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3 21: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伽利略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试验。该塔名声更大了。目前,斜塔仍在倾斜,科学家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这一世界名塔。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生字学习






省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lǜ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shuān
tuō
shì
xuān

wàng
zhí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不要多一点
不要少一点
我会读: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怀疑
责备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事实 结论 解释 试验 证明
的确 教授 宣布 斜塔 固执
惊讶 呼喊 哲学家 忍不住
不容更改 胆大妄为
辨 辩 辫
一点一撇仔细辨;
中间有言来争辩;
找到丝线扎小辫。
一、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在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了( ),并通过 ( )和( ),得出( )的结论。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精神。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怀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分析
多次试验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美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二、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四、第二部分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信奉——怀疑
2、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3、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让伽利略产生
了怀疑?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关系,物体越( ),落下的速度越( ) 。



两个铁球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这句错误的话,人们一直相信了千百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后一个是反问句,反映了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他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画出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两个铁球 着地。
A:伽利略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10慢于10
10
11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10快于10
10
11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 。


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铁球往下落的 与铁球的 没有关系。
说错了
同时着地
速度
轻重
一个事实
两个相反的结论
正确的结论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事宣布要在比萨成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实验后证明自己地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目的: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态度
公开证实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文分析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呢?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试验前,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
有的说: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试验后,人们又议论纷纷:
有的说:
有的说:
……
说话训练:
  作为伽利略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身份有:亲人 同事 朋友 学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试验后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叫了起来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错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的对有的错。( )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的话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使伽利略
认为应该
三 、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1、伽利略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是一个( )科学家。
善于思考的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课文感知
 2、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执着追求真理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3、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勇敢
  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课文感知
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
要有怀疑精神。
要从小养成爱动脑筋,
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受到的启示
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
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批判了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心说,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正因为如 此,布鲁诺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 的恐惧和仇恨。1600年2月17日, 布鲁诺被处以火刑。他向围观的人们 庄严地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 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英勇就义!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上,人们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以永远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
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追求科学的真理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呼喊起来:“伽利略教授,你真棒!”人们争先恐后地蜂拥而上,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真是好样的,感谢你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纠正了错误的想法!”还有的说:“伽利略教授,请原谅我刚刚对你的不敬,我向您道歉!”伽利略说话了,他说:“我们是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不要迷信它。记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是愚蠢的行为!”伽利略的话说完了,斜塔周围又是一片欢呼声,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伽利略从斜塔下来的时候,斜塔下的人开始后悔,脸色不安起来,议论着:“连古希腊最有名的大哲学家竟被一个区区之后25岁的年轻教授几百,他真是了不起!”一位教师,敬佩地说:“简直是太聪明’、太勇敢了,我要拜他为师!”另个人眉飞色舞地说。 正当伽利略出来时,一群记者团团围住伽利略。其中一个大胆的问:“你为何要怀疑著名人的,大名鼎鼎,大家极度信任的亚里斯多德呢?你不怕别人责备吗?”伽利略镇定自若地说:“我想让大家明白,我们不能迷信权威,不能盲目听从。科学的答案是无法替代的。十全十美的人也不能说出十全十美的答案。至于我怕不怕别人责备,我只有用一句话形容,只要我行的,就要努力去做。” 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那些人都保持着惊讶的表情,有些人使劲眨了眨眼;有些人仔细回想铁球抛下来的过程;有的人甚至想去掂一掂铁球的重量,检查一下有没有作弊……
当大家验证了这些实验物品没有错误后,大家议论纷纷:“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是对的。”“是啊,你的能力原来不输给亚里士多德,我们应该相信你!”那个责备伽利略的青年说。大家都说:“他说的没错,我们误会你了。”而伽利略却谦虚地说:“不,亚里斯多德先生的毛病不是很多,人的一生一定也总会存在错误,不可能十全十美,神仙至少也有毛病的。”
听了这句话,人们不禁感到:心一下子温暖了。而且那一刹那,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他.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