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29课时 空气(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29课时 空气(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15:46:49

文档简介

第29课时 空气(一)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
2.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氧气占________________,氮气占___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共占1%。
考点2 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b
1.氮气:可用于充填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是制造化肥、炸药的原料;医疗上可用作冷冻剂。
2.稀有气体:用作________________,制作________________;医疗麻醉。
1.(2017·嘉兴、舟山)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
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液态氧呈________________,固态氧是雪花状的________________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___性。
考点4 知道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a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
4P+5O22P2O5
木炭
发出________________,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
C+O2CO2

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_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_火焰,生成有___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
S+O2SO2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______火焰
2H2+O22H2O

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固体
3Fe+2O2Fe3O4

发出________________,生成白色粉末
2Mg+O22MgO

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1)________________(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2)________________(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________________(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则不必)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实验完毕,先移走导气管,再移走酒精灯
用KMnO4制O2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氧气: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等。
2.(2016·衢州)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
3.(2017·宁波)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在工业上,催化剂也叫触媒。

1.催化剂有”一变二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二不变(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不变)。
2.我们不能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应该说某一种物质在某个反应中是催化剂。
4.(2017·台州)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图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O2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从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数据记录表
1% H2O2溶液(mL)
50
50
50
加入MnO2的质量(g)
0.1
0.2
0.4
测量40秒末得到O2体积(mL)
四、燃烧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速度缓慢、不易觉察、没有发光但有发热的一种氧化反应,如橡胶制品的老化、金属的生锈、生物呼吸、食物的腐败等。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2.爆炸:在有限空间内________________。如火药爆炸。

可燃物燃烧条件:①可燃物与________________(或空气)充分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________。

灭火方法及原理:隔绝___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至________________以下、撤离________________。

1.浓烟密布时,应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2.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缝隙。
3.在窗前呼救。
5.(2016·绍兴)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6.(2017·温州)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
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
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S+O2SO2
C+O2CO2
3Fe+2O2Fe3O41.(2017·温州)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

