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09:45:16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一、人体的消化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3)_______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部位 __________ 胃 十二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1.(2016·金华)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
                                                      
2.(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的全过程
2.气体运输氧是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3.(2016·金华)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4.(2017·德州)今年春天,济南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指数”爆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  )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
 (2017·孝感)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的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
(2017·曲靖)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图形是 (  )
 (2017·桐城)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
2.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中为含尿素减少的静脉血
B.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的是动脉血
D.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的营养物质比a少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
【提醒】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016·滨州)众所周知,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增加 ④氮气含量减少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2017·绍兴、义乌)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的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才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武汉)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的人群,哪种饮食方案不合理 (  )
A.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
B.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
C.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D.糖尿病患者排出了大量的糖类,要补充糖类含量高的食物
2.(2017·平凉)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种情况将直接影响 (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3.(2017·泰安)据报道:一个男婴由于出生后一直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等症状。下列结合此案例对人体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一直服用不含蛋白质的奶粉,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B.蛋白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分解后,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婴儿冲服奶粉后,其中的水、维生素和无机盐不经过消化就能直接吸收利用
D.购买带包装的食品,不仅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注意是否有QS图标
4.(2017·海南)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第4题图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5.(2017·随州)依据如图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第5题图
A.甲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与肺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B.乙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C.丙图表示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2016·安庆)如图表示人体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肺动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B.肺静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第6题图
C.肺动脉中血液血糖较高
D.肺静脉中血液血糖较低
7.(2016·丽水)近两年,酵素具有的各种神奇功效成了热门话题。酵素在科学上称作酶,它是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XX瘦身果蔬粉部分说明书如下:
产品名称:XX瘦身果蔬粉
产品成分:多种酵素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袋,40℃以下温水冲饮
产品功效:能直接分解人体多余脂肪,具有减肥瘦身功效
(1)”40℃以下温水冲饮”是因为酶(酵素)的活性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产品的功效真实吗?请结合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8.(2017·金华)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2)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4)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
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题图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5)预测实验结果(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课前预热
考点1 1.咽 胃 2.(1)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2)①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3)小肠
考点2 2.口腔 胆囊 胃液
考点3 1.活细胞 蛋白质 催化剂 2.高效性 专一性 温度 pH
【考点真题】1.B 2.(1)专一性 (2)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3)BC
考点4 1.扩散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氧气 2.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5 有机物 能量
【考点真题】3.A 4.B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B 例3 C 例4 C
例5 (1)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实验甲,样本数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体(合理答案均可) (3)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4)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合理答案均可)
【变式拓展】
1.A 2.D
校内作业
1.D 2.A 3.B 4.A 5.B 6.B
7.(1)温度 (2)不真实。酵素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催化功能,因此,口服该产品不能直接分解人体脂肪,没有减肥瘦身功效。
8.(2)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他合理假设也可) (4)②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5)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 (6)乙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共43张PPT)
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一、人体的消化
考点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a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   
 
结构
功能:消化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
吸收营养物质
消化道(口腔→__→食道→__→
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肠腺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糖类(主要是淀粉)――――→______
消化
唾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各种______
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甘油和_______
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
消化

无机盐
维生素
――→
吸收到
循环
系统
小肠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考点2 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a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部位 _____ 胃 十二指肠 ______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______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口腔
胆囊
胃液
考点3 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和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效性
蛋白质
催化剂
活细胞
专一性
温度
pH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1.(2016·金华)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
B
2.(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一性
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C
二、人体的呼吸
