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议论文,也是八年级第一节议论文。关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白求恩的小故事、影片,对历史背景和白求恩的事迹以及背后的深远意义有所涉及。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在头脑里会对白求恩大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2、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3、理解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熟读课文,感受本文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21·cn·jy·com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白求恩,加拿大的人,来到了中国当医生,抗日战争牺牲了。你说光荣不光荣?我说光荣最光荣!2-1-c-n-j-y
2、介绍作者,文章发生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21*cnjy*com
3、简介文体:
(1)议论:对人或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
(2)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与记叙文.说明文并列为三大文体)
(3)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4)论点:是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包括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5)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6)论证方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预习:出示PPT导课练习检测作业。
派遣( ) 狭隘( ) 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
以身殉职( ) 鄙视( ) 晋察冀( )
2、学生听读课文:
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轻声跟读,跟读的过程中注意语言和恰当的着重点,要试着读出语气来。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在听读的过程中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课文,抓住其中的重心点。www.21-cn-jy.com
3、出示问题:
思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在课文通读完成之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在这个环节不需要明确地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心里留有对白求恩印象的探索方向。【来源:21cnj*y.co*m】
三、自主探索, 合作探究。
1、问题:试找出每一节的重点句,用“ ”划出,并用“这一节赞扬了“ 的精神”的句式把它表达出来。【出处:21教育名师】
学生分组讨论,把握讨论时间在5分钟左右,
2、学生形成分组讨论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段的重点句子。
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版权所有:21教育】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教师进一步明确全文思路,总结得出:
全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一部分可以概括为:
第一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1*cnjy*com
3、头脑风暴:
提问:你搜集到的白求恩是怎样的人?
小组推选成员回答,鼓励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讲出来,丰富课文的背景,令学生对课文有更完整的印象。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简介和小故事的补充介绍,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理解。2·1·c·n·j·y
四、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略,可以根据需要在本节同步练习中选择。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谁可以给大家讲讲白求恩?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和上节形成的观点来总结,在总结完后,教师展示白求恩生平的关键点,以此吸引学生,导入精读课文部分。重心落在白求恩的“身份”、“干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去世”等关键点上。21教育网
2、教师出示白求恩的生平梗概。
(1)身份: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
(2)从军历程: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3)来到中国: 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4)逝世原因及时间: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完县逝世,终年49岁。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小组交流学习:
检查上节学习效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精读课文,用笔在书上标记出记叙和议论的句子来。可以使用波浪号标记议论,用横线标记记叙。在标记的同时,小组合作,讨论记叙和讨论在段落中的作用,并写在笔记本上。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随时抽查指导小组,根据课堂情况把握时间,一般在7分钟以内。www-2-1-cnjy-com
2、学生总结,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指导。在总结之前,教师可以以第一段为范例,自己总结一次,让学生模仿总结的方法和规则,训练学生抓住重点把握课文的能力。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采用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分为三层,1、2句为一层,3、4、5、6、7句为一层,8、9、10句为一层。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3)“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3、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表格: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对人民
对技术
4、根据表格内容提问:上表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三、拓展延伸,头脑风暴:
1、教师提问:文中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之外,还运用了哪些其他的写作手法?学生交流探讨,总结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加以修正。
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相结合: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21cnjy.com
2、教师提问: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⑴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⑵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⑶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课堂小结: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发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课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