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与变异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物质的作用: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1.染色体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上有________________的片段。
2.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性状。如:肤色、卷发等。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如驴和马杂交后代是骡,袁隆平研究成的杂交水稻等。
,
1.(2017·齐齐哈尔)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母亲的血型是A型,所生的孩子的血型是B型
2.(2016·丽水)基因编辑技术又称基因手术刀,能够在活细胞中快速、精准地”编辑”任何基因,是目前生物学领域尖端的研究工具。
(1)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可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A.培育抗病毒的家禽
B.治疗人类某些遗传病
C.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二、生物的进化
考点6 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a
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5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________________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设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3.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
5.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16·台州)针对目前滥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现象,医学界提出:”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1)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发挥杀菌作用,但对人体细胞无害。从细胞结构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的经常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使发生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结果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引起药效下降。
(2017·青岛)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①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1.(2017·福建)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
A.基因、DNA、蛋白质 B.DNA、基因、蛋白质
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
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导入不开蓝色花的玫瑰植株中,从而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珍品--蓝色妖姬。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
A.干细胞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
B.①-无土栽培 ②-克隆技术 ③-组织培养
C.①-组织培养 ②-转基因技术 ③-人工诱变
D.①-无土栽培 ②-人工诱变 ③-克隆技术
(2017·海南)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2017·云南)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提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2016·杭州)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
【提醒】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
B.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
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
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如下:
→ →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人们认识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演变历程,体现出的科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B.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C.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广东)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
A.染色体 B.基因
C.细胞核 D.细胞
2.绵羊丁(多莉)像 ( )
第2题图
A.绵羊甲 B.绵羊乙
C.绵羊丙 D.既像绵羊丙又像绵羊乙
3.(2017·营口)下列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遗传物质是DNA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DNA分子都是成对存在的
4.(2017·南充)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D.病毒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
5.(2017·济宁)如图所示,同一株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下述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该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该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该生物的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第5题图
D.该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2017·兰州)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7.(2017·盐城)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 ( )
第7题图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8.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
第8题图
A.极低的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D.极低的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9.(2016·金华)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路线过程如图。请根据”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回答:
第9题图
”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10.(2015·嘉兴、舟山)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____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________________。(填”前”或”后”)
第10题图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课前预热
考点1 1.相似性 2.差异性
考点3 1.细胞核 蛋白质 DNA 遗传效应
考点4 2.基因 DNA 染色体
考点5 杂交优势
【考点真题】1.B 2.(1)性状 (2)ABC
考点6 1.原始海洋 3.化石 4.低等到高等 简单到复杂 水生到陆生
考点7 2.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考点真题】3.C 4.(1)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 (2)选择(或定向选择或自然选择)
课堂突破
例1 B 例2 C 例3 D 例4 B 例5 C
例6 (1)基因 (2)ABC
【变式拓展】
1.A 2.A 3.D
校内作业
1.B 2.A 3.D 4.C 5.D 6.B 7.D 8.C
9.基因
10.(1)青霉素 前 (2)选择 (3)抗生素 易感者
课件42张PPT。第一篇 生命科学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与变异
考点1 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a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相似性差异性考点2 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 a
遗传物质的作用: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考点3 描述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a
1.染色体存在于_________中,________和____组成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上有___________的片段。
细胞核蛋白质DNA遗传效应2.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性状。如:肤色、卷发等。
考点4 列举常见的遗传病 a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_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基因DNA染色体考点5 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a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如驴和马杂交后代是骡,袁隆平研究成的杂交水稻等。杂交优势
1.(2017·齐齐哈尔)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母亲的血型是A型,所生的孩子的血型是B型B2.(2016·丽水)基因编辑技术又称基因手术刀,能够在活细胞中快速、精准的“编辑”任何基因,是目前生物学领域尖端的研究工具。
(1)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生物的 ;
(2)科学家可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 。
A.培育抗病毒的家禽
B.治疗人类某些遗传病
C.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ABC性状二、生物的进化
考点6 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a
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6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________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设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3.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____。化石原始海洋4.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
5.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考点7 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a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3.(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4.(2016·台州)针对目前滥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现象,医学界提出:“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1)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发挥杀菌作用,
但对人体细胞无害。从细胞结构分析,其原因是
。
(2)青霉素的经常使用对细菌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使发生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结果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引起药效下降。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选择(或定向选择或自然选择)
高频点1 染色体、DNA和基因
