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 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本文是关于民间的节日风俗的,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学情分析: 好多人在感叹现在
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连过年都如此,更不用说其它的传统节日了,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越来越陌生了,他们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这个单元选编得非常好,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习俗,感受民俗中包含
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学会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
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民族的情操。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
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发现、感
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三、教法与学法:导入——阅读——体验——拓展
教法:学法:了解风俗——解读文本——诵读品味
——合作感悟——体验拓展——抒写真心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四、教学过程: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
有哪些风俗? 其中跟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是什么? (2)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
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充满了什么感情?
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四人小组进行交流,读一读
品一品,说说各自的感受和理由
A、感叹句 (1)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还不就是个鸭蛋! (3)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4)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5)好看极了! B、问句 (1)这就能辟邪吗? (2)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3)这有什么好看呢? (4)这能行吗?
C、文言词 文言词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如: “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
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等等,它们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指导学生在朗读
时要读出从容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D、口语 文中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
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都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读时尤其要注意语气语调。 E、“造型”语 如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确实是好”
“我实在瞧不上。”
这些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朗读品味完语言后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F、方言 板书: 口语化:?????????????????????????????? ???
口语方言文学性:文言“造型”语雅俗共赏四、教学过程: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话佳节说说你在传统节日中经历过的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中 秋 (周作人) 红烛高香供玉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饼,大者径尺许,与木盘等大。)
《绍兴的风俗习尚》:“中秋祀月亮是全国一致的。绍地祀月的仪式是燃一对一两起至二两、四两、半斤、一斤的红烛,供一个四两起至半斤、一斤、二斤、五斤、十斤的大月饼,配水果四色和南瓜、西瓜及北瓜于桌上,由孩子们磕几个头,守至烛残月西而罢,切月饼为若干块,分饷男女大小,以及仆工佣妇。”祀月即所谓“供月华”,这本是妇女主持的,俗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小孩子跟着娘们乃是常情,何况又是“如盘月饼”分饷呢。据绍兴市食品厂张树源君函告,红绫饼已停产多年,原来是一种径约寸半厚约三分的圆饼,酥皮烤成金黄色,一面正中盖有红色的印记,馅用乌豇豆白沙糖制成细沙,加核桃肉金橘饼,每市斤十六只,口味酥松香甜。这种饼过去长沙三吉斋也有出品,即名绍兴饼,我少时很爱吃,现在当然也停产多年了。
四、教学过程: 5、拓展延伸
1.写作借鉴,感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拓展延伸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
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
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2. 创意读写活动,让学生从以上话题
中任选一个口头作文。
(1)假如你是高邮市长,你要举办“高邮
鸭蛋文化节”,你怎样向大家推荐高邮的
鸭蛋文化。
(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
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节。
(3)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孩子的一员,
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拓展延伸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想一想这些节日中你最难忘的情景,写一写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点滴体验,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呈现出来。 我手写我心整个教学设计围绕这样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
3、注重文本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
4、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本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