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冈县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亚洲教案(打包5套)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冈县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亚洲教案(打包5套)粤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08 21:10:40

文档简介

亚洲概述
授课时段:第 1 周 星期一至五
课型:讲授课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
4.通过资料,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与发展造成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亚洲地形图和有关资料,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前自主预习:
活动(1):读课本P2页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完成: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南北半球的 半球。
活动(2):读课本P2页7.1图,完成:
亚洲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图7.1观察可知: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其纬度跨_____°,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的洲;通过7.1图可以算出亚洲所跨纬度,以及经度为______°;通过观察P2页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还可以判断出亚洲是_________最长的大洲。
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临_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海洋);北临___________(海洋),西面与_________(大洲)接壤;同时濒临了_________(海洋)
活动(3):读课本P2页7.1图、P3页7.2图,完成:
亚洲在世界七大洲中面积居第_____位,面积为__________km2;亚洲的西北是 洲,以 、 、 、 、 、 为界;西南临 ,以 为洲界;东北隔着 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 隔海相望
活动(4):读课本P9页7.15图,完成:
按地理方位,人们把亚洲分成了哪六个地区?这六个地区主要分布着哪些国家?
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亚洲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象,首先我们了解亚洲的地形与地势,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上学期学习的地图那一节的内容,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 地形图?活动(5):读课本P4页7.3图,完成:
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并在图7.3中用圆圈圈出以下地形区,观察它们的位置并记住。
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蒙古高原、伊朗高原
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观察以上列出的地形区的位置,说说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在7.3图中找到珠穆朗玛峰与死海,观察两地的海拔,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亚洲平均海拔居世界第______位
活动(6):读课本P4页7.3图,完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请同学们读7.3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如:黄河、长江流入 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 洋,湄公河流入 洋,恒河、印度河流入 洋。
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亚洲最长河是__________;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____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 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 部,向四周 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世界上最深的湖是 、死海是世界 点。
引导: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区别,现在还有同学能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吗?那么现在就请你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吧。然后说一说学校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气候?同学们有谁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吗?如果不清楚可以翻一翻七年级上册的课本P65
活动(7):读课本P6页7.6图,完成:
亚洲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缺失哪种气候?找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简要分析一下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活动(8):读课本P6页7.6图,完成:
亚洲东部地区都分布着______气候,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不同,通过课本以及回顾上学期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名称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夏季气候特征
冬季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说明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完成上表后,想一想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呢?
活动(9):读课本P6页7.7图、7.8图、7.9图,完成:
三种季风气候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季风的影响,读课本P8页7.13图、7.14图,说一说上海市冬季与夏季分别盛行什么风?此时上海的气候特点是?
通过活动(7)、活动(8)、活动(9),我们可以总结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那么这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前面我们一直都在围绕着自然环境这个话题去了解亚洲,那么现在我们就从人文环境的角度去了解亚洲,了解亚洲的人口、经济,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所学过的知识,世界上总共有多少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分别是哪些国家?你能随意例举出几个发达国家的名字吗?
活动(10):读课本P9页7.16图,完成:
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多少?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那几个,各属于哪一个分区?观察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的位置,说一说亚洲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11):读课本P10页7.17图、7.18图,完成课本活动的第2题,通览课本P10~P11,完成以下空格:
亚洲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_________,亚洲除_______外为发达国家其余全为发展中国家,直到现在________在多数亚洲国家的经济占有主导地位;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大洲,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很大,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四)当堂反馈:
一、读图6.1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填写图中字母所示地理名称。
山脉:A.
B.
C
河流:D.
E.
F.
高原:G.
H.
填写图中序号所示地理名称。
平原: ① ②
半岛: ③ ④

岛屿: ⑥ ⑦
二、读图分析题:
读图6.2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所示气候类型: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主要是受它所处的 位置和 位置的影响。
个人教学反思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时段:第 2 周 星期一至五
课型:讲授课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有关熟知的(东南亚)、身边的地理事象等,感知地区地理位置,并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复习提问: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从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等方面作答,明确区域地理学习思路。
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
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提问东南亚位置并简单介绍 读《东西半球图》,明确东南亚范围,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得出“十字路口”及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介绍马六甲海峡并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
3、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 掌握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
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 读《东南亚政区图》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得出东南亚以热带气候为主和主要的国家。
过渡:东南亚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引入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地形
提问并归纳东南亚地形特点 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思考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
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作答: 地形对水能、农业的影响。
提问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及位置共同点?为什么? 看图并做标记首都,找出位置共同点,分析与河流关系,分析河流对农业及聚落影响,明确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比较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地形有区别。
提问马来群岛原因。(注意与日本比)。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归纳] 读《东南亚地形图》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 培养读图习惯,掌握利用板块思想来分析火山和地震。
过渡:东南亚的多山地形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引入东南亚气候。
气候
1、提问东南亚属于哪个气候带?
2、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讲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气候分布及特点成因 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图分析气候类型。
课堂总结:说本节课收获。
板书设计 东南亚
一、自然特征
1、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十字路口”位置重要。
2、地形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印尼多火山地震
3、气候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有旱雨两季 马来半岛南部及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个人教学反思
南亚
授课时段:第 周 星期一至五
课型:讲授课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4.学会分析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5.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6.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7.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2.学会分析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2.学会分析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 复习提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
二、 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 南亚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读图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4、主要国家、首都:
临海国: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内陆国:尼泊尔——加德满都 不丹——廷布
岛 国: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各自控制其中一部分(图上找出印巴停火线)
板书:二、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三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P42活动题,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1、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请学生用铅笔在P42彩图上作地形区的标记,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板书:三、河流
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
板书:四、气候特征
1、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在图上找出赤道及北回归线)。
2、分析P43图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P44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根据动画演示了解南亚特殊的地形(图一),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分析并得出结论——南亚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板书:2、一年分三季
在图2-13上标明南亚气候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雨季:6—10月(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几个月)、凉季:11—次年2月(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几个月),学生在图上作相应标记(图二),展示雨季及旱季对比图。
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板书:五、宗教与社会
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亚
一、南亚次大陆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2、国家与地区
二、地形特征(三大地形区)
1、喜马拉雅山脉
2、印度河——恒河平原
3、德干高原
三、河流
1、印度河
2、恒河平原
四、气候特征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一年分三季
五、宗教与社会
个人教学反思
西亚

