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第4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4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10-16 23: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节第二课时三、酶1.概念:酶是在生物体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生物催化剂 2.酶的特性 : 酶的多样性
酶的专一性
酶的高效性实验: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①取唾液。
②制备淀粉糊。 ③将淀粉溶液注入试管。 ④分别注入唾液和蒸馏水。 ⑤两支试管在37 ℃水浴中保温10分钟。 ⑥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A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蓝色,
B试管中的溶液变蓝色.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 结论:思考:
1、为什么在两支试管滴加碘液?唾液起到了什么作用?

2、想一想:做B 试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检验淀粉的存在。对照的作用。3. 为什么需将试管放在盛有37 ℃水浴中保温10分钟?分析: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建立假设1:温度可能会影响到酶的催化作用。制定实验计划:
取3只试管

加入2毫升1%的淀粉溶液
分别放入沸水、冰块和37℃左右的热水中约5分钟。
注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在3只试管中滴入1滴碘液沸水 冰水 37℃左右的热水变蓝色 变蓝色 不变色建立假设2:PH值可能会影响到酶的催化作用。观察3只试管的变化:
1号试管注入蒸馏水,滴入碘液后不变色。
2号试管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碘液后变蓝色。
3号试管注入盐酸,滴入碘液后变蓝色。3.酶的敏感性
需要适宜的条件:(1)温度--37 ℃(2)酸碱度 pH值
酶是蛋白质,遇到强酸、强碱、高温条件下会被破坏。淀粉酶----PH=7 胃蛋白酶----PH=I.8 胰蛋白酶----PH=8 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唾液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消化为___________,淀粉
已被消化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是__________制造的具有________能力的
________。人体中的酶在温度为______时催化能力最强。
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这说明
酶具有 ( )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敏感性 D. 都不是麦芽糖加碘液不显蓝色活细胞催化蛋白质37℃A附加题: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蛋白酶,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能够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
(2)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宜用来洗涤下列哪类衣料?(   )
A 化纤 B 纯毛 C 纯棉 D 真丝
(4)为了更好地除去衣物上的油渍,在洗衣粉中还可以加入什么酶?B、D脂肪酶帮助消化蛋白质使酶的活性强1)下列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肪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2)不经过化学性消化就能被小肠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①食盐 ②淀粉 ③葡萄糖 ④维生素 ⑤芝麻油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3)下列器官中,没有吸收功能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DCA4)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或鸡的小肠绒毛,最正确的做法是( )
(A)将一段小肠横剖开放在0.9%盐水中
(B)将一段小肠纵剖开放在0.9%盐水中
(C)将一段小肠纵剖开放在清水中
(D)将一段小肠横剖开放在清水中5)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酒精、无机盐、维生素及盐酸等,问该液体很可能取自消化道的 ( )
(A)小肠中部 (B)胃的出口处(幽门处)
(C)大肠上部 (D)胃的入口处(贲门处)BD6)关于小肠是食物消化主要部位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C)小肠中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
(D)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壁很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构成7)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 )
(A)小肠粘膜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小肠粘膜上皮凹陷形成的肠腺
(D)小肠绒毛中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C