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34课时 金属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浙江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ppt+word)第34课时 金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15:52:16

文档简介

第34课时 金属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普遍特性:固态(除汞外),有________________,是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密度和熔点高。
非金属性质:固、液、气态,有多种颜色,不具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
考点2 列举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举例说出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a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铁: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制成各种铁合金,广泛用于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
2.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纯铜质软、韧性好。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导热器具,还可制成各种铜合金(黄铜、青铜、白铜)。
3.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铝箔包装等;铝合金外表美观,轻而坚韧,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可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材料。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b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________________电子,活动性就________________。
(2)金属与酸反应时,排在_____________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________________。
(3)金属与盐发生反应,只有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的金属才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会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1.(2017·丽水)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                         
A.延展性好
B.导电性好
C.导热性好
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2.(2016·温州)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金属的防腐
1.外因: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2.内因: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
1.改变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如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金属元素制成不锈钢。
2.表面覆盖________________。如刷油漆、涂机油、涂搪瓷、电镀、烤蓝等。
四、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6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a
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后,金属不会自行分解;并且铅、镉等金属被腐蚀后,会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因此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部分金属应通过回收使其循环再利用。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
合金: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
3.(2016·贺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2017·河北)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2016·金华)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2015·枣庄)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2017·无锡)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2016·孝感)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2017·福建)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只有b铁片被腐蚀
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提醒】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017·绍兴)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提醒】本题为跨学科的综合题,利用化学知识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后,使用物理学知识对重物所受浮力进行计算,综合使用各学科知识完成解答。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读数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法判断
B.F1<F2
C.F1>F2
D.F1=F2
 (2017·嘉兴、舟山)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与金属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通过计算回答)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台州)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投放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  )
2.(2017·贵州)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3.(2017·淮安)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4.(2017·临沂)通常情况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时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Cu+2H2SO4(稀)+X2Cu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
D.反应后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
(2017·天水)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滤渣是Ag、Cu、Zn
B.滤渣是Ag、Cu、Mg
C.滤液中含有Zn2+、Mg2+、NO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2017·宁波)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第6题图
A.固体a是铜
B.X一定是Na2SO4
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
D.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7.(2017·衢州)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②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柯按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A B C D
金属 锌片 绑有铜片的锌片 铁片 绑有铜片的铁片
30%硫酸溶液(mL) 20 ? 20 20
产生气泡快慢 快 明显加快 慢 明显加快
(1)B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进行比较。
(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衢州)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第8题图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参考答案
第34课时 金属
课前预热
考点1 金属光泽 导电、导热体 延展性
考点3 2.(1)失去 越强 (2)氢 氢 (3)强
【考点真题】1.D 2.C
考点4 1.水分、氧气 2.内部结构
考点5 1.内部结构 2.保护膜
考点8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
【考点真题】3.A 4.B
课堂突破
例1 B 例2 D 例3 D 例4 C 例5 B 例6 (1)“银粉”表面有气泡产生 (2)设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克
= x=6.5克
答: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m为6.5克。
(3)铝(或Al) (4)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P%。
2Al+6HCl===2AlCl3+3H2↑
219 6
50克×P% 0.2克
= P%=14.6%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变式拓展】
1.B 2.D 3.C
校内作业
1.A 2.A 3.D 4.B 5.B 6.C
7.(1)20 (2)相同时间收集到氢气(气体)的体积 (3)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铜附着在锌粒表面,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8.(1)置换反应 (2)加热时,铜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导致回收得到的铜不纯 (3)1.6t(共46张PPT)
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
第34课时 金属
一、金属和非金属
考点1 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b
金属的普遍特性:固态(除汞外),有_________,是良好的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密度和熔点高。
非金属性质:固、液、气态,有多种颜色,不具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
金属光泽
导电、导热体
延展性
考点2 列举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举例说出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a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铁: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制成各种铁合金,广泛用于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
2.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纯铜质软、韧性好。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导热器具,还可制成各种铜合金(黄铜、青铜、白铜)。
3.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铝箔包装等;铝合金外表美观,轻而坚韧,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可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材料。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b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____电子,活动性就_______。
失去
越强
(2)金属与酸反应时,排在_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____。
(3)金属与盐发生反应,只有活动性____的金属才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会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1.(2017·丽水)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
A.延展性好
B.导电性好
C.导热性好
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
2.(2016·温州)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三、金属的防腐
考点4 列举金属腐蚀条件 a
1.外因:____________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2.内因:金属的 _________。
考点5 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a
1.改变金属的_________。如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金属元素制成不锈钢。
2.表面覆盖_______。如刷油漆、涂机油、涂搪瓷、电镀、烤蓝等。
水分、氧气
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
保护膜
四、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6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a
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后,金属不会自行分解;并且铅、镉等金属被腐蚀后,会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因此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部分金属应通过回收使其循环再利用。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
考点7 知道合金的概念 a
合金: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考点8 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a
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
构和外部条件
3.(2016·贺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
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
掉,没有必要回收
A
★4.(2017·河北)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B
【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
高频点1 金属与酸反应
★例1 (2016·金华)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B
【解析】A.由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相同时间内B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A,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B>A,故A错误;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故B正确;C.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A>B,故C错误;D.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
★1. (2015·枣庄)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