授课时段:第 周 星期一至五
课型:讲授课




(一)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气候及其特色农牧业。?
3.?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 (三)情感目标?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难点】?
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近些年西亚发生了哪些重大的新闻?(课前布置任务)
生:美国攻打伊拉克,卡扎菲之死…等 师:看来西亚事情很多,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西亚 (讲授新课)
(一)、【三洲五海之地】
1、 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 讨论并回答。
2.引导学生读P23图7.41“西亚行政区划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3.完成P23活动,在图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
4.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 的重要性?
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 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 它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那里?
生回答:西亚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6%、产量30%、出口量66%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图7.42,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2.通过图7.41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由学生说 出主要的产油国。
3.读图P7.43找出西亚的三条石油路线,完成P25活动题。
分析三条航线的优势差异,提问学生: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和美国,航线A和B的差异何在?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距离最短,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运河地狭水浅,油轮吨位不高;B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
(三)、【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读地图册P5西亚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3、?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4、?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课堂总结)?
请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石油宝库——西亚?
一、三洲五海之地?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区域、三条石油线路?
三、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石油资源、水资源、宗教复杂→冲突矛盾多
个人教学反思


日本

授课时段:第 周 星期一至五
课型:讲授课




(一)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国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情境创设〗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
[学生]举例,并说出一些知名品牌。
[老师]那世界其他的地区有没有日本的产品呢?
[学生]有。
[老师]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请观察 “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看看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也能买到日本的产品?
[学生]世界各国。
[老师]读2“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国际市场的百分比”,找出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有哪些?这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是多少?
[学生]基本上都是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的比重很大。
[老师]再来阅读一组数据,结合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经济实力如何?
[学生]日本经济以工业为主并且十分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
〖问题(悬念)Ⅰ〗
[老师] 就经济实力而言,现在的日本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一个战败国。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
提示:每个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时,都需要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即按本国国情去考虑。那日本的基本国情如何?可从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和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请同学们观察 “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的百分比”,能否看出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学生]资源缺乏。
[老师]对,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学生]读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可知日本缺乏的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
[老师]没错,虽然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但可以购买他国的原料进行生产。那在运输这些原料的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学生]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并拥有众多的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
[老师]因此可得日本的国情二──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问题(悬念)Ⅱ〗
[老师]国情一是不利工业发展的,国情二则相反。日本是如何利用上述两种国情去发展本国经济?
[学生]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去克服不利因素。
〖学生活动Ⅰ〗
[老师] 像日本这样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利用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再大量出口,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经济”。
这种加工贸易经济有一个重要特点──对外依赖严重。那会对日本的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分小组讨论,并完成P24活动3。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当原料价格上涨或发生世界金融危机时,就会打击日本的经济。
〖学生活动Ⅱ〗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日本的这种“加工贸易经济”,它的工业区会分布在什么地方呢?观察P23图7-13,找出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城市?
[学生]五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工业城市。
[老师]为什么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在沿海地带?
[学生]思考并完成P23活动2。
[老师]从框图可以看出,把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利用这里便利的海洋运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从而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分布,也有不利的一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可从土地价格、水电供需、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
[老师]综合考虑上述的不利因素,现在日本已经加速扩大海外的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其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学生活动Ⅲ〗
假如你们就是日本人,你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1.你是日本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的社长,水泥厂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产生的粉尘污染影响了环境。你怎样做才能既有经济效益,又不产生污染?
2.你是日本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为了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随意砍树,但生产和生活中又需要大量的木材,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你是日本的渔民,日本的国民很喜欢吃生鱼片的,不仅本国需求量大,还大量向海外出口,但日本国土狭小,海域有限,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捕获到更多的鱼?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大家刚才都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日本人保护自己的环境,却把水泥厂建在我国的大连开发区;日本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却跑到一些保护意识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去大量进口木材;日本为获得更多的鱼,组织远洋船队大量从公海捕鱼,是使世界渔业资源走向枯竭的主要国家之一。现在大家再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又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学生]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日本的上述行为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日本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地球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保护的。
〖小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理解最深的是哪个知识点?现在还没弄懂的又是哪个?还想了解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个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