★例1(2017·青岛)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①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B【解析】A.①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B.①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B正确;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③染色体,C错误;D.正常人的体细胞中,③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1.(2017·福建)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
A.基因、DNA、蛋白质 B.DNA、基因、蛋白质
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A高频点2 生物技术的应用
★例2 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导入不开蓝色花的玫瑰植株中,从而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珍品——蓝色妖姬。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
A.干细胞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C【解析】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基因B。科研人员采用一定的技术,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从而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蓝色妖姬,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所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2.(2014?德州)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
B.①—无土栽培 ②—克隆技术 ③—组织培养
C.①—组织培养 ②—转基因技术 ③—人工诱变
D.①—无土栽培 ②—人工诱变 ③—克隆技术A【解析】由图可知,①繁殖西红柿幼苗,是利用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快速繁殖无病毒兰花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②多莉羊的诞生,是克隆技术,“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③基因控制性状,美国科学家培育出“超级鼠”必须改变鼠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高频点3 生物的进化
★例3 (2017·海南)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D【解析】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杀虫剂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其药性的变异。故选D。
★3.(2017·云南)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D【解析】由图可知,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多是水生植物,A正确。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B正确。C.由丙进化为丁,因此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C正确。D.丁是由丙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复杂,丁较高等,多是陆生植物,D错误。故选D。
【提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例4 (2016·杭州)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B【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图中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剪切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重组,得到接有胰岛素基因的DNA,因此该方法称为转基因技术。故选B。【提醒】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例5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
B.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
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C【解析】A.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活下来抗药性强的细菌,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并不是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B.细菌本身发生了耐药性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C.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的细菌。因此,耐药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和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都很强,只是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
★例6 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如下:因蘑菇不会
移动,而被
认为是一种
植物科学家将蘑
菇和其他真
菌归成为一
个独立的界。
因真菌与植
物相同点较
多而被理解
为近亲分子遗传学研究发
现:因真菌的DNA
与动物的DNA十分
相似,真菌与动物
的演化关系更为密
切→→18世纪20世纪中叶21世纪―→―→请回答有关问题:
(1)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________决定的;
(2)人们认识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演变历程,体现出的科学本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B.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C.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基因ABC【解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结构,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据此可知,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基因决定的。(2)分析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真菌归为了植物,后又理解为近亲,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新证据的出现人们对其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真菌与动物的关系密切,这些说明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广东)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细胞核 D.细胞B2.绵羊丁(多莉)像 ( )
A.绵羊甲 B.绵羊乙
C.绵羊丙 D.既像绵羊丙又像绵羊乙
第2题图A3.(2017·营口)下列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遗传物质是DNA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DNA分子都是成对存在的D4.(2017·南充)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D.病毒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C5.(2017·济宁)如图所示,同一株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下述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该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该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该生物的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该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6.(2017·兰州)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B7.(2017·盐城)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 ( )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D8.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C第8题图A.极低的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D.极低的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9.(2016·金华)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路线过程如图。请根据“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回答:第9题图“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 控制。基因10.(2015·嘉兴、舟山)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
,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
临床使用之 。(填“前”或“后”)青霉素前第10题图(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______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___
______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选择 抗生素易感者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1.(2017·遂宁)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
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2.(2017·昆明)依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推测,最先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是( )
A.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B.原始的线形动物
C.原始的苔藓植物 D.原始的蕨类植物
3.(2016·威海)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
A.黑猫和白狗的体色有差异
B.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明显不同
D.母兔生出一窝小兔,毛色各不相同
(2017·苏州)如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模式图。图中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标号是( )
第4题图
A.①,②,③和④
B.②,①,③和④
C.③,④,①和②
D.①,③和④,②
5.(2016·石家庄)下列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B.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遗传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C.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2017·潍坊)如图环状DNA(质粒A)上含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由a点切开嫁接到质粒A上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并获取“工程菌”进行培养。结果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及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成功表达,而四环素抗性基因不能表达。这一事实说明( )
第6题图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6·衡阳)如图是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层次关系图,下列叙述中完全错误的组合是( )
第7题图
①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②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
