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第一单元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作里的一句代表诗句,展示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请学生解释这句诗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思想。
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也会走向衰亡?一、安史之乱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内忧外患:开元来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各地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重兵在握: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一、安史之乱一、安史之乱
2.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灾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灾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概况:①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②起义军将领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灾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灾亡
2.唐朝灭亡
(1)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灾亡唐末宦官专权的三个表现
1.批阅奏折;
2.掌握禁军;
3.掌握对皇帝的生杀予夺大权。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特点:
(1)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3)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