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10:06:33

文档简介

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一、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__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物体是否平衡且受到两个力,其次再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已知的一个力的三要素去推知另一个力的三要素。
考点4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c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依据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的力去推断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两个力是平衡力推断出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________________作用,反之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________________。
1.(2017·丽水)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
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
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017·温州)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
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1)摆锤到达最高点B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摆锤从A点到O点时速度越来越大,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均无关。惯性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在应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时,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因为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应该说物体由于惯性。
(2016·台州)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
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4.(2017·丽水)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017·怀化)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有关木块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
B.只受拉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
C.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两对平衡力
D.无法确定
1.(2016·镇江)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
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2015·温州)”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______。
2.(2016·钦州)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后,小车将 (  )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6·广州)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图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开,小球速度为v,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速度为v′(如图),v____________________v′(填”>”、”=”或”<”)。作图找出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用点在轨迹图上表示。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2017·绵阳)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
4.(2017·庆阳)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提醒】根据图像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衡力的辨别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  )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提醒】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平衡力的判断,关键是对整体和物体m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2017·内江)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 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木块m将向左倾倒
B.木块m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C.木块m对木块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016·湖州)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任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因此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平坦,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
(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平坦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匀速滚动。
(2)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球的这种属性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后知道,事实是球”记住”的是能量。因为有摩擦的存在,球将不会到达起始高度,因此过程中球的机械能减少,但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能,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衢州)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1题图
2.(2017·安徽)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 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3. (2017·徐州)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作出了以下猜想(如图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
(2017·昆明)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
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
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016·宜昌)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
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
伤害 (  )
第5题图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6.(2017·德阳)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第6题图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______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鄂州)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第7题图
①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b)所示。
②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c)所示,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a)和(d)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a)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金华)科学探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后下落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的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质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研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质量m(g)
2
5
5
5
45
小球半径r(m)
0.05
0.05
0.10
0.25
0.15
小球收尾速度v(m/s)
16
40
10
1.6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____________________m/s。
(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课前预热
考点1 静止 匀速直线 平衡
考点2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一条直线
考点4 1.二力平衡条件 不变 2.非平衡力 改变
【考点真题】1.D 2.(1)否 (2)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
考点5 1.保持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考点6 1.物体的质量
【考点真题】3.A 4.C
课堂突破
例1 C 例2 (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例3 = 如图
例4 C 例5 D 例6 C 例7 (1)小球的速度减小得更慢 (2)惯性 (3)内
【变式拓展】 1.B 2.D 3.B 4.B
校内作业
1.A 2.D 3.A 4.C 5.D
6.(1)控制变量法 (2)甲 (3)匀速直线 (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1)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2)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8.②质量(合理即可) (1)在该实验环境条件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合理即可) (2)40 (3)打开降落伞后半径增大
课件49张PPT。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一、二力平衡
考点1 概述二力平衡的概念 b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_______的。
考点2 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 b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静止匀速直线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考点3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 c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物体是否平衡且受到两个力,其次再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已知的一个力的三要素去推知另一个力的三要素。
考点4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c
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依据______________,用已知的力去推断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两个力是平衡力推断出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_______。二力平衡条件不变2.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_________作用,反之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________。非平衡力改变1.(2017·丽水)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
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2.(2017·温州)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1)摆锤到达最高点B时,
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
(2)小明发现摆锤从A点到O点
时速度越来越大,他从照
片中获得的证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二、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5 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a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保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考点6 概述惯性的概念 b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均无关。惯性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考点7 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b
在应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时,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因为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应该说物体由于惯性。物体的质量★3.(2016·台州)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A【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4.(2017·丽水)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C

高频点1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 (2017·怀化)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有关木块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
B.只受拉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
C.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两对平衡力
D.无法确定  