 (2017·东营)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2015·烟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2016·台州)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1)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
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
燃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
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⑥NH3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2015·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17·衢州)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
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的白磷不燃烧,丙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015·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
 (2017·丽水)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
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95
108
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
(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2KMnO4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你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宿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2.(2017·潍坊)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
是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第2题图
3.(2017·黑龙江)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4.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第4题图
5.(2017·菏泽)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
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第5题图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6.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6题图
7.(2017·舟山)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表示),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7题图
8.(2017·益阳)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O2(试管中的棉花根据
反应的需要选择是否添加)。
若要顺利制得O2,除选择KClO3与MnO2混合物作为药品外,
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第8题图
(2)如果选择KClO3与MnO2混合物作为制备O2的药品,则反应后MnO2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3)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金华)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第9题图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秤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497g;
(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鼓入的X气体是________。
A.氮气
B.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C.除去氧气后的空气
(3)根据题意,计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第29课时 空气(一)
课前预热
考点1 1.混合物 2.21% 78%
考点2 2.保护气 霓虹灯
【考点真题】1.A
考点3 1.无色无味 不易 略大 淡蓝色 淡蓝色 2.活泼 氧化
考点4 白烟、放热 白光 浑浊 淡蓝色 蓝紫色
刺激性 淡蓝色 火星四射 黑色 耀眼的白光
考点5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复燃
【考点真题】2.D 3.(1)催化 (2)d→e→b(→c) (3)①②④
考点7 速率 质量 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考点8 1.质量 化学性质
【考点真题】4.不能,虽然能改变反应速度,但无法判断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改变 探究二氧化锰质量对双氧水(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影响
考点10 1.氧化反应 2.急速燃烧
考点11 氧气 着火点
考点12 空气 着火点 可燃物
【考点真题】5.C 6.(1)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2)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A 例3 (1)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 (2)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如图
例4 C 例5 (1)4P+5O2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例6 (1)直立型 (2)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 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
【变式拓展】
1.D 2.D 3.D 4.(1)导管伸入试管中过长
(2)白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校内作业
1.B 2.A 3.C 4.C 5.C 6.A
7.B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8.(1)KMnO4 (2)不变 (3)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9.(1)分液漏斗 (2)B (3)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98.6g-497g=1.6g,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该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8%。
课件53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29课时 空气(一)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
考点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a
1.空气是一种 。
2.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氧气占______,氮气占____,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共占1%。
考点2 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b
1.氮气:可用于充填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是制造化肥、炸药的原料;医疗上可用作冷冻剂。
2.稀有气体:用作________,制作_______;医疗麻醉。混合物21%78%保护气霓虹灯1.(2017·嘉兴、舟山)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A二、氧气
考点3 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b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的气体,____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液态氧呈___________,固态氧是雪花状的__________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_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有较强的____________性。无色无味不易略大淡蓝色淡蓝色活泼氧化考点4 知道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a点燃点燃点燃白烟、放热白光浑浊淡蓝色蓝紫色刺激性淡蓝色火星四射黑色耀眼的白光点燃点燃点燃考点5 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 bMnO22H2O2=====2H2O+O2↑ΔMnO2 =====2KCl+3O2↑2KMnO4=====K2MnO4Δ+MnO2+O2↑、2KClO3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考点6 说明氧气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b
氧气: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等。复燃2.(2016·衢州)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
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DΔ3.(2017·宁波)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_(填序号)。催化d→e→b(→c)①②④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三、催化剂 
考点7 知道催化剂的概念 a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_______,而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在工业上,催化剂也叫触媒。
考点8 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a
1.催化剂有“一变二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二不变(自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不变)。
2.我们不能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应该说某一种物质在某个反应中是催化剂。速率质量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质量化学性质
4.(2017·台州)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图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O2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虽然能改变反应速度,但无法判断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改变实验二:从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数据记录表探究二氧化锰质量对双氧水(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影响四、燃烧和缓慢氧化
考点9 举例说出缓慢氧化现象 a
缓慢氧化:速度缓慢、不易觉察、没有发光但有发热的一种氧化反应,如橡胶制品的老化、金属的生锈、生物呼吸、食物的腐败等。
考点10 列举剧烈氧化的现象 a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
2.爆炸:在有限空间内___________。如火药爆炸。氧化反应急速燃烧考点11 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
可燃物燃烧条件:①可燃物与______(或空气)充分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
考点12 描述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a
灭火方法及原理:隔绝_______、降低温度至_______以下、撤离_______。
考点13 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a
1.浓烟密布时,应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2.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缝隙;
3.在窗前呼救。氧气着火点空气着火点可燃物5.(2016·绍兴)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C6.(2017·温州)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
70℃热水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高频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例1 (2016·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
是 (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A【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A正确;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溶解程度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A。
1.(2017·温州)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D高频点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2 (2017·东营)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A【解析】A.纸袋内的铁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在氯化钠的作用下,锈蚀速率加快,但是集气瓶内无需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故错误;B.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就是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8ML/242ML×100%≈19.8%,故正确;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故选A。
★2.(2015·烟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
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D【解析】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当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里的空气中的氧气;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实验结果会偏小;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硬质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1/5,D错。故选D。高频点3 氧气的制取
★例3 (2016·台州)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1)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2)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
(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解析】(1)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2)在图丙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错误是: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3)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最终产物的量,一加入催化剂,反应就开始进行,且加入催化剂后过氧化氢比没加入先分解完,所以,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如图。
★3.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⑥NH3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D【解析】H2属于中性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小,符合要求;O2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要求;CO2密度比空气大,且属于酸性气体,不符合要求;SO2属于酸性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要求;CH4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中性气体,符合要求;NH3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碱性气体,符合要求。高频点4 燃烧的条件
★例4 (2015·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
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
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解析】A.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D.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C。
4.(2017·衢州)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
(1)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的白磷不燃烧,丙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管伸入试管中过长白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提醒】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5 (2015·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
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5O2=====2P2O5点燃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解析】(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通O2时,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点燃例6 (2017·丽水)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________。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立型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3)根据2KMnO4=====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宿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BA2.(2017·潍坊)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2017·黑龙江)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C4.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 NaOH溶液,
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
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
水应从B端进入C第4题图5.(2017·菏泽)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
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
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C第5题图6.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
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AMnO2
△第6题图7.(2017·舟山)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_(用编号表示),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8.(2017·益阳)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O2(试管中的棉花根据反应的需要选择是否添加)。
(1)若要顺利制得O2,除选择KClO3与MnO2混合物作为药品外,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如果选择KClO3与MnO2混合物作为制备O2的药品,则反应后MnO2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3)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题图KMnO4不变 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9.(2016·金华)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第9题图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秤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
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497g;(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鼓入的X气体是____。
A.氮气
B.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C.除去氧气后的空气
(3)根据题意,计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液漏斗B【答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98.6g-497g=1.6g,
68 32
x 1.6g
,x=3.4g,
该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6.8%。MnO22H2O2=====2H2O+O2↑
第29课时 空气(一)
1.(2017·长沙)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017·雅安)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第2题图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15·莱芜)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
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2017·枣庄)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5.(2016·淄博)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2017·兰州)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2016·扬州)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
A.氖 B.氩 C.甲烷 D.水蒸气
8.(2017·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靠近导管处放一团蓬松的棉花
(2017·眉山)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9题图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2017·重庆)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2016·武汉)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017·温州)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应设计4组。
第12题图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他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13.(2016·温州)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第13题图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__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
(列举一点)
14.(2017·广东)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第14题图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15.(2017·丽水)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第15题图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咸宁)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第16题图
参考答案
第29课时 空气(一)
1.C 2.A 3.B 4.D 5.A 6.B 7.B 8.A 9.D 10.B 11.B
12.(1)②取4克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③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④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②、③;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质量和化学性质
13.(1)焦点 (2)+2 (3)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
14.(1)4P+5O2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15.(1)含氮化合物反应 (2)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 (3)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他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
16.(1)19.2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81.7%
课件24张PPT。第29课时 空气(一)1.(2017·长沙)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2.(2017·雅安)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A第2题图3.(2015·莱芜)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
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
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
水蒸气
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
氧化三铁BD 4.(2017·枣庄)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第4题图5.(2016·淄博)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
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
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

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
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
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A 6.(2017·兰州)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B第6题图★7.(2016·扬州)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 )
A.氖 B.氩 C.甲烷 D.水蒸气B 【解析】因为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氧气之外,还含有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还含有稀有气体(氦氖氩等),由于氦氖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氮分子的小,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氮分子的大;故比纯N2质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含有氩气。8.(2017·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靠近导管处放一团蓬松的棉花A9.(2017·眉山)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D第9题图★10.(2017·重庆)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B 【解析】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故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故错误;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少,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错误。★11.(2016·武汉)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第11题图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
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
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法正确的是 ( )B 【解析】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故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故选B。12.(2017·温州)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应设计4组。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他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12题图 【答案】②取4克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
③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
④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②、③;
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 保持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13.(2016·温州)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
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
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
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
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
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
汞处于凸透镜的 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
价为 。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列举一点)第13题图焦点+2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14.(2017·广东)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 .
。第14题图4P+5O2=====2P2O5点燃(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15.(2017·丽水)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
。含氮化合物反应 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他
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16.(2016·咸宁)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
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精确到0.1%)第16题图【答案】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81.7%19.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