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六单元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填一填·识记】
答案: wú shì chōnɡ lǐn shí sǒnɡ 癫 履 垠 罄 拽 惫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②________: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③________: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④________: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⑤________:(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⑥________: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答案: ①耀武扬威 ②精疲力竭 ③怏怏不乐 ④扬扬得意 ⑤精打细算 ⑥语无伦次【中考热词辨析】【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加下划线内容要牢记)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殿堂里。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魔鬼的斗争》等。2.写作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在这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最终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3.行文思路答案:埃文斯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形势异常险峻 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独自走向暴风雪,走向死亡 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微课 思考质疑
1.文中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答案(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个观点。2.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答案: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3.斯科特的行为是国家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他如此牺牲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国家行为。值得,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英国男子汉的绅士风度,彰显了伟大而崇高的人品,成为世界敬仰的英雄。4.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备选要点】
微课 感受“悲剧”和“伟大”
1.课文的哪些地方能表现斯科特一行五人的“悲剧”?
答案:他们在阿蒙森之后到达南极,可谓失败之悲;斯科特等人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做证,可谓做证之悲;斯科特等人在归途中全部牺牲,可谓死亡之悲。2.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
答案: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答案:(1)坚毅,勇敢,执着,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爱的真情流露。微课 赞颂人物品质
4.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答案: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