B
【解析】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观察图像,描述正确的是B。故选B。
高频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例2(2017·无锡)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D
【解析】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氯化铜反应完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氯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则一定有FeCl2,故A正确;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加入的锌可能与氯化亚铁发生了置换反应,也可能没有,则可能有FeCl2,故B正确;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锌会与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故C正确;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一定没有CuCl2、FeCl2,故D错误。故选D。
★2.(2016·孝感)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D
【解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
Zn+CuCl2===Cu+ZnCl2 溶液增量
65 64 65-64=1
Zn+FeCl2===Fe+ZnCl2 溶液增量
65 56 65-56=9
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故D错误。故选D。
高频点3 金属腐蚀条件的研究
★例3 (2017·福建)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             
D
【解析】A.铁钉只与水接触,不易锈蚀;B.铁钉只与水接触,不易锈蚀;C.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发生锈蚀;D.铁钉与水、氧气充分接触,且有氯化钠这种盐的存在,加快了铁钉的锈蚀速率。故选D。
★3.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只有b铁片被腐蚀
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解析】试管中只有b中铁片被锈蚀,因为a中的植物油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不容易生锈。
【提醒】根据铝和镁分别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铝和镁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天平平衡,反之天平失去平衡,即可正确解答。
★例4 (2017·绍兴)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C
【解析】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依据图像中的斜率可知,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cd段是锌与硝酸亚铁的反应,所以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故A错误;B.bc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铜的反应,所以析出的金属是Cu,故B错误;C.ab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银的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故C正确;D.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所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故D错误。故选C。
【提醒】本题为跨学科的综合题,利用化学知识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后,使用物理学知识对重物所受浮力进行计算,综合使用各学科知识完成解答。
★例5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读数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配制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法判断
B.F1<F2
C.F1>F2
D.F1=F2
B
【解析】根据“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读数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可知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则可推测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体积不变而质量减小,则溶液密度减小,溶液密度的减小使重物所受浮力减小,浮力的减小而使弹簧秤的读数增大。
★例6  (2017·嘉兴、舟山)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与金属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通过计算回答)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___。
(4)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银粉”表面有气泡产生
铝(或Al)
【答案】(2)设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克
x=6.5克
答: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m为6.5克。
(4)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P%。
2Al+6HCl===2AlCl3+3H2↑
219 6
50克×P% 0.2克
P%=14.6%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7·台州)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投放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 ( )      
A
2.(2017·贵州)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A
3.(2017·淮安)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D
4.(2017·临沂)通常情况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时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Cu+2H2SO4(稀)+X====
2Cu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
D.反应后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
B

