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
理由。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自由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间互读检查。
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讨论交流)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时
间
风俗习惯
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腊八
、
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
(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时间
风俗习惯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大扫除,准备年货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张灯结彩,放花炮
正月十九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我会说
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批注。
交流汇报
·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①找出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充足、丰盛)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交流汇报
·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悠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小结
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含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7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抄写下列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2.搜集春节的来历。
3.收集各地春节习俗。
布置作业
谢谢!(共9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
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
,有的……
,
有的……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最热闹的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印象深刻。
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
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领悟表达特点
3.对比写法。
⑵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
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二是
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最热闹的部分,略写其他部分;
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⑴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的,但在其它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
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 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 说说你的感想。
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结合课文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3.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