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一章酸碱盐物质的推断鉴别和去除杂质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一章酸碱盐物质的推断鉴别和去除杂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9-05 20: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主备人:钱立波
[教学目标]
1 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并且对物质反应的现象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2 初步形成对物质推断、鉴别和去除杂质的分析理念,逐步掌握这类问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重点 难点]
1 了解物质推断、鉴别和去除杂质的基本方法
2 形成基本的解题理念,培养应用各种性质和现象来解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和互动设计]
[引入]
老师:在课本第11页有两个重要的反应,他们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你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学生: AgCl 和BaCl2
老师:很好,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特征所以,我们书本上说这可以用来鉴别硫酸和盐酸。
如果我用NaCl 和Na2SO4 来重做这个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通过书写方程式回答,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老师:那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说明他们鉴别的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老师:很好!其实我们在鉴别和去除杂质的时候,很多都是围绕离子的特征展开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本质上在对离子进行操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离子的鉴别。
老师:幻灯片展示常见离子的鉴别。
(一) 切入第一要点 去除杂质
阐述去除杂质的思维方向:气体和沉淀。
例1 在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你能将他们去除吗?
分析过程:1 寻找杂质离子:CO32-
2去除策略: (a) 形成沉淀
(b)形成气体
3 试剂的选择:稀盐酸 氯化钙
以反思引入去除杂质的其他要点。
反思:
小明学习了上面的内容以后,深有感触,在思考后,又给出了两种试剂:硫酸和氢氧化钙。
给出的理由是:
1 寻找杂质离子:CO32-
2去除策略: (a) 形成沉淀
(b)形成气体
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小结]:
在去除杂质的时候其实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
1 去除杂质离子:
2 在去除的时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 不能跟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
只要两条原则中的任何一个不满足,我们说我们的操作都是失败的。你会了吗?
[跟踪练习]:
趁热打铁:
1、如何去除NaCl中的少量BaCl2
2 、如何去除NaOH中的少量Na2CO3
3、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Na2CO3),选用稀盐酸
B、C(CuO),选用稀硫酸
C、NaCl溶液(Ba(OH)2),选用硫酸铜
D、MnO2(KCl),选用水
切入第二快内容 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是以离子的检验特征为基础展开,它的核心是出现不同的现象(其中可以是物理性质,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体现)
常见的方法:
1.观看溶液的颜色
2.明显的反应现象(如溶液变色,产生气泡沉淀等)。
[习题]:
1.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3 氯化钠和盐酸溶液
切入最后一块内容 :(三)物质的推断
是根据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征反应来推断所检验的物质是什么,或判断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一定不存在
实验——现象——物质
解题关键点:
特殊的颜色及实验现象是“题眼”
介绍常见题型的解法
文字式推断题
1、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CuSO4、BaCl2、K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可能一定存在的是 ,一定不存在的是 ,可能存在的是 。
[分析:]
本题的题眼有两处
1 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这个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和CaCO3,同时也说明BaCl2、Na2CO3不能同时存在
2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个说明一定有碳酸根的存在,那也可以反推出BaCl2一定不存在。
综合以上可知,一定有Na2CO3,一定不含CaCO3、CuSO4、BaCl2,可能含有KCl
附加练习加以强化。
图示推断题
1、有A、B、C、D、E五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
(1)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B-------------
C-----------------D--------------E--------------------
(2)写出A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这个题目有两个题眼,那就是两个白色沉淀,我们可以从下面作为第一突破口,因为C的沉淀是加了硝酸银以后形成的,而且不溶于稀硝酸,所以我们马上可以断定,C一定是AgCl.然后我们关注一下B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可以知道,B溶液中一定有硝酸根,所以E就一定是稀硝酸溶液。综合加稀硫酸的实验操作和D这个白色沉淀,我们就可以知道D是一种不溶解在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只能是BaSO4,那B就是硝酸钡,A就是氯化钡。:
[小结]: 现象是我们的钥匙,我们要学会寻找钥匙,寻找突破口。
表格式推断题
1.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A. ;B. ;C. ;D.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这个题目的关键点在B这一行,我们发现B可以和其他的三种物质反应,两次产生气体一次沉淀,我们搜索给出的四种物质,马上就可以断定出B是Na2CO3,而能跟它反映生成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所以C就是氢氧化钡。在追踪沉淀的位置,我们很快就可以发现,C和A 反应可以生成沉淀,所以A一定就是稀硫酸。最后就是稀盐酸。
[小结]: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通常可以从现象最多的地方寻找突破。
E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