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阶段检测12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
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2-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 ( )
A.Ca2+ B.Fe3+
C.OH- D.COH+,X
Cl-,K+第3题图A3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
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硝酸铵
B.蔗糖
C.生石灰
D.氯化钠第4题图C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C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A7.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质量分数为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中某元素质量分数y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则y坐标表示的是 ( )
A.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8.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
A.44% B.46% C.54% D.64%A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B★10.甲乙两个工厂,排放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3-、CO32-六种离子,其中甲厂废水呈碱性,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
A.Ba2+、Cu2+、K+
B.K+、Ba2+、NO3-
C.K+、NO3-、CO32-
D.Ba2+、Cu2+、NO3-D【解析】甲厂废水呈碱性,说明甲中含有OH-,甲不能含有铜离子,说明乙中含有铜离子,则乙中不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乙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Ba2+、Cu2+、NO 。故选D。-
311.把足量的铁粉分别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
A.Na2SO4 CuSO4
B.H2SO4 CuSO4
C.HCl H2SO4
D.CuCl2 Cu(NO3)2B12.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C.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
D.放铁粉的烧杯中硫酸有剩余D...13.如图,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第13题图B14.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第14题图C★15.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且pH<7B【解析】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A.由图像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错误;B.由题意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0-80.0)g×10%=8.0g
设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8.0g x y
x=9.8g y=11.7g
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80g-9.8g=70.2g。故B正确;
C.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HCl+NaOH===NaCl+H2O
40 58.5
80g×10% z
z=11.7g
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错误;
D.d点溶液中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且pH>7,故错误。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6.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2)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D偏小17.锌、镁、铝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0℃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第17题图Mg+2HCl===MgCl2+H2↑放热浑浊18.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______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第18题图88g不饱和溶液44A=B>C>D19.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第19题图已知:CuO+H2SO4===CuSO4+H2O
Fe+Fe2(SO4)3===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
。
(3)过程Ⅲ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Fe2O3+3H2SO4===Fe2(SO4)3+3H2O过滤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0.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____;
(3)已知:①X+H2SO4===XSO4+H2↑;
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____(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Mg Zn Fe (H) Cu Hg Ag金
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MgCuB第20题图(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
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
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
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B21.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1题图减小酸性,b点时滴加盐酸过量(3)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蘸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C★22.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NaCl、MgCl2、CaCl2等物质。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22题图(1)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以得到金属镁。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将海水中的镁提取出来,首先要让海水中的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富集起来。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为了使氯化镁转化为沉淀,应加入溶液A可能是
。
室温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3)结合MgCl2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操作Ⅰ:蒸发浓缩、 、过滤。分解Ca(OH)2溶液或NaOH溶液降温结晶【解析】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以得到金属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2)依据溶解度表,转化成Mg(OH)2更能把镁离子富集,故A为Ca(OH)2溶液或NaOH溶液;(3)Mg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降温结晶。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18分)
23.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会变黑,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是一种碳酸盐。
【猜想】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的原因可能是:第23题图①镁与氧气反应 ②镁与氧气、水反应
③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实验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
【分析】
(1)A装置所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
(2)B装置的实验结果说明上述猜想____不正确。
(3)你认为猜想____正确,若取镁带上的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____________。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②③有气泡产生2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第24题图?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气球胀大CO2+2NaOH===Na2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氯化钠、碳酸钙。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可能的是 (写一种猜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
变为无色。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7分,共19分)
★25.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表中m的数值为 ,n的数值应该为 。
(2)第 份,硫酸已经反应完全了。
(3)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81.25%1.00.61、2、3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第1份和第3份中加入硫酸和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的倍数相同,所以第2份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6g,即m=0.6,第4份加入120g硫酸生成氢气1.0g,与之前几组数据的倍数关系不等,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所以从第4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了,所以n=1.0;(2)因此1、2、3份时硫酸溶液已经反应完。
(3)设40g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1.0g
解得x=32.5g
所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1.25%。
