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6 浮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是在北纬36°中国行中,记者拍摄的有中华一绝之称的贵州“独竹漂”的表演现场,表演者利用长为12m左右的楠竹能在水中飞速运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1题图
浸在水中的楠竹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B.表演时楠竹在水中的浮力大于楠竹的重力
C.表演时楠竹受到的浮力等于楠竹的重力
D.表演者的体重越轻,楠竹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
如图所示,一个鸡蛋恰能悬浮在盐水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
B.盐水对鸡蛋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等于零
C.盐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
D.鸡蛋在盐水中浸入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如图所示为体积相同的氢气球和空气球,刚释放时,氢气球上浮,而空气球却浮不起来。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氢气球受浮力,空气球不受浮力
B.氢气球不受浮力,空气球受浮力
C.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
D.空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
4.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第4题图
张涛在暑假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如图所示,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不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D.钓鱼竿是一种费力杠杆
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慢慢地浸入水中(水未溢出),观察铁块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作出了如下判断: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其中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打捞江底的沉船,下面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第7题图
A.使沉船与水底淤泥尽量分离
B.使用费力的机械把沉船拉起来
C.清除船体中的泥沙,使船变轻
D.将浮筒与船绑在一起,再排出浮筒内的水
如图所示,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沉到底部,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
第8题图
A.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
B.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C.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D.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
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乙杯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10.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了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内放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放一个小球悬浮在水中,此时,甲、乙、丙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B.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将上浮
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图示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第12题图
如图所示,金属块A用细线悬挂在漂浮在水中的木块B下面,静止后木块B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1,木块B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1,若将细线剪断再将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静止后金属块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2,木块B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2,则下面关系式成立的是( )
第13题图
A.V1=V2,p1=p2 B.V1>V2,p1<p2
C.V1<V2,p1>p2 D.V1=V2,p1<p2
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D.乙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N
D.构件的密度为2.5×103kg/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6.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15牛、5牛,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牛;物块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合力大小为12牛,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牛。根据图中轮船上的“吃水线”排列情况,可以判断:印度洋海水密度________________北大西洋海水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16题图
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的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第17题图
如图所示,密度为ρ的液体中有体积均为V的A、B、C三个实心物体,A正在向上运动,B静止,C正在向下运动。此刻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B物体所受的浮力表达式FB=________,B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
第18题图
19.(1)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为5N,完全浸没在水中称是3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若完全浸没在某一液体中称是3.4N,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面变化了0.4cm,则乙球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乙球的质量为________g。
第19题图
20.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麦管(或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按图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为使潜水艇下沉,则必须从进排气管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吹气”或“吸气”),潜水艇在下沉的过程中所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第20题图
2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正方体合金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个由阀门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缓慢放水,此过程中合金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每改变1N,弹簧长度就对应改变1cm,容器底面积是500cm2,开始时物体上表面距液面5cm。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从开始放水到打开阀门20s时,放出水的质量是________kg。
第21题图
22.为了研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小华同学选用不同的圆柱体A、B、C、D进行实验,已知A、B体积相同,C、D体积相同,A与C的密度为ρ1,B与D的密度为ρ2,且ρ1<ρ2。为了便于观察圆柱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他分别在圆柱体上标注出间距相等的刻度线,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待圆柱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如图(a)、(b)、(c)和(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第22题图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______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相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
(2)分析比较图(a)和(b)或(c)和(d)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
23.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如图所示。则密度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1____________________F2,两液体的密度ρ1____________________ρ2;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____________________p2。
第23题图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
第24题图
(1)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入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食盐溶于水后,液体体积基本不变)
(2)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入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像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g/cm3。
受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故事启发,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及数据如图,则空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N。(g取10N/kg)
第25题图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甲、乙容器中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甲________________p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______________p′乙(均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将乙容器中的绳子剪断后,金属块B沉底,则金属块B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______(均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第26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
第27题图
(1)观察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________________密度大(填“甲”或“乙”)。
(2)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________________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填“均匀”或“不均匀”),其中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线间距较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8.为探究“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球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若干实心球体,放入盛水量筒中进行实验,他们将测量及计算得到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ρ乙<ρ甲<ρ水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物质
甲
乙
球体的体积(cm3)
10
15
20
30
10
12
20
30
球体浸入水中的体积(cm3)
8
12
16
24
5
6
10
15
球体露出水面的体积(cm3)
2
3
4
6
5
6
10
15
第28题图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球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2)若用甲物质制成体积为25厘米3的实心球体,当它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应为________________cm3。
(3)如图为一种自动贮水器的示意图,若图中的浮子是用乙物质制成的,如果换用甲物质制成相同体积的实心球体为浮子,贮水器中的最高水位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四、解答题(29题9分,30、31题每题8分,共25分)
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
第29题图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
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g取10N/kg,求:
第30题图
(1)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鹅卵石的密度。
在体育运动竞赛中,帆板是帆船运动中一个级别的比赛,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可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如图所示,某种帆板由板体、帆杆、面积为6m2的三角帆和带有万向节的桅杆组成,没有舵和坐舱,全部质量仅为20kg,依靠风力在湖面上行驶。g取10N/kg,求:
第31题图
(1)体重为50kg的运动员登上帆板时,帆板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2)查相关资料可知,当湖面风速为8m/s时,风压为40Pa,此时风对三角帆的最大推力是多大?
