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15:51:21

文档简介

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一、重要的盐
考点1 概述一些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a
1.几种重要的盐
概述
化学性质
用途



白色粉末,水溶液显________________,因而俗名纯碱,俗称苏打,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
Na2CO3+2HCl


玻璃、造纸、纺织品、洗涤剂等工业原料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CaO+CO2↑
CaCO3+CO2+H2O
Ca(HCO3)2
制石灰、水泥,作建筑材料和白色涂料等



无色透明的晶体,俗称________________,不潮解,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NaCl+AgNO3===NaNO3+AgCl↓
供食用和腌制食品,制取盐酸、氯气、烧碱等的原料
2. 盐的溶解性
一般来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________________;而大多数碳酸盐都________________于水;盐酸盐除________________不溶,硫酸盐除__________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为微溶物)。
3.盐的性质
(1)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例:Fe+CuSO4===Cu+FeSO4
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________________(除钾、钙、钠外)。
(2)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___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________。例: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盐和盐反应生成另外________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例:2NaOH+CuSO4===Na2SO4+Cu(OH)2↓
4.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
(2)SO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说明样品中含SO。例:H2SO4+Ba(NO3)2===BaSO4↓+2HNO3
(3)CO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例:Na2CO3+2HCl===2NaCl+H2O+CO2↑
,       
1.(2016·杭州)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2.(2017·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常见的有机物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
无机物和有机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称为有机物。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
考点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a
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是糖类、________________和脂肪。糖类是人体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考点5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的意义、使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a
1.天然气:俗称沼气、瓦斯气,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
2.石油: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
3.煤:古代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
3.(2016·绍兴)如图物体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的是 (  )
                                                      
4.(2017·台州)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今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填字母)。
 
