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 二 单 元
第5课 黄 河 颂【填一填·识记】 diān bǔ pài zhuó zī bì 宛 篮 扮答案:【巧记易错字】【拓展】
强:坚强( ) 勉强( ) 倔强( )
屏:屏障( ) 屏息( )
答案:qiánɡ/qiǎnɡ/jiànɡ pínɡ/bǐnɡ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__:泛指广阔或壮大,文中指水势浩大。
②__________: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答案:①浩浩荡荡 ②狂澜【近义词辨析】
哺育 抚育
【同】都是动词,都有培育、培养的意思。
【异】“哺育”侧重于喂养,照顾其生活,使其成长,适用范围较小,对象一般是幼小动物或儿童。“抚育”侧重于照料、培育,适用范围较广,对象是人或动植物。【举例】①黄河,哺育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是我们的母亲河。
②父母抚育我们成长多么不容易,做儿女的当然要孝敬老人。【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加下划线内容要记牢)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著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2.背景介绍
1938年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冼星海、光未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歌唱黄河、歌唱祖国、歌唱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这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对激发人民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行文思路
答案:养育 保卫 激励 伟大坚强 微课 黄河精神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答案:从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2.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答案:“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在作者心目中黄河象征什么?黄河具有怎样的精神?
答案:象征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4.诗歌中黄河有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答案: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微课 品析语言
1.巧用修辞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案: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2)诗歌尾声“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反复。发出了中华儿女要向它学习的誓言,表达作者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气概。2.用词精妙
(1)“掀起万丈狂澜”中的“掀”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而且写出了它的伟大气势。(2)“劈成南北两面”一句中的“劈”能否换成“分”字?为什么?
答案:不能。“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奔流而下的气势。而“分”字则没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