(3)下表给出了在不同风速下,风能强度值(即每秒时间内,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能量)。经测算,当风速为10m/s时,帆板受到风的推力是280N,并且以6m/s的速度在湖面上匀速行驶,求帆板的风能利用率。
平均风速(m/s)
5
10
15
20
25
30
风能强度[×102J/(m2·s)]
4
8
12
16
20
24
参考答案
阶段检测6 浮力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6.C 7.B 8.D
9.D 10.C 11.A 12.C 13.D 14.D 15.D
二、填空题
16.10 22 小于
17.小于 乙
18.FA=FB=FC ρgV ρ
19.(1)2 2500 800 (2)1.4 70
20.吸气 不变
21.1.5 11.5
22.(1)(a)和(c)或(b)和(d) (2)物体的密度越大,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越小
23.= > =
24.(2)不变 失水 先快后慢 (3)1.125
25.0.6
26.大于 等于 不变 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
27.(1)甲 (2)能 不均匀 自制密度计标刻度处的横截面积较大
28.(1)物质的种类(密度)和球的体积 (2)5 (3)升高
四、解答题
29.(1)0.6N (2)1200Pa (3)3.3×103kg/m3
30.(1)1.5N (2)2.5×103kg/m3
31.(1)0.07m3 (2)240N (3)35%
课件45张PPT。阶段检测6 浮力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是在北纬36°中国行中,记者拍摄的有中华一绝之称的贵州“独竹漂”的表演现场,表演者利用长为12m左右的楠竹能在水中飞速运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浸在水中的楠竹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B.表演时楠竹在水中的浮力大于楠竹的重力
C.表演时楠竹受到的浮力等于楠竹的重力
D.表演者的体重越轻,楠竹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C第1题图2.如图所示,一个鸡蛋恰能悬浮在盐水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
B.盐水对鸡蛋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等于零
C.盐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
D.鸡蛋在盐水中浸入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A第2题图3.如图所示为体积相同的氢气球和空气球,刚释放时,氢气球上浮,而空气球却浮不起来。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氢气球受浮力,空气球不受浮力
B.氢气球不受浮力,空气球受浮力
C.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
D.空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C第3题图4.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D第4题图5.张涛在暑假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如图所示,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D.钓鱼竿是一种费力杠杆B第5题图6.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慢慢地浸入水中(水
未溢出),观察铁块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在水
中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作出了如下判断:
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C第6题图7.打捞江底的沉船,下面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
是 ( )
A.使沉船与水底淤泥尽量分离
B.使用费力的机械把沉船拉起来
C.清除船体中的泥沙,使船变轻
D.将浮筒与船绑在一起,再排出浮筒内的水B第7题图8.如图所示,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沉到底部,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 )
A.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
B.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C.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D.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D第8题图9.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乙杯对桌面的压强较大第9题图D10.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了C第10题图★11.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内放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放一个小球悬浮在水中,此时,甲、乙、丙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B.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将上浮A第11题图【解析】因为甲、乙、丙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三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相等的,A正确,符合题意;因为压强相等,由公式F=pS可知在压强p相等,受力面积S相等时,三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则液体密度变大,木块仍然漂浮,浮力大小等于木块重力大小,即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C错误,不符合题意;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混合液体的密度减小,原来悬浮的小球将下沉,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图示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第12题图C第13题图13.如图所示,金属块A用细线悬挂在漂浮在水中的木块B下面,静止后木块B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1,木块B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1,若将细线剪断再将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静止后金属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2,木块B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2,则下面关系式成立的是 ( )
A.V1=V2,p1=p2
B.V1>V2,p1<p2
C.V1<V2,p1>p2