 (2016·丽水)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017·郴州)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2017·天水)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  )                                                  
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a2+、SO B.H+、Cu2+、OH-
C.K+、NO、Cl- D.H+、CO、Cl-
 某固体由NaOH、Mg(NO3)2、BaCl2、K2SO4、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水充分溶解后,有白色沉淀出现,现向该混合物中滴入稀HNO3,沉淀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固体组成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有NaOH B.可能含有K2SO4
C.一定含有Mg(NO3)2 D.可能含有CaCO3
3.(2017·台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PX”为”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其组成和结构如右图所示,相关性质如下:
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②熔点13.2℃、沸点138.5℃ ③密度
0.86g/cm3 ④可燃 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1)上述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________________。
4.从探测”土卫六”发回的信息中得知,”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这种”雨”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
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
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
D.”土卫六”表面是否存在有机物还无法确定
【提醒】根据草酸钙加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钙和一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和选项进行计算分析。
 (2016·镇江)已知:草钙酸(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
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2.2gCO2
D.将加热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10.0g固体
【提醒】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7·河南)如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
A.气体的体积 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 D.混合溶液的pH
 (2016·济宁)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滨州)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2.(2017·金华)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3.(2017·青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
(2017·邵阳)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  )
第4题图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5.(2015·重庆)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KCl、NaNO3 B.HCl、NaHCO3
C.NaCl、AgNO3 D.H2SO4、NaOH
6.(2017·衢州)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 第6题图
7.(2017·绍兴、义乌)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
制备精盐。
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图
(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杭州)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
第8题图
(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9.(2016·金华)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滤液。
Ⅱ.往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等分成两份,第一份滤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体,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原白色固体所有可能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丽水)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
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
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
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第10题图
(1)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克。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课前预热
考点1 1.碱性 2NaCl+CO2↑+H2O 食盐
2.易溶 不溶 AgCl BaSO4 3.(1)活泼 (2)酸
盐 (3)两种新盐 4.(1)AgNO3 (2)Ba(NO3)2 (3)稀盐酸
【考点真题】1.A 2.(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NaCl、BaCl2、HCl
考点4 蛋白质
考点5 2.C、H
【考点真题】3.D 4.(1)可燃 (2)4H2+CO2CH4+2H2O (3)A、C
课堂突破
例1 D 例2 D 例3 C 例4 (1)①②③⑤ (2)2C8H10+21O216CO2+10H2O (3)密封保存、严禁烟火 例5 D 例6 D 例7 (1)Ba-(OH)2+CO2===BaCO3↓+H2O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D中 (3)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4)偏大 偏大
【变式拓展】
C 2.C 3.(1)NaCl、Na2CO3 (2)带入Cl-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存在 4.D
校内作业
1.D 2.D 3.D 4.C 5.A
6.产生白色沉淀 Mg(NO3)2和MgSO4
7.(1)引流 (2)C (3)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8.(1)H2SO4+BaCl2===BaSO4↓+2HCl (2)偏高
9.(1)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 (2)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碳酸钡
10.(1)氯化镁 (2)23.3 (3)20.8%
课件50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一、重要的盐
考点1 概述一些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a
1.几种重要的盐
高温碱性2NaCl+CO2↑+H2O食盐2.盐的溶解性
一般来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______;而大多数碳酸盐都_______于水;盐酸盐除_______不溶,硫酸盐除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为微溶物)
3.盐的性质
(1)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例:Fe+CuSO4===Cu+FeSO4
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_________  (除钾、钙、钠外)。
(2)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_。Na2CO3+H2SO4===Na2SO4+H2O+CO2↑活泼酸盐易溶不溶AgClBaSO4(3)盐和盐反应生成另外___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例:2NaOH+CuSO4===Na2SO4+Cu(OH)2↓两种新盐4.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
(2)SO4 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说明样品中含SO4。例:
(3)CO3 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_________,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3 。
例:Na2CO3+2HCl===2NaCl+H2O+CO2↑AgNO3Ba(NO3)2稀盐酸2-2-2-H2SO4+Ba(NO3)2===BaSO4↓+2HNO32-1.(2016·杭州)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A2.(2017·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NaCl、BaCl2、HCl二、常见的有机物
考点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a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
考点3 辨认无机物和有机物 a
无机物和有机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称为有机物。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
考点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a
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是糖类、_______和脂肪。糖类是人体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考点5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的意义、使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a
1.天然气:俗称沼气、瓦斯气,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
2.石油: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两种元素。
3.煤:古代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蛋白质C、 H3.(2016·绍兴)如图物体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的是 ( )D4.(2017·台州)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今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4H2+CO2====CH4+2H2O一定条件(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字母)。A、C

高频点1 盐的化学性质
★例1  (2016·丽水)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
+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解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所以A.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B.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C.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的pH>7,故C正确;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D。
★1. (2017·郴州)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C【解析】A.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因此把氯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因此把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当氯化钠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因此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时,不能立即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把稀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时立即产生气体,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高频点2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例2(2017·天水)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 ) 
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D【解析】A.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AgN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B.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MgCl2、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C.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K2CO3、CuSO4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D.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Ba(OH)2与CuSO4、Cu(NO3)2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a2+、SO4  
B.H+、Cu2+、OH-
C.K+、 、Cl-
  
