柏
C.
裸子植物
种子繁殖,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银杏、椰子
D.
被子植物
种子繁殖,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油菜、红豆杉
17.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016·衡阳)“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
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第19题图
A.①香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①木耳、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①蘑菇、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①银耳、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2017·南充)如图,a、b为小明在同一台显微镜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后看到的同一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请据图分析回答:
第20题图
组合序号
目镜
物镜
1
5×
4×
2
10×
16×
(1)视野a应是小明使用组合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结果。
(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明判断,污点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小明发现视野b效果不理想,他想重做一张装片,则在重做相同类型的装片时,小明应特别注意以下哪一步骤的操作,才能避免出现视野b中的不理想现象________。
A.取样 B.涂抹 C.盖盖玻片 D.滴稀碘液
21.(2015·丽水)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请回答:
第21题图
(1)鲤鱼用_________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生生活。
(2)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_________。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物
1.D 2.D 3.D 4.C 5.C 6.D 7.D 8.B
9.A 10.A 11.B 12.A 13.D 14.C 15.B 16.A 17.D 18.D 19.B
20.(1)2 (2)物镜 (3)C
21.(1)鳃 (2)脊椎骨 大象
课件22张PPT。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物1.(2017·北京市海淀区)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但是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生物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形成条件反射
D.都能繁殖后代D 2.(2016·广安)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
A.都是由细胞构成
B.都具有神经系统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生长和发育
D3.(2016·湖州)下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D第3题图 4.(2017·新疆)“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C5.(2017·德州)如图,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准焦螺旋C第5题图 6.(2017·广东)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 ( )
D 7.济宁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发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该菌的特征有 ( )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有真正的细胞核 ③寄生
④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⑤单细胞结构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D 8.(2015·温州)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B第8题图【解析】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故选B。9.(2017·东营)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A第9题图 10.(2015·泰州)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他检查了目镜和物镜,并且把物镜对准了通光孔,遮光器选用了大光圈,还是看不见明亮的视野,小明的显微镜需要继续调整的是( )
A.反光镜 B.转换器 C.遮光器 D.粗准焦螺旋A【解析】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外界光线进入眼睛的顺序是: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小明检查了目镜和物镜,并且把物镜对准了通光孔,遮光器选用了大光圈,还是看不见明亮的视野,可见需要继续调整的是反光镜,故选A。11.(2015·郴州)小林去南岭植物园参观游玩,他想带一些喜欢的植物种子回去。下列植物中他不可能得到种子的是 ( )
B12.(2016·茂名)下列对病毒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结构简单,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只能生存于活的细胞中
C.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通过自我复制方式进行繁殖A13.(2016·济宁)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为世界抗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和她的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灭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最有效的药物。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
A.大肠杆菌
B.青霉菌
C.埃博拉病毒
D.草履虫D14.藏羚羊是哺乳纲牛科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 ( )
A.种
B.属
C.目
D.门C15.与水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讲,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 ( )
①体表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③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 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⑤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⑥有防寒皮毛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B16.下表植物类群所对应的特征及实例正确的是 ( )
A17.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D 18.(2016·衡阳)“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D【解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故选D。 19.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B第19题图A.①香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①木耳、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①蘑菇、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①银耳、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20.(2017·南充)如图,a、b为小明在同一台显微镜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后看到的同一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请据图分析回答:
(1)视野a应是小明使用组合序号____观察到的结果。
(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明判断,污点最可能出现在 上。2物镜(3)小明发现视野b效果不理想,他想重做一张装片,则在重做相同类型的装片时,小明应特别注意以下哪一步骤的操作,才能避免出现视野b中的不理想现象____。
A.取样 B.涂抹
C.盖盖玻片 D.滴稀碘液
C21.(2015·丽水)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请回答:
(1)鲤鱼用_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形,适应水生生活;
(2)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_。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_。
鳃脊椎骨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