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五、六章复习题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1.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后再调控温度
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菲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 )2.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3.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 ℃~60 ℃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 ℃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 ? ?及??? ???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生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 ????? ????? ????? ????? ????? ????? ????? ????? ????? ????? ????? ????? ????? ????? ????? ????? ????? ?????
4.氯化铁中的铁离子和土豆浸出液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现有氯化铁、土豆浸出液和人的新鲜唾液等材料,依下表进行实验,请填写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序号
反应物
加入物质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1
过氧化氢
氯化铁
室温
少量气泡
2
过氧化氢
土豆浸出液
室温
3
过氧化氢
人的新鲜唾液
室温
(1)实验1和2可以证明____________??????????。
(2)实验2和3可以证明____________??????????。
(3)能证明酶在细胞外也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是_________。
(4)如果将土豆浸出液加热煮沸,将氯化铁在石棉网上加热到100℃,冷却后重复实验1和2,将会产生什么现象?说明原因???????????????????????????????????????????????
(5)某同学发现实验2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了。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有两点,请你分析这两点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表示ATP水解产生ADP过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表示??? ????? ,P代表????? ??? ,如果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可作为???? ???? 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中的一种;
(2)图中①代表?????? ?? ,其中蕴藏着???? ???? ;
(3)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和Pi合成ATP过程中所需要的
能量来源有 。
( )6.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 )7.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B.与无氧呼吸的全过程不完全相同
C.释放出的能量较多 D.产物为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
(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9.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
___________阶段。③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 ,E表示的物质是 。
10.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学能来自____________,写出生成ATP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ATP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产生的ATP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____,这里产生的CO2是在_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水是在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此过程的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中的______试管。
12.下面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为:A??? ?10ml,作用是??? ?;
??B??? 少许,作用是??? ;C??? 少许,作用是研磨得充分;
(2)图中步骤②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 。
(3)图中步骤③将滤纸条剪去两角的作用是??? ?;
(4)图中步骤④中应注意的是??? ,加盖的目的是??? ?,色素带最窄的是??? ,呈??? 色;扩散速度最慢的是??? ?,呈??? 色。
13.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 ??,装置乙作对照。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 ?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D中放入????????? ????????????????????????????????? ??。
②把装置甲、乙放在???????????????? ?????????????????????????? ?????。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Ⅱ.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 ??g/h;白天光照15 h,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g。(不考虑 昼夜温差影响)
14.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与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 和 。
(2)一昼夜中CO2光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
(3)一昼夜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
(4)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有机物应 C点(填“等于”、 “大于”或“小于”)。
(5)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
(6)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 )1.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④ B.④ C.③ D.①②③
2.下图中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 开始到 。
(2)图A中,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 期,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 期。
(3)图B表示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的分裂 期,共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和 个DNA分子,相当于图A中的是 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 条。
(4)写出B图中标号的结构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
3.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根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 期,图1 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 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 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中的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和 。
4.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min。
思考题5.解离的目的是什么?解离后的细胞是否还活着?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思考题6.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思考题7.染色的对象是什么?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
思考题8.在制片中要压片,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