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与探究
1.基本操作
2.基本实验
3.气密性检查
4.气体制取
5.净化与除杂
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7.溶液配制与分离
8.金属及氧化物
9.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加入无色酚
酞溶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BaCl2
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
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
现象
加入Na2CO3
溶液
无明显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产生无
色气体
产生无
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3.(2017·荆州)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 )
4.如图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O2、H2、CO2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第4题图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A装置内药品为Zn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生成的O2,则a接____________________(填”b”或”c”);若B装满水,用于收集A生成的H2,则a接____________________(填”b”或”c”)。
(3)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需要在A装置之后连接两个B装置,则在前一个B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长沙)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第5题图
(1)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管口字母)。
(3)装置A和C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较,A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第6题图
7.(2017·广东)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第7题图
请回答:
(1)应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gNaCl,需加水_______________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含锌废渣和各种锌矿(如菱锌矿)都有着重要的用途,以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杂质为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流程如图1。
第8题图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X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除铜时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和低温烘干。
(5)某温度下,Fe(OH)3分解得到一种铁、氧质量比21∶8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铁过程中,温度、pH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分别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除铁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宜,pH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宜。
第9题图
(2017·海南)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V(盐酸)-pH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呈什么颜色?
(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
(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10.(2017·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物质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BaCl2溶液
加稀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
白色沉淀
(1)实验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杨同学认为实验①不反应,小康同学不同意小杨同学的观点,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
经小组讨论,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第10题图
观察到上述实验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红色消失”或”红色不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同学们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1.(2017·潍坊)实验室有一份氯化钠和氯化钡混合物样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离提纯氯化钠并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前对天平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 ___(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样品中氯化钠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2.欲测定某溶液中溶质成分,已知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H2SO4、HCl、NaOH、BaCl2中一种或两种,现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石蕊变红,溶液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重新取少量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
第12题图
Ⅰ.根据图1,推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图2中d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bc段溶液pH一直
为7的理由
参 考 答 案
化学实验与探究
校内作业
1.B 2.B 3.C
4.(1)分液漏斗 Zn+2HCl===ZnCl2+H2↑ (2)b c (3)浓硫酸
5.(1)试管 (2)A (3)F
6.(1)B 2KMnO4K2MnO4+MnO2+O2↑ (2)a→g→h→d (3)可以随时添加药品 (4)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7.(1)7.5 42.5 (2)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3)30
8.(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量筒
烧杯 搅拌散热 (3)锌 锌和铜 置换 (4)加热浓缩 过滤 (5)Fe3O4 (6)83 3.5
9.(1)红色 (2)钠离子和氯离子 (3)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
10.(1)有大量气泡产生 (2)红色消失 2NaOH+H2SO4===Na2SO4+2H2O (3)NaCl
11.(1)调节天平平衡 (2)使氯化钡完全反应 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bc (4)58.4%
12.(1)NaOH (2)Ⅰ.HCl、BaCl2 H2SO4+BaCl2===BaSO4↓+2HCl Ⅱ.溶液中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产生白色沉淀 Ⅲ.NaCl、Na2CO3 bc段说明氯化钡在不断减少的过程,溶液中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课件34张PPT。第五篇 科学实验与探究化学实验与探究1.基本操作2.基本实验3.气密性检查4.气体制取5.净化与除杂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7.溶液配制与分离8.金属及氧化物9.物质的鉴别与推断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B(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2.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解析】A.②硫酸中加入酚酞不变色,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④硫酸钠加入碳酸钠中不会产生气体,故A错误,B.④硫酸钠中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加入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成红色,②硫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加碳酸钠产生无色气体,①盐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入碳酸钠产生无色的气体,各种试剂的现象都满足,故B正确,C.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而题中的甲加酚酞不变色,故C错误,D.①盐酸中加氯化钡不会生成白色沉淀,而题中的甲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B。B3.(2017·荆州)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 )C4.如图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O2、H2、CO2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第4题图(1)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A装置内药品为Zn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分液漏斗Zn+2HCl===ZnCl2+H2↑(2)B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生成的O2,则a接____(填“b”或“c”);若B装满水,用于收集A生成的H2,则a接____(填“b”或“c”)。
(3)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需要在A装置之后连接两个B装置,则在前一个B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 。bc浓硫酸5.(2017·长沙)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代号)。第5题图试管AF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2KMnO4=====K2MnO4+MnO2+O2↑△(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
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填管口字母)。
(3)装置A和C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
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较,A装置的优点是
。
可以随时添加药品a→g→h→d(4)如图是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效果的实
验,可通过观察 (现
象),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第6题图请回答:
(1)应称量______gNaCl,需加水_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7.(2017·广东)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第7题图7.542.5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30★8.含锌废渣和各种锌矿(如菱锌矿)都有着重要的用途,以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杂质为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流程如图1。(1)粉碎的目的是 。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
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 和
,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 。第8题图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量筒烧杯搅拌散热(3)物质X是 ,滤渣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 ,除铜时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 、冷却结晶、 、洗涤和低温烘干。
(5)某温度下,Fe(OH)3分解得到一种铁、氧质量比21∶8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6)除铁过程中,温度、pH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分别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除铁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为宜,pH应控制在 为宜。锌锌和铜置换加热浓缩过滤Fe3O43.583【解析】(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和烧杯,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散热。(3)物质X是锌,滤渣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锌,除铜时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属于置换反应。(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5)设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y,根据题意有:56x∶16y=21∶8,x∶y=3∶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6)由图2可知,除铁时温度应控制在83℃为宜,pH应控制在3.5为宜,因为这时除铁率最高。★9.(2017·海南)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V(盐酸)-pH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
溶液呈什么颜色?
(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
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
主要的微粒有哪些?
(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答案】(1)红色 (2)钠离子和氯离子 (3)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第9题图【解析】(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除水分子外,溶液中的微粒有氯离子和钠离子;(3)在生活中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10.(2017·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杨同学认为实验①不反应,小康同学不同意小杨同学的观点,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第10题图经小组讨论,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观察到上述实验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填“红色消失”或“红色不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消失2NaOH+H2SO4===Na2SO4+2H2O(3)反应后,同学们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_____(填化学式)。NaCl11.(2017·潍坊)实验室有一份氯化钠和氯化钡混合物样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离提纯氯化钠并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前对天平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第11题图调节天平平衡(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使氯化钡完全反应 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bc(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样品中氯化钠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使氯化钡完全反应 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bc58.4%12.欲测定某溶液中溶质成分,已知该溶液中的
溶质可能是H2SO4、HCl、NaOH、BaCl2中一种或两
种,现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氯化钡溶
液呈中性)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石蕊
变红,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
(2)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重新取少量溶液于烧
杯中,逐滴加入1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
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
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NaOH第12题图Ⅰ.根据图1,推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物质的原因是
。HCl、BaCl2H2SO4+BaCl2===BaSO4↓+2HCl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
是 。
Ⅲ.图2中d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简述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溶液中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产生白色沉淀NaCl、Na2CO3bc段说明氯化钡在不断减少的过程,溶液中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