    C【解析】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故选C。1.(2016·镇江)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
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
中 (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
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
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
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
方向B高频点2 牛顿第一定律
★例2 (2015·温州)“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CAB(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____(用字母表示)。(2)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解析】(1)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顺序应是先实验再推理,图C中有空气阻力,图A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先C再A,而图B中,是推理得出了在无空气阻力和无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儿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2.(2016·钦州)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后,小车
将 ( )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D高频点3 惯性
★例3 (2016·广州)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图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小球速度为v,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速度为v′(如图)。v____v′(填“>”、“=”或“<”)。作图找出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用点在轨迹图上表示。=【解析】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由于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时,小球由于具有惯性,将按照原来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的速度为v′等于v;做PN的反向延长线,与圆相切于点M,M即为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B【解析】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高频点4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4 (2017·绵阳)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C【解析】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受到排斥力的作用,故A错误;B.A对B的排斥力使B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的是B车,故B错误;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正确;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同,故D错误。故选C。4.(2017·庆阳)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B
【提醒】根据图像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衡力的辨别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5 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  )D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
平均速度【解析】A.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a货物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正确;B.a货物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正确;C.b货物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正确;D.由图像可知:前6秒内,sa=0.4m,sb=0.6m,所以根据v=s/t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提醒】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转化为动能时,使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离开弹簧后物块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的受力情况。物体若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6 (2017·内江)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木块m将向左倾倒
B.木块m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C.木块m对木块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解析】A.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的情况下,M很快停止运动,而m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故会向右倾倒,故A错误;B.m由于具有惯性,会向右运动,m相对于M来说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摩擦力是向左的,故B错误;C.M对m的摩擦力与m对M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木块m对木块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C正确;D.桌面对M的支持力等于m和M的总重力,故D错误。故选C。
★例7  (2016·湖州)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任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因此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平坦,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图丙是伽利略想
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
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
。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平坦时,
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匀速滚动。
(2)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
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
看来,球的这种属性称为 。小球的速度减小得更慢惯性(3)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后知道,事实是球“记住”的是能量。因为有摩擦的存在,球将不会到达起始高度,因此过程中球的机械能减少,但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能,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内【解析】(1)由图中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可知,当斜坡倾角变小时,小球的速度减小得更慢。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平坦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匀速滚动。(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伽利略所说的球的“自然运动”是球具有的属性,这就是惯性;(3)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与空气和接触面发生摩擦,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少。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衢州)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A2.(2017·安徽)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3.(2017·徐州)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作出了以下猜想(如图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A★4.(2017·昆明)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C【解析】滑块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则滑块M、m到达水平面上时的速度相等;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光滑平面不受摩擦力,则两滑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相等,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故选C。★5.(2016·宜昌)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D第5题图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解析】当后方追尾时,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头会突然后仰,这时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颈不被撞伤。故选D。6.(2017·德阳)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第6题图控制变量法甲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速直线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7.(2017·鄂州)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第7题图①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b)所示。
②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c)所示,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a)和(d)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a)和(c)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8.(2016·金华)科学探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后下落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的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质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重力(合理即可)【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研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拓展应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____m/s。
(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
。40打开降落伞后横截面积增大在该实验环境条件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收尾的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合理即可)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1.(2017·绍兴、义乌)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所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
2.(2016·玉林)为防止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B.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C.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
D.人在火车上所受重力比在汽车上所受重力大
(2017·苏州)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第3题图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4.(2017·台州)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
(2016·烟台)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
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2017·连云港)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在10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红说: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明说:因为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则两人的说法(  )
第7题图
A.都正确 B.只有小明正确 C.只有小红正确 D.都不正确
(2016·自贡)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木块乙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  )
第8题图
A.甲为零,乙受向右的15N的力
B.甲和乙都受向右15N的力
C.甲和乙都受向左15N的力
D.甲和乙都是15N,甲受向右的力,乙受向左的力
(2017·眉山)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B受到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
D.若增大拉力F,则A与地面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2016·永州)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实验中不需要控制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如果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车停止运动时惯性也随之消失
(2017·泰安)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第12题图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如果小球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将越大