考点4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a
1.呼吸的全过程
2.气体运输
氧是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放出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有机物
能量
3.(2016·金华)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A
4.(2017·德州)今年春天,济南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指数“爆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 )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
B
高频点1 探究消化酶的作用
★例1 (2017·孝感)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的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 )
A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解析】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表明试管内都有淀粉;而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且滴加2mL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因此可能是馒头碎屑的量过多,导致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也变蓝。所以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故选A。
1.(2017·曲靖)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图形是 ( )
A
【解析】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应该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后(37℃),随温度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故选A。
高频点2 肺泡内气体交换
★例2 (2017·桐城)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
B
【解析】A.①和②的成分有区别,①中蛋白质含量高,A错误;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B正确;C.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C错误;D.组织细胞中B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②处,D错误。故选B。
2.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中为含尿素减少的静脉血
B.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的是动脉血
D.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的营养物质比a少
D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例3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
C
【解析】A.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活性,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B.在一定范围内,pH值越高,酶活性越强。超过最适pH值,随着pH值的升高,酶活性下降。此图中无法看出pH与酶催化效率的关系。C.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高效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酶,可使生成物的生成速度加快。故符合题意。D.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
【提醒】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4 (2016·滨州)众所周知,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增加 
④氮气含量减少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C
【解析】①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所以呼出的气体温度升高,故①正确;②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有水产生,因此呼出的气体水分增加,故②正确;③吸入的氧要提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氧含量减少,故③错误;④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氮气含量基本不变,故④错误;⑤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⑤正确。因此,①②⑤叙述正确。故选C。
例5 (2017·绍兴、义乌)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的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才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甲,样本数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体(合理答案均可)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合理答案均可)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武汉)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的人群,哪种饮食方案不合理 ( )
A.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
B.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
C.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D.糖尿病患者排出了大量的糖类,要补充糖类含量高的食物
D
2.(2017·平凉)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种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A
3.(2017·泰安)据报道:一个男婴由于出生后一直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等症状。下列结合此案例对人体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一直服用不含蛋白质的奶粉,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B.蛋白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分解后,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婴儿冲服奶粉后,其中的水、维生素和无机盐不经过消化就能直接吸收利用
D.购买带包装的食品,不仅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注意是否有QS图标
B
4.(2017·海南)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A
5.(2017·随州)依据如图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与肺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B.乙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C.丙图表示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B
★6.(2016·安庆)如图表示人体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肺动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B.肺静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C.肺动脉中血液血糖较高
D.肺静脉中血液血糖较低
B
第6题图
【解析】A.肺动脉中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而不是丰富,错误;B.肺静脉中血液(动脉血)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较少,正确;C.血液流经肺部时,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基本不变,因此肺动脉中血液血糖正常而不是较高,错误;D.血液流经肺部时,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基本不变,因此肺静脉中血液血糖正常而不是较低,错误。故选B。
7.(2016·丽水)近两年,酵素具有的各种神奇功效成了热门话题。酵素在科学上称作酶,它是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XX瘦身果蔬粉部分说明书如下:
(1)“40℃以下温水冲饮”是因为酶(酵素)的活性受
的影响;
(2)产品的功效真实吗?请结合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温度
产品名称:XX瘦身果蔬粉
产品成分:多种酵素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袋,40℃以下温水冲饮
产品功效:能直接分解人体多余脂肪,具有减肥瘦身
功效
【答案】不真实。酵素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催化功能,因此,口服该产品不能直接分解人体脂肪,没有减肥瘦身功效。
8.(2017·金华)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2)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他合理假设也可)
(4)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5)预测实验结果(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
(6)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1.(2016·衡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肺泡 B.组织液 C.血液 D.组织细胞
(2015·漳州)小亮同学参加中考1000米跑体能测试,如图中能分别表示该过程中他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
第2题图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3.(2017·广东)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维生素、无机盐、水 B.脂肪、无机盐、糖类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脂肪、维生素、水
4.(2017·台州)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5.(2016·济宁)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滤过作用
6.(2017·宜兴)糖类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是构建身体与修复细胞的重要原料
C.是人体内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第7题图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8.(2017·潍坊)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C.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后吸收