D.H+、 、Cl-C2-【解析】A.Ba2+、SO 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另外H+、OH-两种离子也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C.K+、NO 、Cl-这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D.H+、CO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2-
4-
32-
3
★例3 某固体由NaOH、Mg(NO3)2、BaCl2、K2SO4、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水充分溶解后,有白色沉淀出现,现向该混合物中滴入稀HNO3,沉淀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固体组成判断不正确的(  )
A.一定含有NaOH
B.可能含有K2SO4
C.一定含有Mg(NO3)2
D.可能含有CaCO3C高频点3 物质的推断与鉴别【解析】NaOH、Mg(NO3)2、BaCl2、K2SO4、CaCO3两两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坐标可知沉淀全部溶解,因此沉淀不可能是硫酸钡沉淀,即氯化钡和硫酸钾不能共存;先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硝酸先和碱反应,因此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A正确;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硝酸镁应该是可能含有,故C错误;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存,因此可能含有其中的一种,故B正确。
3.(2017·台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Na2CO3带入Cl-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存在高频点4 常见的有机物
★例4 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
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
度百科上锁定 “PX”为“低毒化合
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
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其
组成和结构如右图所示,相关性质如
下:
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②熔点13.2℃、沸点138.5℃ ③密度0.86g/cm3 ④可燃 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1)上表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①②③⑤2C8H10+21O2======16CO2+10H2O密封保存、严禁烟火【解析】(1)PX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气味、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能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PX的性质可知,它有毒,具有挥发性,遇火可以爆炸,所以应该密封保存,严禁烟火。点燃2C8H10+21O2======16CO2+10H2O
4.从探测“土卫六”发回的信息中得知,“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这种“雨”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
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
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
D.“土卫六”表面是否存在有机物还无法确定 D
【提醒】根据草酸钙加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和选项进行计算分析。
★例5 (2016·镇江)已知:草钙酸[CaC2O4]比碳酸钙
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将12.8gCaC2O4
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
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2.2gCO2
D.将加热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10.0g固体DΔ【提醒】本题难度较大,理解ΔM与ΔM-m的含义、熟
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解析】12.8g CaC2O4固体完全分解,得到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一氧化碳质量为y
CaC2O4(=====)CaCO3+CO↑
128 100 28
12.8g x y
x=10g y=2.8g△固体质量实际减少5g,说明碳酸钙也分解了,分解的碳酸钙的质量为z
CaCO3====CaO+CO2↑
100 44
z 5.0g-2.8g=2.2g

z=5g
A.剩余固体为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故A正确;B.钙元素质量守恒,所以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12.8g×40/128×100%=4.0g,故B正确;C.剩余碳酸钙的质量为5g,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2.2g二氧化碳,故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2.2g,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5g固体,故D错误。故选D。

高温
★例6 (2017·河南)如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
A.气体的体积 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 D.混合溶液的pHD【解析】A.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气体的体积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才产生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钠,因此质量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加入,稀盐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升高,稀盐酸恰好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显中性,pH始终等于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例7 (2016·济宁)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Ba(OH)2+CO2===BaCO3↓+H2O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D中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偏大偏大【解析】(1)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2)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D中;(3)缓缓通入空气,是为了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装置B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如果不除去气体中的水,会使D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滨州)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D2.(2017·金华)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D3.(2017·青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D★4.(2017·邵阳)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第4题图C【解析】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氢气质量增大,当锌完全反应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酸溶液稀释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钾,因此加入碳酸钾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而图中是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溶液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C。5.(2015·重庆)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
存的是 ( )
A.KCl、NaNO3