D.V1=V2,p1<p2D★14.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D.乙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D第14题图【解析】∵同一支装入适量的铁砂的平底试管在两液体中都漂浮,∴试管受到的浮力:F甲=F乙,故A错;∵F浮=G排=m排g,∴试管排开的液体质量相等,故B错;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所以,F浮=F下表面-F上表面=F下表面,∵受到的浮力相等,F甲=F乙,∴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试管底面积相同,F=pS,∴试管底部所受压力:F甲=F乙,故C错;∵F浮=ρ水V排g,排开的液体体积,V甲>V乙,F甲=F乙,∴ρ甲<ρ乙,∵p=ρgh,放入试管后液面等高,∴烧杯底部所受压强:p甲<p乙,故D正确。故选D。★15.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N
D.构件的密度为2.5×103kg/m3D第15题图【解析】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是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错误;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的高度为2m,则构件边长为2m,故B错误;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N,故C错误;构件完全淹没时,V排=2m×2m×2m=8m3,F2=1.2×105N;则有:F浮=G-F2,ρ水gV排=ρgV-F2,1×103kg/m3×10N/kg×8m3=ρ×10N/kg×8m3-1.2×105N,ρ=2.5×103kg/m3,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第16题图16.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15牛、5牛,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牛;物块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合力大小为12牛,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____牛。根据图中轮船上的“吃水线”排列情况,可以判断:印度洋海水密度 北大西洋海水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22小于17.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的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第17题图小于乙第18题图★18.如图所示,密度为ρ的液体中有体积均为V的A、B、C三个实心物体,A正在向上运动,B静止,C正在向下运动。此刻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请写出B物体所受的浮力表达式FB= ,B物体的密度为____。FA=FB=FCρgVρ【解析】如图,VA=VB=VC=V,∵ABC三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三个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大小都为V,又∵F浮=ρ液V排g,∴它们受到的浮力:FA=FB=FC;由题知,B物体静止,全浸没在液体中,B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液V排g=ρVg。∵B物体悬浮在液体中,B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即:ρB=ρ。19.(1)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为5N,完全浸没在水中称是3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牛,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若完全浸没在某一液体中称是3.4N,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3。2500第19题图2800(2)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面变化了0.4cm,则乙球的密度为 g/cm3,乙球的质量为
g。1.470第20题图20.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麦管(或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按图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为使潜水艇下沉,则必须从进排气管处______(填“吹气”或“吸气”),潜水艇在下沉的过程中所受到水的浮力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吸气不变2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
一正方体合金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
底部有一个由阀门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缓慢放水,
此过程中合金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
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若弹簧测力
计的拉力每改变1N,
弹簧长度就对应改变1cm,
容器底面积是500cm2,
开始时物体上表面距液
面5cm。金属块的密度
为 g/cm3;从开
始放水到打开阀门20s时,
放出水的质量是 kg。第21题图1.511.522.为了研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小华同学选用不同的圆柱体A、B、C、D进行实验,已知A、B体积相同,C、D体积相同,A与C的密度为ρ1,B与D的密度为ρ2,且ρ1<ρ2。为了便于观察圆柱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他分别在圆柱体上标注出间距相等的刻度线,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待圆柱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如图(a)、(b)、(c)和(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第22题图(1)分析比较图 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相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
(2)分析比较图(a)和(b)或(c)和(d)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和(c)或(b)和(d)物体的密度越大,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越小第22题图23.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如图所示。则密度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1______F2,两液体的密度ρ1______ρ2;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______p2。第23题图=>=2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
(1)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入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食盐溶于水后,液体体积基本不变)
(2)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入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______(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