(2016·株洲)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然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停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图
(2015·德州)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像。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________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________________向前倾倒。
第14题图
(2017·呼和浩特)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第15题图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_______(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015·自贡)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______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N。
第16题图
(2017·舟山)在生活中人们常会有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其实只要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就能作出合理解释。
第17题图
(1)人们经常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所以要限速,但是高速公路限速牌上却显示,大型车辆最高限速比小型车辆低,原因是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惯性越大。
(2)在今年第四次成品油调价中,汽油价格下调250元/吨,柴油价格下调235元/吨。但细心的小明发现,加油站的汽油价格下调0.18元/升,柴油价格下调0.20元/升,每升柴油价格反而比汽油下调得多,其原因是 。
(3)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在如图所示限速要求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小车于8:10以115千米/时的速度通过,相距30千米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小车以118千米/时的速度通过。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小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
      
参考答案
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
1.D 2.C 3.B 4.A 5.D 6.D 7.A 8.D
9.C 10.C 11.B 12.A
13.匀速直线 惯性
14.等于 惯性
15.(1)远 小 (2)匀速直线 (3)牛顿 牛顿第一
16.静止 4
17.(1)质量 (2)柴油比汽油的密度大 (3)超速
课件32张PPT。第16课时 运动和力(二)1.(2017·绍兴、义乌)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所承受的
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
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
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D第1题图2.(2016·玉林)为防止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 )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B.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C.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
D.人在火车上所受重力比在汽车上所受重力大C3.(2017·苏州)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
能确定溢出方向B第3题图4.(2017·台州)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
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A5.(2016·烟台)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D第5题图 【解析】甲图: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启动或加速时,木块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静止或低速状态,使得木块向后倾倒;乙图: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停止时,木块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前倾倒。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故选D。6.(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
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
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
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
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D第6题图 【解析】因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所以人和地球都有惯性,又因为二者自转速度相同,所以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与人和地球的惯性大小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2017·连云港)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在10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红说: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明说:因为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则两人的说法( )
A.都正确
B.只有小明正确
C.只有小红正确
D.都不正确A第7题图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到的合力为0,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小红的说法正确;平衡力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小明的说法也是正确的。8.(2016·自贡)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木块乙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 ( )
A.甲为零,乙受向右的15N的力
B.甲和乙都受向右15N的力
C.甲和乙都受向左15N的力
D.甲和乙都是15N,甲受向右的力,乙受向左的力D第8题图 【解析】由题干中木块乙向右端匀速运动可以得知,木块乙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平衡力的作用,其中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甲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5牛,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木块甲静止,木块甲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受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受细绳对其向左的拉力与乙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大小为15N。故选D。第9题图9.(2017·眉山)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B受到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
D.若增大拉力F,则A与地面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C 【解析】A.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B受到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即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C正确;D.若增大拉力F,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A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C。第10题图10.(2016·永州)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不需要控制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如果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车停止运动时惯性也随之消失C 【解析】A.实验时应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因此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故A错误;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C.如果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小车停止运动时惯性不会消失,故D错误。故选C。11.(2017·泰安)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第11题图B 12.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第12题图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如果小球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将越大 【解析】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不会有能量损失,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故A正确;B.通过推理和假想,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得不出静止的结论,故B错误;C.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不可以直接得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结论,故C错误;D.如果小球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将越大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与本实验无关,故D错误。故选A。13.(2016·株洲)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然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停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______________运动,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_。第13题图匀速直线惯性 【解析】她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半空中,小球不受重力的影响,因此保持静止状态,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因为小球在太空中不重力影响,所以小球会由于惯性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14.(2015·德州)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像。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________向前倾倒。第14题图等于惯性 【解析】由电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可以看出两部电梯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电梯中的人都处于平衡状态。电梯上的人受到重力和电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在自动扶梯上的人随着扶梯沿斜面上升,当到达楼面时,脚踩到地面静止,而人的身体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人会向前倒。15.(2017·呼和浩特)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填“大”或“小”)。第15题图远小(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 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 定律。牛顿牛顿第一匀速直线16.(2015·自贡)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第16题图静止4 【解析】由丙图可知,当t=1s时,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处于静止状态;t=5s时,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推力为4N。17.(2017·舟山)在生活中人们常会有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其实只要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就能作出合理解释。
(1)人们经常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所以要限速,但是高速公路限速牌上却显示,大型车辆最高限速比小型车辆低,
原因是汽车的 越大惯性越大。
(2)在今年第四次成品油调价中,
汽油价格下调250元/吨,柴油价
格下调235元/吨。但细心的小明第17题图质量发现,加油站的汽油价格下调 0.18元/升,柴油价格下调0.20元/升,每升柴油价格反而比汽油下调得多,其原因是 。
(3)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在如图所示限速要求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小车于8:10以115千米/时的速度通过,相距30千米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小车以118千米/时的速度通过。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小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柴油比汽油的密度大【答案】超速 【解析】(1)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大型车辆比小型车辆的质量大,速度相同时,大型车的惯性大,故大型车辆最高限速比小型车辆低;(2)由汽油每吨降低250元,可算出降低1元对应的质量m1,则m1= ×1000kg=4kg,也就是4kg的汽油下调价格是1元,由汽油每升降低0.18元,可算出下调1元对应的体积V1,则V1= ×1L=
L= ×10-3m3,也就是 L的汽油下调价格是1元,所以,汽油的密度:ρ汽油= =
=0.72×103kg/m3;同理,根据以上方法可以求出柴油的密度为:ρ柴油=0.85×103kg/m3。比较可知柴油比汽油的密度大,这是出现价格差异的原因;(3)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8:22-8:10=12min=0.2h;小车在该路段中的平均速度为:v= = =150km/h,而小车在高速公路上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20km/h,故小车超速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