B.HCl、NaHCO3
C.NaCl、AgNO3
D.H2SO4、NaOH
A6.(2017·衢州)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7..(2017·绍兴、义乌)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引流(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8. (2017·杭州)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
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第8题图H2SO4+BaCl2===BaSO4↓+2HCl偏高9.(2016·金华)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滤液。
Ⅱ.往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等分成两份,第一份滤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体,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原白色固体所有可能组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碳酸钡10.(2017·丽水)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克。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20.8%氯化镁23.3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2015·南平)甲烷(CH4)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一个甲烷分子由五个原子构成
B.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4
D.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0%
2.(2017·重庆)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3.(2017·聊城)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则可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2016·雅安)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H2SO4、NaCl、NaOH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纯碱溶液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石蕊试液
5.(2015·汕尾)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6.(2015·厦门)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7.(2016·成都)某同学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根据泡腾片主要成分分析,该气体主要是(  )
第7题图
A.O2 B.N2 C.CO2 D.水蒸气
8.(2016·枣庄)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AgNO3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K2CO3溶液 D.Na2SO4溶液
(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第9题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2017·广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2017·来宾)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2016·镇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m=2.33
D.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13.(2017·衢州)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CH4·8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CH4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2017·宁波)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第14题图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自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7·湖州)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AgC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6.(2017·绍兴、义乌)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第16题图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克。
(3)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
参考答案
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1.A 2.D 3.A 4.D 5.B 6.D 7.C 8.C
9.C 10.D 11.C 12.C
13.(1)CH4+2O2CO2+2H2O (2)7.5%
(3)AB
14.HCl Mg MgCl2 Mg(OH)ClMgO+HCl↑
15.(1)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 (2)AgCl+KI===AgI↓+KCl (3)小于
16.(1)过滤 (2)2.2 (3)碳酸钙与硫酸钡 (4)硫酸铜 (5)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CaO+CO2↑
 100 44
 x 2.2克
100∶44=x∶2.2克 x=5克
则固体甲中含有硫酸钡:7.33克-5克=2.33克
设无色溶液A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33
 y 4.66克
142∶233=y∶4.66克 y=2.84克
设白色粉末加水溶解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克
142∶233=z∶2.33克
261∶233=w∶2.33克
z=1.42克 w=2.61克
则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为2.61克+1.42克+2.84克+5克=11.87克
课件28张PPT。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1.(2015·南平)甲烷(CH4)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个甲烷分子由五个原子构成
B.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4
D.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0%第1题图2.(2017·重庆)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D3.(2017·聊城)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则可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4.(2016·雅安)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H2SO4、NaCl、
NaOH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
A.纯碱溶液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石蕊试液
5.(2015·汕尾)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
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BD6.(2015·厦门)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D7.(2016·成都)某同学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根据泡腾片主要成分分析,该气体主要是 ( )CA.O2 B.N2 C.CO2 D.水蒸气第7题图8.(2016·枣庄)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
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
出来的是 ( )
A.AgNO3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K2CO3溶液 D.Na2SO4溶液C★9.(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第9题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C 【解析】A.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实验操作步骤改为①③④②⑤⑥不会影响形成沉淀的效果,故A正确;B.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故B正确;C.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影响除掉多余的钡离子,故C不正确;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故D正确。★10.(2017·广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D △ 【解析】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因此有催化剂时反应时间短一些,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碳酸钙中,粉末状的表面积>颗粒状的表面积>块状的表面积,因此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时间最短,块状的反应时间最长,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完全溶解后温度开始上升,直至上升到室温,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2KNO3===2KNO2+O2↑
202 170 32
由以上质量关系和图中质量关系可知,202份质量的硝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170份质量的亚硝酸钾和32份质量的氧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D。△★11.(2017·来宾)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
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
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
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
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C第11题图 【解析】A.滴至ag时,稀盐酸完全反应,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HCl,含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滴至cg时,氯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117
CaCl2+Na2CO3===2NaCl+CaCO3↓,
111 117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2.(2016·镇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m=2.33
D.取d点对应的溶液,
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第12题图 【解析】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A.O-a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故A错误;B.c点时,沉淀质量没有减少到最小,所以此时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故B错误;C.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沉淀质量为x
BaCO3 ~ CO2,
197 44
x 0.88g
x=3.94g
所以m=6.27g-3.94g=2.33g,故C正确;
D.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能是之前加入的氯化钡引入的氯离子所以不能说明盐酸过量,故D错误。故选C。
13.(2017·衢州)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0点燃(2)CH4·8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CH4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AB7.5%14.(2017·宁波)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试管中,按如图第14题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
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自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HClMgMgCl2【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g(OH)Cl===MgO+HCl↑ △15.(2017·湖州)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
生成的,无法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AgCl+KI===AgI↓+KCl小于16.(2017·绍兴、义乌)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第15题图(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 克。
(3)固体甲的成分是 。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硫酸铜碳酸钙与硫酸钡2.2过滤【答案】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 === CaO+CO2↑
 100 44
  x 2.2克
100∶44=x∶2.2克 x=5克
则固体甲中含有硫酸钡:7.33克-5克=2.33克高温设无色溶液A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33
 y 4.66克
142∶233=y∶4.66克
y=2.84克
设白色粉末加水溶解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克
142∶233=z∶2.33克
261∶233=w∶2.33克z=1.42克 w=2.61克
则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为2.61克+1.42克+2.84克+5克=11.87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