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精编教案:《陋室铭》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精编教案:《陋室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8 12:52: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
《短文两篇》所收录的两篇皆是文言文名篇,其中《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所写的家书,《陋室铭》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在教授这两篇文章时,对通假字、重点字词的讲解是比较难的,另外文言词的用法和释义也是要考察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学生自主探讨,老师点拨的方式,效果会较好。2·1·c·n·j·y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疏通文意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析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自主学习,组内合作交流,师生讨论、课堂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陋室不陋的缘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情趣;
2、熟读课文,感受本文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陋室铭)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情景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我们来一起回忆下学过的文章当中,闻一多先生的书房叫“雅斋”,蒲松龄的书屋叫“聊斋”,诸葛亮的室名叫“茅庐”。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另一位高人居室----刘禹锡的“陋室”,看看这“陋室”背后的故事。21cnjy.com
2、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简介文体: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1·cn·jy·com
简介写作背景:(该环节可以根据老师需要删减)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初读课文,读准音,读准节奏。
1、老师出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播放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3、学生自读,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
4、处理阅读过程中的字词:
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三、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小组交流学习:
教师出示课件,在自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标红字的读音和意思,试着把它们翻译出来。
2、学生总结,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指导。在学生总结完之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查漏补缺。
3、学生尝试逐句翻译,教师指导,完成后公布正确答案。
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绿。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1教育网
四、品鉴课文,头脑风暴:
1、提问:陋室陋吗?
学生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从景、人、事三方面品鉴,引导学生得出“陋室不陋”。
2、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
设喻引题,以山比喻陋室,以仙比喻德馨。
3、陋室的环境如何?作者写环境的时候采取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环境幽雅,用对偶的手法。
4、“陋室” “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人、事、景三个方面入手回答,答案不限制。
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宁静的情怀及高洁傲岸的节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本文的写法是托物言志,引导学生总结从陋室的物到志向高远的志,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线索自己动笔画出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展示“托物言志”的概念。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21·世纪*教育网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www.21-cn-jy.com
五、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略,可以根据需要在本节同步练习中选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