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9.(2017·赤峰)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
第9题图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10.(2016·威海)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0题图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1.(2015·绵阳)下表是某人吸入空气与呼出相同体积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吸入空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增加了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减少
C.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
D.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减少了
12.(2017·聊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12题图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2017·苏州)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2016·包头)图中表示A、B两种不同状况下X物质的相对值,据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第14题图
A.若A为吸入气体,B为呼出气体,则X可表示二氧化碳
B.若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则X可表示氧气
C.若A为某健康人血浆,B为此人原尿,则X可表示蛋白质
D.若A为某健康人在平原地区,B为此人进入高原初期,则X可表示血液中的红细胞
15.(2017·丽水)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2017·南充)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四个腔,E、F表示器官,a表示物质,“→”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第16题图
(1)从F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血液的类型)。
(2)限制血流只能由A→B或C→D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物质是食物残渣,某人E器官发炎,医生为其臀部注射消炎药,则消炎药进入人体后到达发炎部位E器官经过图中字母所示的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箭头将相关字母按顺序连结表示)。
(4)若a物质是E器官形成的尿液,则从E器官中流出的血液与流入E器官的血液成分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了。
17.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图甲说明酶只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有催化活性,图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第17题图
18.(2017·衢州)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第18题图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作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图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参考答案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1.D 2.B 3.C 4.B 5.C 6.A 7.B 8.C
9.B 10.C 11.C 12.B 13.A 14.C
15.(1)糖类 (2)C
16.(1)动脉血 (2)房室瓣 (3)A→B→F→C→D→E (4)二氧化碳
17.温度 pH值
18.(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2)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3)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共23张PPT)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1.(2016·衡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
               

A.肺泡 B.组织液
C.血液 D.组织细胞
D
★2.(2015·漳州)小亮同学参加中考1000米跑体能测试,如图中能分别表示该过程中他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 )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B
第2题图
【解析】人体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功能,由于活动量增强,人体消耗的有机物增多,产生的热量增多,耗氧量也增加,体温增高后,保持平稳,所以a曲线能正确表示体温的变化;但是耗氧量不会无限上升,d曲线能正确表示他单位时间内耗氧量的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2017·广东)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
A.维生素、无机盐、水
B.脂肪、无机盐、糖类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脂肪、维生素、水
C
4.(2017·台州)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B
5.(2016·济宁)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滤过作用
C
6.糖类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是构建身体与修复细胞的重要原料
C.是人体内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A
★7.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第7题图
B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
8.(2017·潍坊)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C.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后吸收
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C
9.(2017·赤峰)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第9题图
B
10.(2016·威海)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
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
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
C
第10题图
. .
11.(2015·绵阳)下表是某人吸入空气与呼出相同体积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增加了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减少
C.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
D.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减少了
C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吸入空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第12题图
12.(2017·聊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
“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
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可探究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
消化作用”
D.①②对照,②号试
管为对照组
B
★13.(2017·苏州)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A
第13题图
【解析】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不正确。C.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不正确。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不正确。故选A。
14.(2016·包头)图中表示A、B两种不同状况下X物质的相对值,据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若A为吸入气体,B为呼出气体,则X可表示二氧
化碳
B.若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则X可表示氧气
C.若A为某健康人血浆,B为此人原尿,则X可表示
蛋白质
D.若A为某健康人在平原地区,B为此人进入高原初
期,则X可表示血液中的红细胞
C
第14题图
15. (2017·丽水)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糖类
C
16.(2017·南充)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四个腔,E、F表示器官,a表示物质,“→”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从F流出的是 (填血液的类型)。
(2)限制血流只能由A→B或C→D的结构是 。
(3)若a物质是食物残渣,某人E器官发炎,医生为其臀部注射消炎药,则消炎药进入人体后到达发炎部位E器官经过图中字母所示的结构依次为 。(请用箭头将相关字母按顺序连结表示)。
(4)若a物质是E器官形成的尿液,则从E器官中流出的血液与流入E器官的血液成分相比, 增加了。
动脉血
房室瓣
A→B→F→C→D→E
二氧化碳
17.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图甲说明酶只在一定的________范围内有催化活性,图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__的影响。
第17题图
温度
pH值
18.(2017·衢州)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 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
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
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
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
小柯进一步分析并作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
了化学反应。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第18题图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图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
(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
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