(3)根据图像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______g/cm3。第24题图不变失水先快后慢1.125★25.受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故事启发,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及数据如图,则空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kg)0.6第25题图【解析】由图知,水与碗所排开水的总体积V2=560mL,碗所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560mL-500mL=60mL=60cm3;碗所排开水的质量m水=ρ水V排=1g/mL×60mL=60g=0.06k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m水g=0.06kg×10N/kg=0.6N。26.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甲、乙容器中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甲 p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将乙容器中的绳子剪断后,金属块B沉底,则金属块B所受的浮力将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第26题图大于等于变小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7.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
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
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
的现象如图(a)、(b)、(c)
和(d)所示。(两支密度计的
重力相同)
(1)观察比较图(a)、(b)可
以判断:液体 密度
大(填“甲”或“乙”)。第27题图甲(2)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 判断出
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填“能”或“不能”),
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 的
(填“均匀”或“不均匀”),其中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
线间距较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均匀自制密度计标刻度处的横截面积较大【解析】(1)(a)、(b)中密度计处于悬浮状态,故密度计所受浮力与密度计重力平衡,所以ρgV排=mg,由图可知V排甲ρ乙;(2)结合(1)问中的分析可知,自制密度计也可以判断液体的密度大小;通过对比密度计A、B可以发现,密度计的刻度并不是均匀的,并且还发现B密度计的刻度线间距较小,这是因为B密度计横截面积大,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大的高度小,所以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线间距较小的原因是自制密度计标刻度处的横截面积较大。28.为探究“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球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若干实心球体,放入盛水量筒中进行实验,他们将测量及计算得到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球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与 有关。
(2)若用甲物质制成体积为25厘米3的实心球体,当
它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应为____cm3。
(3)如图为一种自动贮水器的示意图,若图中的浮子
是用乙物质制成的,如果换用甲
物质制成相同体积的实心球体
为浮子,贮水器中的最高水位
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5物质的种类(密度)和球的体积升高第28题图四、解答题(29题9分,30、31题每题8分,共25分)
★29.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第29题图(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
受到的液体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答案】(1)0.6N (3)3.3×103kg/m3(2)1200Pa 【解析】(1)由图可知,圆柱体重G=2N,∵当圆柱体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全浸入时):F浮=G-F′=2N-1.4N=0.6N;(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2cm=0.12m,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ρgh=1×103kg/m3×10N/kg×0.12m=1200Pa;(3)圆柱体的质量:m=G/g=2N/10N/kg=0.2kg,∵圆柱体全浸入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圆柱体的体积:V=F浮/ρ水g=0.6N/(1×103kg/m3×10N/kg)=6×10-5m3,∴ρ=m/V=0.2kg/6×10-5m3=3.3×103kg/m3。★30.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g取10N/kg,求:
(1)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鹅卵石的密度。第30题图【答案】(1)鹅卵石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为1.5N (2)鹅卵石的密度为2.5×103kg/m3【解析】(1)根据定滑轮特点,由图乙得:G石=G水=m水g=ρ水V水乙g,由图甲得鹅卵石在水中:F浮+F=G石,而F=ρ水V水甲g,受到的浮力:F浮=G石-F=ρ水V水乙g-ρ水V水甲g=ρ水ΔV水g=1.0×103kg/m3×150×10-6m3×10N/kg=1.5N。(2)∵F浮=ρ水gV排,∴V排=
∵石块浸没,∴V石=V排=1.5×10-4m3,∴石块的密度:★31.在体育运动竞赛中,帆板是帆船运动中一个级别的比赛,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可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如图所示,某种帆板由板体、帆杆、面积为6m2的三角帆和带有万向节的桅杆组成,没有舵和坐舱,全部质量仅为20kg,依靠风力在湖面上行驶。g取10N/kg,求:
(1)体重为50kg的运动员登上帆板时,帆板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2)查相关资料可知,当湖面风速为8m/s时,风压为40Pa,此时风对三角帆的最大推力是多大?
(3)下表给出了在不同风速下,风能强度值(即每秒时间内,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能量)。经测算,当风速为10m/s时,帆板受到风的推力是280N,并且以6m/s的速度在湖面上匀速行驶,求帆板的风能利用率。
【答案】(1)0.07m3 (2)240N (3)35%【解析】(1)当体重为50kg的运动员登上帆板时,因为帆板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等于帆板和运动员的总重,F浮=G帆板+G人=(m帆板+m人)g=70kg×10N/kg=700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帆板排开水的体积
(2)风对三角帆的最大推力F=pS=40Pa×6m2=240N。(3)由表可知,当风速为10m/s时,风能强度为8×102J/(m2·s),则帆板获得风能的功率为P风=8×102J/(m2·s)×6m2=4.8×103W,帆板的功率P帆板=Fv=280N×6m/s=1680W,帆板的风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