★26.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第26题图(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 g;
(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
留0.1%);
(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答案】(3)75.7%NaOH+HCl===NaCl+H2O4.4【解析】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x=10.6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00%=75.7%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75.7%。★27.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取100g该工业盐酸稀释成HCl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加多少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29.2% (3)192g2.14【解析】(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2)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设与氯化铁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FeCl3+3NaOH===Fe(OH)3↓+3NaCl
120 107
x 2.14g
解得x=2.4g。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4g/12g)×100%=20%,所以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根据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HCl的质量为y,HCl+NaOH===H2O+NaCl
36.5 40
y 32g
36.5∶y=40∶32g,解得y=29.2g,
所以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29.2g/100g)×100%=29.2%。
(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z,由于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29.2%=(z+100g)×10%,解得z=192g。阶段检测12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
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 )
A.Ca2+ B.Fe3 +C.OH- D.CO
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第4题图
A.硝酸铵 B.蔗糖 C.生石灰 D.氯化钠
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
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质量分数为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中某元素质量分数y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则y坐标表示的是( )
第7题图
A.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8.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第8题图
A.44% B.46% C.54% D.64%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
甲乙两个工厂,排放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CO六种离子,其中甲厂废水呈碱性,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Ba2+、Cu2+、K+ B.K+、Ba2+、NO
C.K+、NO、CO D.Ba2+、Cu2+、NO
11.把足量的铁粉分别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
A.Na2SO4 CuSO4 B.H2SO4 CuSO4 C.HCl H2SO4 D.CuCl2 Cu(NO3)2
12.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曲线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C.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 D.放铁粉的烧杯中硫酸有剩余
13.如图,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第13题图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
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且pH<7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6.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2)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锌、镁、铝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0℃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第17题图
(1)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第18题图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第19题图
已知:CuO+H2SO4===CuSO4+H2O Fe+Fe2(SO4)3===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第20题图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第21题图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
(3)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蘸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NaCl、MgCl2、CaCl2等物质。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22题图
(1)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以得到金属镁。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将海水中的镁提取出来,首先要让海水中的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富集起来。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为了使氯化镁转化为沉淀,应加入溶液A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室温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MgCO3
CaCO3
Mg(OH)2
Ca(OH)2
溶解度/g
0.01
0.0013
0.0029
0.16
(3)结合MgCl2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操作Ⅰ: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过滤。
三、实验探究题(23题每空1分,24题每空2分,共17分)
23.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会变黑,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是一种碳酸盐。
【猜想】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的原因可能是:
①镁与氧气反应 ②镁与氧气、水反应 ③镁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第23题图
【实验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
【分析】
(1)A装置所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实验结果说明上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确。
(3)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若取镁带上的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24题图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氯化钠、碳酸钙。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可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②
小明的猜想正确
③
小平的猜想正确
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8分,共20分)
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取样品质量(g)
40.0
40.0
40.0
40.0
40.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产生气体质量(g)
0.3
m
0.9
1.0
n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n的数值应该为________。
(2)第________________份,硫酸已经反应完全了。
(3)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第26题图
(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__g。
(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题图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取100g该工业盐酸稀释成HCl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加多少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阶段检测12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C 6.A 7.D 8.A
9.B 10.D 11.B 12.D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6.(1)D (2)偏小
17.(1)Mg+2HCl===MgCl2+H2↑ 放热 (2)浑浊
18.(1)88g (2)不饱和溶液 (3)44 (4)A=B>C>D
19.(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过滤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0.(1)Mg (2)Cu (3)B (4)B
21.(1)减小 (2)酸性,b点时滴加盐酸过量 (3)C
22.(1)分解 (2)Ca(OH)2溶液或NaOH溶液
(3)降温结晶
三、实验探究题
23.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1)浓硫酸 (2)② (3)③
有气泡产生
24.(1)气球胀大 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四、解答题
25.(1)0.6 1.0 (2)1、2、3 (3)81.25%
26.(1)NaOH+HCl===NaCl+H2O (2)4.4
(3)75.7% (4)如图
27.(1)2.14 (2)29.2% (3)19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