★5.(2017·天水)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滤渣是Ag、Cu、Zn
B.滤渣是Ag、Cu、Mg
C.滤液中含有Zn2+、Mg2+、NO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C
-
3
【解析】A.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滤渣中含有锌,同时含有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和银,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比锌活泼,因此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滤渣中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镁离子,同时含有硝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例6.(2017·宁波)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固体a是铜
B.X一定是Na2SO4
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
D.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C
【解析】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由题意可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屑,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亚铁,过滤时得到的固体a中应含有铁和铜,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硝酸亚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为了除去钡离子,应加入硫酸钠、碳酸钠等。所以:A.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a是铜、铁,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X可能是Na2SO4、Na2CO3,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故C正确;D.由于铁的量是过量的,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不一定为5.6g,故D错误。故选C。
7.(2017·衢州)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②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柯按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A B C D
金属 锌片 绑有铜片的锌片 铁片 绑有铜片的铁片
30%硫酸溶液(mL) 20 ? 20 20
产生气泡快慢 快 明显加快 慢 明显加快
(1)B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________。
(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进行比较。
(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相同时间收集到氢气(气体)的体积
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铜附着在锌粒表面,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8.(2016·衢州)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第8题图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答案】1.6t
置换反应
加热时,铜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导
致回收得到的铜不纯第34课时 金属
1.(2017·郴州)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A.Cu B.Zn C.Mg D.Fe
2.(2017·益阳)铝、铁、铜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铝、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AlSO4+Cu
B.用硫酸铝溶液、氯化铜溶液、单质铁三种物质可探究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C.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3.(2017·永州)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4.(2017·海南)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烧渣+φ金属+酸=烧渣+酸盐+φ“可燃空气”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2017·广州)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第5题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6.(2017·温州)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下列柠檬电池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最大的是(  )
(2016·重庆)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8.(2017·杭州)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
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
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
(2016·常德)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
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
(2017·济宁)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  )
第10题图
①反应速率:Mg>Fe>Zn
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
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7·绥化)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4)请你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6·贺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_______________元素。
第12题图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13.(2017·青岛)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14.(2015·遵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14题图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2017·衢州)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第15题图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
Ⅲ.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____________________NaAlO2+3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参考答案
第34课时 金属
1.A 2.A 3.D 4.C 5.D 6.C 7.D 8.C
9.B 10.D
11.(1)导电性 (2)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3)B (4)合理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12.(1)Hg (2)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2Al+3CuSO4===3Cu+Al2(SO4)3 (3)Cu (NO3)2、Zn(NO3)2
13.(1)Ag、Cu (2)Mg(NO3)2 Cu(NO3)2
(3)Mg(NO3)2、Cu(NO3)2 AgNO3 (4)小于
14.研究一:(1)放热 Mg+2HCl===MgCl2+H2↑
(2)温度 研究二:(1)CuSO4+Fe===FeSO4+Cu (2)B
15.(1)2 (2)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371.84g-371.24g=0.6g
设参加反应的铝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 6
x 0.6g
54/x=6/0.6g 解得x=5.4g
Al%=m铝/m样品×100%=5.4g/20g×100%=27% 答: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 (3)B(共26张PPT)
第34课时 金属
1.(2017·郴州)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               
A.Cu
B.Zn
C.Mg
D.Fe
A
2.(2017·益阳)铝、铁、铜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铝、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AlSO4+Cu
B.用硫酸铝溶液、氯化铜溶液、单质铁三种物质可探究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C.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A
3.(2017·永州)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D
第3题图
4.(2017·海南)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烧渣+φ+酸=烧渣+酸+φ“可燃空气”
金属 盐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5.(2017·广州)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D
第5题图
6. (2017·温州)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下列柠檬电池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最大的是 ( )
C
7.(2016·重庆)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
第7题图
【解析】A.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图可得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多,但无法得出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的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B.a点时,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锌早已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b点时,镁产生的氢气多,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D.c点时,锌与镁均未完全反应,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8.(2017·杭州)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
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
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
C
9.(2016·常德)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
Al2O3+6HCl===2AlCl3+3H2O
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
B
第9题图
【解析】B项A点时反应还没有开始,所以盐酸的浓度最大,C点时完全反应盐酸浓度最低,故错误。
10.(2017·济宁)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 ( )
①反应速率:Mg>Fe>Zn
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
=Fe=Zn
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
Fe=Zn
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Mg<Fe<Zn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第10题图
【解析】镁、锌、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
24   98 2
4.8g 19.6g 0.4g
反应后溶质为:19.6g+4.8g-0.4g=24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Zn+H2SO4===ZnSO4+H2↑
65  98 2
13g 19.6g 0.4g
反应后溶质为:19.6g+13g-0.4g=32.2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Fe+H2SO4===FeSO4+H2↑
56   98 2
11.2g  19.6g 0.4g
反应后溶质为:19.6g+11.2g-0.4g=30.4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①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所以反应速率:Mg>Zn>Fe,故错误;②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故正确;③通过推导可知,硫酸中的溶剂质量相等,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故错误;④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故正确。故选D。
11.(2017·绥化)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

(2)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导电性
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4)请你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B
合理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12.(2016·贺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___元素。
Hg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图
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2Al+3CuSO4===3Cu+Al2(SO4)3
Cu(NO3)2、
Zn(NO3)2
13.(2017·青岛)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Ag、Cu
Mg(NO3)2
Cu(NO3)2
Mg(NO3)2、Cu(NO3)2
AgNO3
小于
14.(2015·遵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图
放热
Mg+2HCl===MgCl2+H2↑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
温度
CuSO4+Fe===FeSO4+Cu
B
15.(2017·衢州)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
Ⅲ.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
NaAlO2+3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 。
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2
B
【答案】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371.84g-371.24g=0.6g
设参加反应的铝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 6
x 0.6g
解得x=5.4g
Al%= ×100%= ×100%=27%
答: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