③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6·宿迁)通过如图方法获得的小鼠比普通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大1倍,其核心技术是( )
第8题图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发酵技术
9.(2017·昆明)有人将英国椒花蛾中的灰白色蛾和暗黑色蛾进行标记,同时在工业污染区、非污染区放养一段时间后,尽量回收,统计结果如表。分析错误的是( )
地区
灰白色蛾/只
暗黑色蛾/只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工业污染区
64
16(25%)
154
82(53%)
非污染区
393
54(13.7%)
406
19(4.7%)
A.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
B.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是有利变异
C.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
D.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死亡
10.(2015·咸阳)小明看电视的时候了解到科学家已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说明,DNA分子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糖类 D.蛋白质
11.(2016·张家界)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第11题图
A.△→□→☆ B.☆→□→△
C.△→☆→□ D.☆→△→□
12.(2016·东营)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13.(2017·武汉)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第14题图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15.(2015·德州)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B.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C.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D.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相同,因适应不同环境导致了差异
16.(2015·枣庄)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2017·广东)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2016·厦门)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将其填写完整: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
第18题图
19.(2017·成都)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最有说服力。
20.(2017·福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3: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________。
(2)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超级细菌”的产生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解释。
(3)噬菌体的外壳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它的攻击具有特异性。
(4)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 。
参考答案
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1.C 2.A 3.D 4.A 5.B 6.B 7.A 8.B
9.D 10.A 11.A 12.B 13.A 14.C 15.A 16.D 17.D
18.性状 DNA 细胞核
19.由水生到陆生 自然选择
20.(1)否 (2)变异 自然选择 (3)蛋白质 (4)不滥用抗生素等合理即可
课件24张PPT。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1.(2017·遂宁)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
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C 2.(2017·昆明)依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推测,最先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是 ( )
A.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B.原始的线形动物
C.原始的苔藓植物 D.原始的蕨类植物D 3.(2016·威海)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
A.黑猫和白狗的体色有差异
B.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明显不同
D.母兔生出一窝小兔,毛色各不相同D4.(2017·苏州)如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模式图。图中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标号是 ( )
A.①,②,③和④
B.②,①,③和④
C.③,④,①和②
D.①,③和④,②A第4题图5.(2016·石家庄)下列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B.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遗传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C.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
代的性别B★6.(2017·潍坊)如图环状DNA(质粒A)上含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由a点切开嫁接到质粒A上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并获取“工程菌”进行培养。结果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及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成功表达,而四环素抗性基因不能表达。这一事实说明 ( )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第6题图
【解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图中环状DNA(质粒A)上含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由a点切开嫁接到质粒A上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并获取“工程菌”进行培养。结果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及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成功表达,而四环素抗性基因不能表达。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故选B。7.(2016·衡阳)如图是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层次关系图,下列叙述中完全错误的组合是 ( )
①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②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
③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第7题图8.(2016·宿迁)通过如图方法获得的小鼠比普通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大1倍,其核心技术是 (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发酵技术B第8题图9.(2017·昆明)有人将英国椒花蛾中的灰白色蛾和暗黑色蛾进行标记,同时在工业污染区、非污染区放养一段时间后,尽量回收,统计结果如表。分析错误的是 ( )
A. 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
B.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是有利变异
C.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
D.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死亡D
10.(2015·咸阳)小明看电视的时候了解科学家已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说明,DNA分子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
A.基因 B.染色体
C.糖类 D.蛋白质A11.(2016·张家界)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
A.△→□→☆ B.☆→□→△
C.△→☆→□ D.☆→△→□A第11题图12.(2016·东营)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碟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
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
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
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
的变异B 13.(2017·武汉)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A第13题图★14. (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
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
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
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C第14题图
【解析】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A正确;B.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错误;D.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由图知,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也能够大量繁殖,D正确。故选C。
15.(2015·德州)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B.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C.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D.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相同,因适应不同环境导致了差异A16.(2015·枣庄)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
异的结果
B.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
下降的结果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
树叶的结果
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
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17.(2017·广东)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D
【解析】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故选D。★18. (2016·厦门)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将其填写完整:①是 ;②是 ;
③是 。
第18题图性状DNA细胞核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19.(2017·成都)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 学说最有说服力。由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 20.(2017·福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3: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 。
(2)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
现象。“超级细菌”的产生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解释。
(3)噬菌体的外壳由 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它的攻击具有特异性。
(4)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 。变异否蛋白质自然选择不滥用抗生素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