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精练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 )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 )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 )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 )着一种热情。
答案:zhì zhào pēn làn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镐头 嗥鸣 涌跃 斑斓
B.缠绕 土壤 污秽 默契
C.怪诞 田垄 高梁 标直
D.亘古 奔弛 呻吟 耻辱
【解析】选B。A项“涌”应为“踊”;C项“梁”应为“粱”;D项“弛”应为“驰”。
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________。
(2)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________。
(3)禾稻的香气是________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A.平静 飘荡 热烈 B.安静 飘起 热烈
C.平静 飘起 强烈 D.安静 飘荡 强烈
答案:C。
4.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营造出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解析】选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5.依照例句,完成下面的仿句。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仿句:在校园的小径上,______________。在沸腾的操场里,______________,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______________,在教室的课桌上,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留下我无数欢声笑语 我洒下颗颗汗滴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印下我书写描画的痕迹
6.(2017·天津中考)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解析】选D。选择问,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
【知识链接】
标点符号的分类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7.(2017·郴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___①__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___②__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___③____(阅读、拜读)!”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④生活处处有礼仪 ⑤知书达理赢天下(答出三条即可)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中考真题·类文集训
(2017·南充中考)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通读全文,紧扣“情韵”,理清层次,总结层意即可,可以从“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文中摇船人的行为、“我”对他的评价等方面回答。
答案: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
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
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艺术手法。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从人物的描写、悬念的设置、欲扬先抑、烘托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
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
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
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3.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倒数第二段内容,联系上下文,从“我”对摇船人的同情,摇船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我”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答案: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
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结尾段一般有结构上点明中心、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等作用,另外,此结尾段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答案: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