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填一填·识记】 qiào mí jiǒnɡ hè yá qián 疏 卓 沥 衰 慨 迭 答案:【巧记易错字】【拓展】
校:校补( ) 学校( )
漂:漂白( ) 漂亮( ) 漂泊( )
答案:jiào/xiào piǎo/piào/piāo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___:很不一样。
②___________: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③___________: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④___________: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答案:①迥乎不同 ②气冲斗牛 ③兀兀穷年 ④锲而不舍【近义词辨析】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同】都含有“有恒心,坚持到底”的意思。
【异】“锲而不舍”偏重于不放弃、不半途而废,是比喻性的。但“持之以恒”偏重于有恒心,是直陈性的。【举例】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加下划线内容要记牢)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2.背景介绍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3.行文思路
答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微课 人物品质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撰写楚辞《校补》、迈进“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2.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变化?前后的“说”和“做”矛盾吗?
答案: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后期则投身民主革命,前后期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斗士,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前后不矛盾。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一多先生最好的称颂,你能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阐释这句话的具体内涵吗?
答案: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大骂特务,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慷慨激昂,正义凛然,将生死置之度外,是“口的巨人”的集中体现;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参加游行示威,树立了革命的楷模,是“行的高标”的体现。4.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备选要点】
微课 探究写法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体会其作用。答案:过渡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作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六件事?
答案:闻一多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选材,讲究典型,以少胜多。微课 品味语言
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答案:这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正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地介绍,而是热情地称赞了。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案:“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