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单元写作指导
文从字顺【技法点拨】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符
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要做到文从字顺,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子之
间通顺畅达,文气贯通。每一个句子都通顺、表意清晰,全篇文章才能通顺。“顺口”是评判“文从字
顺”的标准,写完文章后,要通过小声地读来感受一
下:思路是否清晰,表意是否明确,句子是否通顺。 那么,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呢?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方法一 准确用词,注意语序,避免歧义
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 如:“三个医院的医生”就容易产生歧义,可理解为“三个医院/的医生”或“三个/医院的医生”。如果改为“三所医院的医生”或“医院的三位医生”表达就清楚了。 语序不当,特别是在有多项定语存在语句中不恰当地排列了语序,常常就会造成歧义句。如:“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几个技术革新小组的代表”,这里,定语“几个”的位置不当就造成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就座的有若干个小组的代表,也可以理解成就座的是一个小组的几个代表。 方法二 语意连贯,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写作思路要清晰。【佳作展示】
我只好又翻身上车继续向里走,但见对溪的山坡
上,卧着几间石瓦房,墙垣坍塌,院落颓败,门户紧
闭,田地荒芜,草长路遮,不甚荒凉!有人家的地
方,看得见几弯月牙儿似的水田,几只黄牛在溪边的
草地上。快要进伏了,路边的庄稼地长得郁郁葱葱,十分喜人。肥硕的玉米棒子掩着褐色的胡须,一个个骄傲地戳在秸秆上。
——选自《大舅》 点评:本段写我再去大舅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色,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语意连贯,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即学即练】
我爱家乡秋天的田野。张开嘴的玉米,弯着腰的稻谷,红色的高粱……真是五谷丰登,一片丰收的场景。田野那边一条汨汨流淌着清亮明净的小河,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颜色;悠悠飘荡的白云在河水中,更加显得雪白无暇;鸟儿在空中飞,鱼儿在水中游,虫吟鸟鸣,汇成一首金秋交响曲。【思考】这段文字有哪些缺点?
答案:这段文字有错别字,个别地方有病句,有的语句不连贯。【修改】把这段修改成语言流畅的文字。
答案:我爱家乡秋天的田野。咧开嘴的玉米,猫着腰
的稻谷,涨红了脸的高粱……真是五谷丰登,一片丰
收的景象。田野那边汩汩流淌着一条清亮明净的小
河,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
悠悠飘荡的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更加显得雪白无瑕;鸟儿在空中飞,鱼儿在水中游,虫吟鸟鸣,汇成一首金秋交响曲。【写作训练】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也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
这次作文可以写景也可以抒情,还可以是写人记事,怎样才能让“月亮”在我们的笔下活起来呢? 1.认真审题
本题的“题眼”是“月”。这里的“月”其实既可以是实的,指天上那个神秘的星球,那个人类神往的地方;也可以是虚的,可表团圆,可抒思念,可叹离愁,可托恋情。 2.精心选材
(1)描写景物,可描写景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写月亮,可收集资料,写中国深厚悠远的月文化,表达自己的认识;可以以月为寄托,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可用拟人手法,以月亮为抒情主人公,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写美丽的童年,月下的活动场景以及今天的各奔东西;写“月球的新朋友——嫦娥三号”,写“月球上迎来的新客人——宇航员”等。
(3)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独特的素材,抒写自己激越的情怀:假如你是一个科学家,你可以描写国人的飞天梦;假如你是记者,你可以写你的采访日记。 3.写作方法
(1)要文字通顺
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2)要意思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 (3)要注意分寸
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要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这样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标杆作文】
月 亮
天很冷,月很清。①去年的今天,当月亮给万物披上了淡淡银装的时候,你含着微笑,背着你一生的沧桑和无尽的牵挂,拄着那根陪伴了你数年的拐杖,朝着月光射进来的那个窗户,挥手告别你可爱的亲人,依依不舍地消失在天的那一边。② 从此,月光常常会穿过你消失的那个窗户,照亮这间昏暗小屋的每一个角落,来陪伴那异常孤独的蟋蟀、旧家具和那只为你熬药的罐子。蟋蟀的歌声变得嘶哑,它再也没有了忠实的听众;旧家具也变得不再言语,它再也感觉不到那双历经沧桑的大手的抚摸。因为,月光下不再出现你的身影。③ 你,明月之下孤独的守望者。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外婆便去世了。从那时起,你便过起了一个人的生活。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个月明之夜,你就会指着皎洁的月亮对我说起吴刚和嫦娥的故事。你还告诉我,外婆也生活在那里,当你想念她的时候,你就能在月亮里看到她的身影,她也会给你一个微笑。于是,我便知道了,月亮里有外公的一份牵挂。④ 你,黑暗中光明的追逐者。不幸的是,你的双眼在一次疼痛中失去了光明,可你仍然坚持说,你能看见月亮那皎洁的光芒。你还说,你看到了外婆眼角的泪光。从此那只拿惯了锄头的布满老茧的手中,多了一根手杖。自此每当月明之夜,你就在昏暗的小屋里凝望着月亮的方向,开始与蟋蟀交谈。你说,太阳每天早上从你前窗升起,月亮每晚从你后窗照进,你的生活不再黑暗。⑤ 可是,你不能将你“快乐”的生活坚持太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你轻轻地走了,留下孤独的小屋和孤独的月亮。⑥ 外公,那根陪你走过几多岁月的手杖是否依然牢固,能否陪伴你走过通往天堂的路途?外公,天堂里是否也有月光,照亮你的下一段行程?外公,只要世间仍有月光,我都会静静地、虔诚地双手合十为你祈祷,祈祷天堂里月光灿烂!⑦ 【阅卷评点】
①开头的环境描写,点明了时间;有月亮的清冷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气氛,为下文的对月怀人做铺垫。
②采用第二人称,便于抒发感情,同时未直接点明怀念之人,给文章设下悬念。③窗户、小屋、蟋蟀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深切的怀念。
④点明月亮对于外公的第一个意义:寄托着对外婆的怀念和牵挂。
⑤点明月亮对于外公的第二个意义:给失明外公的内心带来光明。⑥交代亲人去世,与开头一段照应,也为下一段抒发怀念之情做铺垫。
⑦用问句和感叹句直抒胸臆,抒发对外公的无限思念之情,语气强烈,情感真挚。 【总评】这是一篇怀念外公的文章,文从字顺,生动形象。能将怀念之作写得如诗如画,既得益于作者借助了“月”这个可以用来寄托感情的意象——外公借月寄托对外婆的牵挂,“我”则借月寄托对外公的思念;也与作者不俗的文笔、巧妙的选材和精巧的结构密切相关。以乐景写哀情,巧借明月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