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第一单元
第2课
匆
匆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精读第4、5自然段:
思考: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有几次做出了回答?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才算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走一遭?可以举例说明。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有6次追问。有2次做出了回答。
小结:作者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问题,但并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通过具体例子向我们描述了日子来去匆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时光,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考上你们理想的学校。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
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
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朱自清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地走一遭?
我们不能白白地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讨论总结:
作者在最后一段再次强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与首段遥相呼应。启发我们思考。虽有问言,却无答意。因为无须回答,他要让读者清醒认识,时间匆匆而过,一去不返。他要让读者深刻思考,怎样对待匆匆的日子,怎样对待匆匆的人生。
抓住文末与前文呼应的语句,感受匆匆的日子,匆匆的人生
结合诗句、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拓展延伸,进一步理解“匆匆”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
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3.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
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匆
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来去匆匆
飞逝无痕
时间
要珍惜
谢谢!(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第2课
匆
匆
第一课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走进课文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生于1898年11月,卒于1948年8月。原籍浙江绍兴。代表作:《绿》《春》《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作者简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小组读课文,熟读课文。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品读课文,体会“时光匆匆”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品读一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思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
花儿可再开
排比
逝去的日子不再回
对比
用形象化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引出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品读二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
·“我”为什么会“头涔涔而泪潸潸”?
“我”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会想些什么?“溜去”这个词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
时间
流
大海
对比
表现了日子“溜去”的特点是:不知不觉,无影无声。显示出个人在宇宙面前多么渺小,人生多么短暂。
比喻
品读三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思考:
·结合加下划线的词语体会时光的匆匆。
·理解“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
在这一段里,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太阳:“他有脚,轻轻悄悄地挪移”;他从盆边,从碗里,从眼前,从手边过去了;他从我躺着的身上,休息的脚边跨过和飞去;我叹息时,又从叹息里闪过。他逝去得飞快,无影无踪。这样生动具体的描写,让我们见到了时光的形象,他再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灵之物,而是有形有迹,可见可寻。
作者思想感情:回顾——惋惜
的时候,
日子从
;
的时候,
日子从
;
的时候,
日子从
。
仿照课文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句、警句。
再读课文,完成作业
匆
匆
板书设计
(无奈……)
一去不复返
时光匆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